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点燃孩子内心努力学习那团“火”?

发布于 2021-09-02 06:06

家长不放手,孩子就不动手

孩子做作业没有积极性,往往与很多家长过多涉入本来属于孩子的责任范畴有关。比如,家长一遍又一遍叫孩子开始做功课,然后坐在孩子身边监督,最后再一道题一道题地帮孩子检查作业,要求孩子把每道题都做对才行。结果是,每次交上去的作业都拿满分或高分,但你能说那是孩子的作业吗?当你把孩子的责任揽成了自己的责任时,孩子就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不是为了自己,表现出来状态就是写作业拖拖拉拉、心不在焉。

如果家长因此埋怨、催促孩子,不仅会加深孩子对学习的厌倦和恐惧,而且会阻碍孩子对学习责任感和主动性的发展,其后果比孩子最初的“毛病”严重得多。

放手不是放任,这几步要走好

与孩子交流——为什么要学习?

家长无法永远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但可以用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去影响孩子。当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要事先把做这件事的重要性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告诉孩子。

首先,要跟孩子交流“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习是为了让你了解与探索更多你感兴趣、好奇的东西。当你学习的时间越来越长,会的东西越来越多,遇到困惑的时候,就可以尝试自己解决。对孩子的学习,家长只需要提出3点要求:

1. 要努力学习,记得要经常总结经验。

2. 在现在知识更新这么快的时代,怎样学更重要。希望孩子们能学到各种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能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找资源和自学的能力等等。

3. 希望孩子们对这个世界有好奇心,想去探索世界的未知,求知欲强,有终身好学精神。


制定界限,逐渐放手让孩子承担责任

明确地告诉孩子,学习是你的责任,不是父母的责任;你为自己学习,不是为了父母学习。

制定界线:比如,寒假作业在什么时候完成,必须自己完成,完成的效果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完成过程中有困难可以向谁求助等。

逐渐放手让孩子承担责任:包括完不成作业开学后需要承担的后果,作业错误率高需要承受的批评等。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做其他的约定。

规则制定好后,家长只需要和颜悦色偶尔提醒:功课做了吗?只要孩子知道安排时间,知道轻重缓急,就不要过多涉入,适时给予表扬就可以了。

让孩子自己反思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孩子在小学、初中成长的过程中,能通过失败的经历去思考、总结、改进和成长,那这段经历对他今后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它远比孩子在家长的扶持监护下取得优异的成绩来得更重要。

内容来源于搜狐网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