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妙莲华》975-根有利钝悟有前后-化城喻品第七

发布于 2021-09-03 13:01

偈文:

◎前五人得佛授记,会中有下根声闻,以佛果非己智分,故不发大心入群,是谓彼等上座承担大法,宜得授记。
 
◎佛授上中根记,又顾怜小根自卑,是以于五百弟子特为标明应当授记,即为起下文三周说法之缘由。
◎「法华三周」出自《法华经玄义》。法华三周者,谓佛说法华经,因声闻之人根有利钝,悟有前后,故有三周不同焉。周者,周足之义。
◎法说周者,佛为上根之人作三乘一乘说,开三乘之权,显一乘之实。即方便品中所谈一乘真实是也。
◎譬喻周者,佛为中根之人,于上法说周中不悟,更作三车一车说。初许三车,是施权;后等赐大车,是显实。即譬喻品中所谈是也。
◎宿世因缘周者,佛为下根之人,于上法、譬二周之中不能解了,遂说宿世,曾于大通智胜佛时同下一乘之种,令其得悟。即化城喻品中所谈是。
◎正宗分为显一乘之境,有三周说法,其中法说利上根,喻说化中根,今为利下根乃说因缘。是为第三周说法,因说利下根之缘起。
◎此第三周因说利下根,共分四节,其第一节为佛正喻化,释之者即此化城喻品。
 
【证严上人开示】  
 
 
大家看这段文,应该回顾过去,我们〈授记品〉一直再往前推,总共是有五位得佛陀为他们授记了。〈授记品〉已经结束了,但是要结束之前,佛陀恐怕下根机的人「以佛果非己智分,故不发大心入群」,佛陀担心这些还没有得到佛授记的人,生出自卑感,以为「非己智分」,以我自己的智慧,可能我无法得到佛果,所以这与我无份,授记与我无缘,我永远都无法成佛。所以他永远就不发大心,就不愿意入人群去。这是佛陀所担心。
 
「是谓彼等上座承担大法,宜得授记」。这些小根机的人自己觉得,「彼等」,就是指前面五个人,他们个个是上座,他们人人才是应该承担大法,所以他们应该得授记。这是下根机的人的想法。佛陀担心这些人就此一直沉下去,所以佛陀在前面就说,会中五百弟子皆得授记,汝等同样要用心善听。
 
 
「佛授上中根记,又顾怜小根自卑」。佛陀为上根弟子舍利弗授记。大家应该了解了,从〈方便品〉到〈譬喻品〉,在〈方便品〉中,舍利弗知道佛陀要「开三显一」,过去是开方便门,就是为了今日要显示一实乘法。这是舍利弗体会了,所以舍利弗是上根机的人,佛陀就为他授记。
 
迦叶与须菩提等四人,他们是中根器,因为看到舍利弗得佛授记,信心大增,启发了他们发大心,体会佛陀教法的真理,他们能通达了解,因此以「穷子喻」表达自己的心声。这就是中根得佛陀授记。
 
佛陀是人间大慈悲父,在上中根已经受记之后,又顾及怜惜这些下根机、还没有很了解真理的人,他了解这些小根机的人的自卑心,所以「于五百弟子特为标明应当授记」。前面的经文结束之前,就说,「还有五百弟子应当授记,大家要好好听。」表明应当授记。「即为起下文三周说法之缘由」,再接下来的经文,就是表达出三周说法之因缘。
 
古时候的大德法师,这些祖师,大家专心研究《法华经》,其中有《法华文句》、《法华经句解》,还有《法华玄义》,这都是在解释《法华经》的意义。
 
 
法华三周是《法华玄义》的一段文。「佛说法华经,因声闻之人根有利钝,悟有前后」。大家的根机有利、有钝,要体会、觉悟佛的道理,因根机不同就会有前、有后。舍利弗领先,后面跟上来的还有迦叶、须菩提、迦旃延、目犍连,他们前后已经体悟到佛在法华会上所开权显实的道理。「故有三周不同焉」。前面为利根、中根,已经二周说法了,后面还有下根机的众生,所以还有第三周说法。
 
「周者,周足之义」,就是要到了他们能圆满具足。佛陀的慈悲,法,要让大家很清楚了解,不厌其烦,一次再一次。就像初觉悟时,初转法轮,光是为五位比丘,「苦、集、灭、道」,也要三转法轮。所以我们要了解佛陀的心。
 
三周,第一就是「法说周」。
 
 
就是告诉大家,前面四十几年是开三乘方便的法门,其实这三乘就是一乘法。将它三乘归一,这是为上根人说的。舍利弗,他就是会中上根机的人,他了解「开三乘之权」的道理。为什么佛陀要开三乘的方便法呢?原来众生根机不同,而这根机就是来自于人人烦恼的厚与薄,习性各不相同,佛陀就应众生的根机、习性去投其所好,让他愿意接受,所以他就要开三乘之权。舍利弗体会到了。
 
「显一乘之实」。开始说人人本具佛性,人人可成佛,不厌其烦,希望人人从方便道找回真如的道理,所以「显一乘之实」。归途无二门,唯有发大心,行菩萨道,要入人群中好好去历练出来。所以「开三乘之权,显一乘之实」,说三乘法,这个方便,原因就是要显出人人具有真如本性,大家要体会人人可成佛的道理。也就是〈方便品〉中所谈一乘真实的道理。在〈方便品〉就是一直说诸佛的真实相,真实的智慧,就是不断这样说,舍利弗体会到了。大家再回顾〈方便品〉,那段时间也说了很久,大家要用心。
 
第二就是「譬喻周」。
 
 
这就是在〈方便品〉能够启悟到的人不多,佛陀怜悯这些中根机的人,所以他接下来就在〈譬喻品〉说「火宅喻」。
 
这间大房子里一切都已经旧了,里面也慢慢地火烧起来了,孩子无知懵懂,还在里面贪著游戏。譬喻三界里的众生,因为无明而不断在造业,不断贪、瞋、痴,造成了骄慢、怀疑,所以对佛法不愿意接受,真理不愿意接近。这就是大地众生的痴迷。
 
佛陀如三界的导师,就像这间大房子的长者,看到孩子在里面,房子已经毁坏了,火已经慢慢地烧起来了,每个角落,火种已经点燃了,孩子还是在里面玩,危险啊!所以一直呼唤着:「快出来啊!」但是孩子玩得忘记了,也没有听到,听到了也不愿意接受,还是在里面继续玩。长者不得不运用他的智慧,外面设三辆车,呼唤孩子出来,「来啊!来啊!你们想玩的东西,外面更多。」
 
「初许三车」,起初排三辆车在那里,让他们去挑,这就是施权。「后等赐大车」,后来大家出来了,安全了,长者开始现出大白牛车,这只牛很健壮,这辆车装饰得这么庄严。「来,打开看看里面。」哇!这么丰富的宝物,应有尽有。让大家看,「来,你们挑选这三辆车,我不如给你们这辆大白牛车,人人有份。」不是羊拉的车,不是鹿拉的车,是这辆大白牛车,里面应有尽有的宝物。大家看了欢喜,就愿意选择大白牛车了。所以「后等赐大车,是显实」。这就是佛的心意。
 
就如这位大长者,要给孩子的东西原来是应有尽有,全都给他们。佛陀的智慧,虚空法界,天地之间,所有万物的真谛道理,佛陀所觉悟的,无不希望众生人人与佛同等的体悟,这就是佛陀的慈悲。所以于〈譬喻品〉中,所谈的就是开权显实的大道理。
 
第三周,就是「宿世因缘周者」,是佛为下根人所要说的法,这就是在〈化城喻品〉。
 
 
大家不要以为,接下来后面那些经文都是说给下根人听的。你们要用心啊!下根人,佛陀要为下根人说法,是要用尽心思,是至高无上的法,才有办法让下根人能觉悟。要说给聪明人听的话不困难,要说给愚痴的人听到懂才是真学问。所以,「宿世因缘周者」,佛为下根之人,于上法、譬喻二周中不能了解的人,他要为他们讲宿世因缘法。
 
「曾于大通智胜佛时,同下一乘之种,令其得悟」。过去大通智胜佛那时候开始所播下的种。说不定你和我,我们大家都是与佛同时,在大通智胜佛时接受教育,那个时候,大通智胜佛已经为我们播种了,能成佛的种,这一乘之种,就是至高无上的真理。人人本具觉性真如,人人本具,已经播种在那里,「令其得悟」。我们过去都曾经在那个地方,要不然我们现在不会同时坐在这里,明白因缘就是这样来的,只是我们的根机比较钝,所以从过去一直到现在,到底我们觉悟了多少?
 
 
在正宗分就是为显一乘之境,所以有三周说法。其中,法说是利上根之人。法说,就是完全用真理说给大家听,是上根人有办法体会。譬喻说是教化中根之人。今为利下根,所以说因缘。这就是三周说法的大纲,就是「因说利下根之缘起」。
 
下根,虽然下根,就是要很用心去体会,才能了解佛陀是如何为这些顽固的众生再次开法门,要如何引他们进来,能够体会、接受授记,五百人。
 
 
现在这品的经文就是说宿世因缘,令念退大就小的人,他退失大乘,已经又回归小乘。那就是因为刚刚所说过的,下根者以为,「佛已经为他们授记,这五个人是佛的上座弟子,他们必须承担,所以佛为他们授记。佛智果位,我没有份。」就这样,他就容易退失大乘,堕落于二乘。
 
就如舍利弗,他遇乞丐。他要发大心,愿意一切都要布施,他又发一念心:如果有人要我身上的东西,我愿意布施。结果,他有通过考验吗?没通过。
 
因为,右眼拿下来了,那乞丐说:「不对,我需要的是左眼。」「早说嘛!没关系,右眼既然给你了,左眼也给你。」但是,他用耳朵听到对方说:「你的眼睛怎么这么腥臭?」两只眼睛挖出来给人家,还被人嫌腥臭。就这样,他再也不想发大心了,不想在菩萨道中,所以他退失大乘心,就是回到二乘。
 
像这样的人,本来都有利根,却因为遇到逆境而使他退心,这种因缘,这是一种譬喻。
 
总而言之,〈化城喻品〉之前,我们所说过、所叙述过的,我们要好好用心。未来因缘要利益下根,我们更需要知道佛陀的正意,就是这些刚强难调伏、愚昧的众生,这是佛陀所要对治的对象。所以说来,我们要时时多用心啊!
 
 
本文选自: 静思电子书
朗读:明奉
文字整理校核:明葵、明蕴、明姬、明奉、明教、李闻
图片来源:大爱台《静思晨语》


往期目录
《静思妙莲华》序品第一(1~185集)
《静思妙莲华》方便品第二(186~457集)
《静思妙莲华》譬喻品第三(458~722集)
《静思妙莲华》信解品第四(723~866集)
《静思妙莲华》药草喻品第五(867~927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