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为什么要新辅助治疗?

发布于 2021-09-01 08:30

近年来我国直肠癌发病率逐年递增,发病年龄也趋于年轻化,究其原因,一是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发生改变;二是目前直肠癌早诊早治能力及患者顺应性较差,肠镜虽然作为诊断的金标准,但检查过程相对痛苦,且专业性强,因此普及性较差,因此一旦发现多数晚期。同时,能否保肛是直肠癌患者面临的另一大问题,尤其对于相对年轻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而言,不能保肛将意味着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为进一步改善直肠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及生活质量,学者提出新辅助治疗这一模式,将化疗放在根治性手术之前进行。这种模式可早期消除潜在微转移病灶,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使更多的患者接受“等待-观察”策略,提高器官保留率,改善生活质量,已经是目前各国直肠癌指南治疗的第一推荐

那么,相对于传统治疗,新辅助治疗具有哪些优势呢?首先,新辅助治疗可以提高治疗依从性,在国外ADORE、CONTRE、AVACROSS等研究中发现,新辅助治疗患者治疗依从性达90%,原因可能是患者尚未接受手术,对放化疗疗的耐受性较好;其次,可以提高病理缓解率,CONTRE研究和AVACROSS研究中获得的病理缓解率分别为33%和34%(常规治疗报道为13.7%),更高的病理缓解率预示了更加的治疗效果;此外,患者器官保留率增加,很多难以保留肛门的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达到了很好的肿瘤缩退,争取了保留肛门的机会,而手术前获得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可采用“等待-观察”策略,从而延缓或避免手术治疗,提高器官保留率;最后,新辅助治疗安全性良好,并且可以缩短带造口时间,而带造口时间的缩短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改善生活质量。

笔者治疗体会:直肠癌一直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富贵病”,随着近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直肠癌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危害程度愈趋明显。由于直肠癌的筛查在我国开展的受众面小,多数患者时都已局部晚期,针对这种现状,治疗策略的改变是大势所趋。自新辅助放化疗这一模式提出后,包括NCCN、ESMO、CSCO在内的国际大型指南,纷纷将此模式作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在我院,对于外科难以接手的位置低、侵犯广、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局晚直肠癌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为患者争取了手术、保肛的机会,这不论对患者疾病的控制还是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