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吃素都会得的高脂血症,到底是什么?

发布于 2021-09-02 07:43

人体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血浆是血细胞的细胞外液,主要作用就是运载血细胞。

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换句话说,血浆就像是水,而血细胞是水里的物质,漂浮于其中。

血浆中超90%都是水,而另外的组成成分就包括电解质、蛋白质、葡萄糖、胆固醇和脂类等各种重要物质。

如果某一种物质的成分发生改变,就容易产生健康问题。

比如,血浆中的脂类物质——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发生了变化。

一旦甘油三酯和(或)总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的胆固醇)降低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的胆固醇)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爱把血液中的胆固醇留到血管内壁,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清理掉沉积在血管内壁上的胆固醇,减少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

MORE →

就会引发高脂血症,也就是常说的三高之一的高血脂。

正常情况下,成人如果超过以下范围

● 甘油三酯>1.7毫摩尔/升

● 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毫摩尔/升

●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14毫摩尔/升

就可以诊断为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很容易联想到脂肪

没错,很多人日常饮食不科学、生活不规律,饱一顿饥一顿、暴饮暴食、爱吃热量和胆固醇较高的食物,以及体力活动的减少或无。

所以,当我们摄入的食物所含热量过多,并且长期超过机体的需求时,这些多余的热量就以脂肪的形式积蓄起来,当体内脂肪组织积蓄过剩,除了会发生(可见的)肥胖以外,还会导致高血脂的出现,同时,脂质在血管内沉积,形成斑块,血液流通遭到堵塞,引发动脉粥样硬化,造成(不可见的、慢性的)心血管疾病。

因此,为了减少脂肪的摄入,吃素无疑是一个好的方式。

·为什么有的人长期吃素还是得高血脂?

只有肥胖的人会得高血脂,这是一个误区

肥胖确实是高血脂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但长期吃素,虽然大大减少了脂肪的摄入,但碳水化合物,如谷物、水果、蔬菜和糖类等就会相应地摄入过多。

碳水化合物是生命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及供能物质,经消化后转化成葡萄糖或单糖参与机体代谢,具有维持大脑功能,参与调节细胞活动、增加肠道功能等重要作用。所以,经常说减肥不能减碳水

然而,碳水化合物过多的话,同样会转化成脂肪储存在身体里,还有糖类(单糖、双糖、多糖和寡糖),但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糖类只有单糖,一部分糖分转化成糖原储存在身体肝脏中,最后,多余的糖分就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在身体中,从而造成肥胖、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

所以,不建议长期吃素,饮食均衡才是最健康的。

高血脂有两种,一种是原发性的,一种是继发性的。

原发性高脂血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有75%的原因是自身遗传基因导致的,与饮食的关系只有25%,所以有的人即使瘦,低密度脂蛋白也可能升高。

继发性高脂血症主要是由糖尿病、肝脏疾病等,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而引起的。

有人说,吃鸡蛋,尤其是吃蛋黄会让血脂升高。

虽然鸡蛋富含胆固醇,但一个小小的蛋黄是不会让一个人的胆固醇升高的。

胆固醇可分为人体内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和有膳食摄入的外源性胆固醇。

人体内的胆固醇大约70%是由肝脏合成的,仅小部分来自饮食,甚至还有些不能被吸收。

正常情况下,外源性胆固醇多了,内源性胆固醇就合成的少,外源性胆固醇少了,内源性胆固醇就合成的多。

所以,鸡蛋中含有的胆固醇对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的影响并不大。

一个50克的鸡蛋大约含有292毫克的胆固醇

研究显示,每天吃1-2个鸡蛋对于血脂没有影响。

不过,对于患高血脂等代谢疾病人群还是要注意不要摄入过多的胆固醇。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点分享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