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将弹性上下班,您同意吗?

发布于 2021-09-01 13:25


8月3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秋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情况,重点包括教师“弹性上下班”,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降低学生考试压力,“双减”任务等一系列问题,我们重点说一下教师“弹性上下班”,在《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提出: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个人认为,这种“弹性”管理,相反老师们在工作上更用心,更认真,更投入,更不敢懈怠。

在人们的普遍认知里,老师似乎一天只有那么三、四节课,很悠闲似的,殊不知大部分教师是“996”“007”的模式,对于一些乡村学校,特别是偏远的村小、小规模学校,老师们包班,既要当班主任,又要负责所有学科的教学,那工作量就更重了。

事实上每天老师们的工作量是这样呀:上课前的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教具,备学生,备学情,备学法,上课后的作业批改,个别谈话,个案辅导,家长沟通,家庭访问,还有平时老师的师德学习,专业培训,资料准备,数据提供,表报填写,应付检查,处理突发事件等等。

与此同时,老师们还承担着巨大的非社会事务和非教学任务,下乡扶贫填报数据应付检查;创卫创文,老师上街值守,站岗放哨;防溺水,老师寻堰、守河、看塘……好多东西都要进校园、进课程、进课堂,老师身处其中,脱不了干系。

还有就是延迟服务,现在流行5+2模式,老师需要提供课后服务,一天多出两个多小时的上班时间,今年暑假取缔学科类社会培训机构,应运而生的托管,又让在暑假参与的老师多出了10多天工作日。

事实上,老师和学生的时间在现实中很难做到同步。国家规定小学初中最早不能几点到校,但老师差不多都是先于学生到校,后于学生离校。也就是,老师上班更早,下班更晚。特别是班主任老师遇到问题处理有可能就是晚上了才到家,到家了也要处理班级事务,基本上可以说是全天候上班吧!

社会上给予老师的评价非常的高,以至于全世界中国是对老师最尊重的国家,但这与事实上的精神和待遇上的认可不成正比,老师也是人,不是神,过高的道德追捧只会让这个职业没有幸福感。

教师作为一个职业,老师作为一个身份,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也要养家糊口,也要好好生活,老师除了调节好自己,也需要时间陪伴家人,还需要精力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包括老人和孩子。

老师们工作时间的无限延长,压力增大、负担过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教师的情绪和正常生活,势必会给教师带来很多健康隐患,也势必会给教育埋下诸多安全地雷。

据我了解,绝大多数学校都在实施坐班制,对于老师上下班时间都是有非常严格要求,有的学校为了保证出勤率,还和绩效工资、评优评先结合在一起,采取钉钉打卡、指纹识别、刷脸谱、手机定位等方式管理考勤,真可谓无缝对接管理呀!

8月30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发文有关“双减”政策,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这对于普通教师来说无非是喜从天降的大好事,是一份暖心的福利,是一种不尽的关爱,它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对老师的善待,对人性的推崇,对人文的关照。

但问题是:政策是好政策,就是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阻力去排除,还存在什问题去解决。

这里我们讲一个案例:北京市昌平区城关小学原校长柏继明,被大家称为“减负校长”,她在担任校长期间,学校教师管理一直实行的就是上下班弹性管理制度。按照她的说法就是:这种弹性管理,就是散养式管理,老师们不用签到,不用坐班,有赶急的事可以调课去处理,充分体现人性化理念!

在她的管理理论中是这样认为的:散养的鸡、猪,肉质好,价格自然贵一些,但这种成功离不开的是他们高度的自觉性,不管觅食的再远,到了傍晚,都会准点回到各自的家。

所以说,对于自觉性的认识,她认为老师们更是有自觉性的,我们要充分信任老师,不要把老师管得太死,只要他把“蛋”下在学校就行。这种“弹性”管理,相反老师们在工作上更用心,更认真,更投入,更不敢懈怠。

一边无限延长老师工作时间,一边把老师管得死死的,在时间上没有点弹性,在人身上没有点自由的空间,在心灵上没有点回旋的余地,一边又要求老师更好地工作,要爱岗敬业,要爱学生,要出成绩,这是不是有“又要马儿跑的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之嫌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对策”,不是应付忽悠之策,而是应对、切实落实之举。

作为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首先,应该坚持“教师第一”,具有教师立场、教师视角,一切从教师实际出发,一切为一线教师着想

其次,应该不遗余力修炼领导力,不主观臆断,不政出多门,不随性而为,不一味刷存在感,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领导艺术。

再次,应该着眼于全局和学校正常运转,有序发展,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因“人”而异,因“学科”而变,因“工作推进”而“弹”,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允许教师在不同时段有适度的窗口时间,便于教师调剂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