天才做梦的颜色和常人一样吗?

发布于 2021-09-01 06:44

天才做梦的

颜色

 和常人一样吗?

对于天才,我尊重和羡慕他们的智力水平和超强的能力,我钦佩他们做出的成绩、开创出来的事业。但是,我也深知这类人的短板或曰缺陷,譬如,他们在处理日常琐碎事情上显示出来的薄弱,在生活态度上的极端或消极,在社交场合上的笨拙……

如果不对这些傍身的短板进行控制和处理,很多天才在尚未闪光之前,就被社会的凡俗灭杀掉了,可能永远没有机会让世人见识到自己的天才本事。

而当一个人真的能够超凡脱俗时,他应该早就不是一个天才了,而是被修理成另一种异类——与社会和群体格格不入的“怪物”。此时,他(她)身上显现出的不合群的怪癖,远胜过才气和能力,下场大多是令人敬而远之,不敢太过接近。

我们在现实世界中为什么见到的天才很少?当然,天才原本就是稀缺的,真正能够称得上是天才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然后,天才中的大多数又不幸在被世人发现或确认前,就已经被世俗吞噬掉或被修理成平庸之辈了。幸存下来没有夭折的,还要经过很多道艰难的闯关才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最终得以展露头角,被世人认可。

这就是世上能够被活见到的天才少之又少的原因。

之前,我自己就亲眼见过一个天才被灭杀的过程。

我一个远方的亲属,他们生有两个孩子,老大刚出生时,一切尚好,孩子的聪敏机灵也博得了父母的欢心。老大一向好奇心强,做事专注,在一件事上的注意力,可以比一般同龄孩子保持长得多的时间。实际上,这是天才型儿童的典型特质。

这个孩子非常喜欢提问题,遇到任何事情,都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做大学教授的父亲和从事专业性工作的母亲也都尽可能地耐心回答他的问题,并因他的聪慧而感到自豪。

可惜好景不长,到三岁时,老二出生了。不知是添加一口人给家里带来过大的经济压力,还是没有老人的帮衬,加剧了双职工带孩子的难度。总之,当弟弟降临后,他的母亲就对他失去了耐心。母亲开始对老大不耐烦起来,再遇到问问题,母亲就爱答不理了。问得多了,母亲就呵斥道,小孩子,问那么多干吗?长大了就知道,现在给我闭嘴!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敢再开口问了。

再遇到问题,孩子就先观察大人的眼色,如果觉得气氛不对,就缄口了。孩子因此变得不爱说话,喜欢一个人走神发呆。我猜想,孩子是在心里自问自答那些本应向大人提出的问题。

上学后,这个孩子没有如家长预期的那样学习成绩优异,学校老师反映他上课老走神,不注意听讲。做大学教授的父亲觉得孩子很给自己丢人,也忍不住和母亲一起不断地训斥孩子。结果,孩子刚8岁,已经变成少言寡语的小老头,除了眼睛不停地飞快转动外,肢体则动作迟缓,整个人显得呆滞。

我看到孩子的这种变化后,很是吃惊,问他父母是怎么了?母亲愤愤地说,他不好好学习,所以变笨了!我很讶异,又悄悄地问父亲,父亲则说,他现在心理压力确实大。但没关系,男孩子嘛,压力大好,可以锻炼锻炼他。我无语了,其实,孩子已经明显地有了抑郁症的迹象。

到了高考时候,他连续两年落榜。此时,他的父亲已经是当地某著名高校的副校长了,他的落榜简直是父母的奇耻大辱。后来,通过运作,他勉强上了父亲任职的那所大学,但其压力可想而知。最后,父亲把他送出国,去当年自己获得博士学位的那所大学深造。好歹,算是获了个硕士学位后回国了。他的父母,到此可能算是心理平衡了——大儿子终于有了一个说得过去的体面的学位和能够被大家认可的社会地位了。

但是,在我眼里,一个天才已经被彻底的毁了!

这个孩子的父亲是北大核物理系66年毕业的高材生,母亲的家族有着优良的学习传统,家族中的长辈有在大学任教和研究部门任职的,母亲的平辈中大多数都上了大学接受良好的教育。这孩子的弟弟也轻松地靠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

而这个孩子小时候,身上有着明显的天才型特质。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我相信他本应是以天才的身份骄傲地横空出世。即使有些差池,也应该是优于常人的优秀人才。但是,他最后的结局是通过种种努力,才达到常人的水平,并将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地混过一生。

一个天才,就这样在自己的家里被父母灭杀掉了。

上周日下午,我在参观完画展后,到朋友贺羽的工作室去茶叙。

他除了是一名画家外,还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我们自然就聊到了教育问题。我本人也当过老师,所以就和他分享了我从教的体会。

我承认,我从来没有教会个一个学生任何系统化的知识。我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只是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对我所讲述学科的兴趣。

我不认为一个大学老师可以真的教会学生什么具体的东西,特别是在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

有人在评述罗丹美丽的学生兼情人卡蜜儿•克洛岱尔时曾说过,天才永远不是教出来的。我对此说法非常认同。所以,每次开学时,我都要对开始听我课的学生们重复讲一件事:

你们不要指望从我这里学到什么,我也没有本事教会你们任何东西。我在这个学期剩下的时间里只做一件事——让你们对我讲的这门课或这个学科感兴趣。如果感兴趣了,欢迎在课堂上或课下与我进行讨论、研究,谈论的话题不受限于课本的内容。如果你对我讲的这门课没有兴趣,也没有关系,但最好也要告诉我。因为,我可以提前告诉你这门课将来期末考试的重点,你下功夫把这些重点掌握就好了。

其实,所谓考试重点,就是教学大纲里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学生能够考试及格就意味着达到了教学目的。不管学生是否喜欢,他也算是没浪费时间吧。

我这么做的结果,效果不错。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接受——包括对我讲的那门课没有兴趣的学生。

据说,有的学生在毕业后,保持着对我所讲学科的兴趣并坚持研究下去,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至少是超过了我。对于我这个没有能力和兴趣做学术研究的人来讲,听到学生比我有出息,真的打心眼里高兴。我不是因为什么“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陈词滥调,而是欣慰自己没有耽误他的前程。

贺羽也同意我的观点,他认为,学艺术的人悟性很重要。老师即使把所有的技法都手把手地教给你了,你没有悟性的话仍然难以成器。而这个悟性是老师没法教的,就看学生自己有没有了。有的学生是有的,但并不自知,这就得靠老师的启迪和点化了。

他说得也很有道理,我表示同意。

其实,在我心目中真正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和称职的家长,应该是可以启发和引导孩子的人。而那些教会了学生多少公式或原理;逼学生背下多少古文、诗词;默写出多少外文单词的人,在我的眼里只是知识的二传手和运输监工,顶多也只是个教育领域的钟睒睒——钟睒睒自诩只是水的搬运工。

天才型的孩子和学生,总会有一些异于常人的奇思妙想、甚至是不着边际的梦想。

譬如,我之前认识的大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朱亦兵就曾和我说过,他让学生画出心中太阳的颜色。大部分学生画出的都是红色或黄色的太阳,只有一个学生画出的太阳是绿色的。他问学生,太阳为什么是绿色的?学生说,我觉得太阳应该是绿色的,因为阳光普照给予了世界生命,生命就是绿色的。

无疑,这个心中有着绿色太阳的孩子,很有可能是天才。他很幸运地遇到了朱亦兵。

假如孩子遇到了一个平庸的老师,他的答案会被纠正,他只能被迫承认太阳是红色或黄色的。然后,他所有的天分都被扼杀在摇篮里,最终变成又一个夭折的天才。

今天,一个在阳澄湖养大闸蟹的学弟说,踏踏实实地做营生挣钱就挺好,不做梦,这最实在。好吧,我当然不能挑剔他的脚踏实地。毕竟,螃蟹养好了,我很有可能也有份去吃两只。

但有梦其实也挺好的——无论是彩色的还是黑白的梦——应该不会妨害到踏踏实实地做营生。世界上有一部分人,做的梦是没有颜色的,他们已经成立了一个网上群落,自己研究为啥做的梦里没有颜色?这些做黑白梦的人里,很多是天才。我恰巧有个朋友在这个群落里面,尽管他否认梦的色彩与天才有关,可我依旧把这当做一个依据,因为这位朋友确实是个只做黑白梦的天才。

现在,遇到别人聊起梦,

我总是要多嘴问一声,你做的梦有颜色吗?

或许,

我无意中就会遇到下一位做着黑白梦的天才呢。

非常遗憾,我做的梦是彩色的。

我伤心地意识到,自己不是天才。

-END-

文字|黄勇

2021年8月31日星期二

与北纬41度线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