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作文应该是怎样的

发布于 2021-09-05 02:20

喜欢就我吧,更多最新消息

孩子的作文应该是怎样的


今天看到小朱同学的《真是的》,不禁生出一种“对了,正是这样”的感觉。这篇文章读完,使我也融入了他那环境中去。六年级第一堂体育课,那是一个孩子对美好的学习生活的第一向往和天然的驱动力,也是最有生活的表达。如果说《开学第一课》的种种观后感是成人世界的惺惺作态,那这篇文章就是汩汩清泉。

首先,我们当厘清的问题是作文是什么样的。回首自己受教育的过程,我感到很幸运,一是没有被抹杀表达的欲望:二是老师们的鼓励和包容。我得到有关作文的定义即是由心底喷发出的真实的表达欲望。小学时,老师说“作文要先打动自己,而后才能打动别人。”由此,我得出作文是向他人展示想法的一个窗口,这个窗口的要素便是真诚。后来读名作家教孩子写作文的文章又再次加深了我对此观点的坚信。(当然,作家的教授与课堂上作文的教学也有不同。这涉及到目的的问题。)坊间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有位作家教孩子写作文时,训练孩子用说的方式来表述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不打断,不总结。在我看来这个方法,很好的保护了孩子们表达的天性,有这种需要,就会自然的寻找突破口,要么是写作,要么就是谈论。

回顾不长且间断的课堂写作教学,应该是有很多的经验可以总结。第一次执教六年级第一单元写作——观察自然的主题,那是最后一届用人教版教材。在四年级时,学生们已经学过诸如《观潮》等一系列的自然景物文章了,对于六年级的他们来说应该不是问题。可当我做过对这一单元《山中访友》、《索溪峪的“野”》等课文的回顾与总结时,有一个学生还是只写出了屎壳郎推粪球真恶心,这样的东西,用五行字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所有观察。现在的我总结那次教学,首先是没有把握准学情,这孩子用三两句话,写完了对大自然的观察,显然是为了应付这次的作业,也是没有平时素材的积累。对于这一点,后来我想到我初中老师让我们每周整理积累本,以及何捷老师那学习来的“每日百字”可以解决一部分积累的问题。后来有次讲统编版四年级第一单元——介绍一个地方的单元作文,完成过的作文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一部分同学交上了作文,语句流畅、语言优美,还能借鉴《观潮》这一课的描写顺序。可是有的同学却写成了“作文选”,一看就是编辑的笔调,成人用儿童的笔触写出的作文。其实这还是没有成功激活孩子写作的冲动,我深信有需要就会有动机,就想要表达。我想这也是写作的第一步。

再次回到小朱同学的这篇小作文中去,给我最大的感受一个是他对自己感受的表达很清晰。当对一件事想要表达感觉来时,就像打开水龙头里的水,奔涌而出。当拿到一个题目时,我能教学生些什么呢?是技巧吗?是词语的堆砌吗?不,我想当感情被激活时,“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需要去犯错,去总结,我想我不怕犯错的,只要目标是对的。

真是的

今天是星期四,终于可以上到六年级的第一节体育课了,听说换了新的体育老师,是个女老师。我满怀着疯玩整节课的期望,可后面……唉,真是的!

下午,体育课要开始了,只见众多女同学围着一位女老师走了过来。只见她头戴一顶黑色鸭舌帽,身穿白色T恤,看起来十分精神。老师带领我们来到操场,我们迅速而整齐地排成了四排。老师跟我们讲完上课要注意的事项后,“解散”二字还未落音,几个男生就已跑了出去,冲向篮球场。我正准备跟上去,只听老师大喝一声:“我还没说‘解散’,谁让你们解散的?”女生解散了,男生又站了好长时间。唉,真是的!

课上了十几分钟时,男生才解散来到篮球场。我们准备打比赛,可刚分完打球的人,几个落选的男生又挤了过来,这下可好,也不知道带了谁,没带谁,这个哪组,那个哪组。一时间全乱了套!唉,真是的!

课上了一大半时,球赛才正式开始。但我没想到竟然好多人都不会打球。柯有成他一边拍球一边做着无聊的“鄙视”造型;而徐贤东,索性拍球都不拍,直接拿在手上。最关键他们还一直不把球往界内传,只在三分界外晃荡,使得我们总是进不了球。唉,真是的!

他们简直就是猪队友,害我六年级第一节课就这么白白浪费掉了!唉,真是的!

END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