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1、少年有成,真的好吗?——《大器晚成》

发布于 2021-09-05 08:22

这是小巫的第63篇原创

【阅前提醒,以下内容只是弱弱地用抓取书中有趣的内容,如果有兴趣的话,欢迎查阅原版书籍】

        大家好,我是巫巫说,欢迎观看或收听,由我给您解读的一本有趣的书籍《大器晚成》。这是我分享的第二本书,如果有好的建议,欢迎大家评论留言,我会努力改进。

        开始讲这本书之前,需要提到一个问题:怎么才算成功?

        这个话题特别容易让人感到焦虑,我们从出生以来就需要与不同的人进行比较。学前班我们就需要比拼掌握哪些特长技能;高中时需要比拼考试成绩排名;读大学期间还要比拼获得多少份证书。当然,这些比拼还比较好,因为我们毕业后,不再与同年龄阶段的人比拼,我们需要与所有社会职场的人比拼升职?加薪?买更好的房子?开上更好的车?等等。这些压迫感越来越强,最终以你得到的果,确定你应该属于哪些群体、在哪些阶层。

        某种程度上,你跑得越快,越是年少有为,那么证明你越成功。而这种价值观,催促大家对自己的生活形成比较焦躁的情绪。

        比如说,我们经常在互联网里听说过,IT工程师过了35岁,如果不能升到管理层,那么意味他将会失业。再比如说,我们会看到,福布斯每年都会发布的《福布斯30岁以下的精英》,告诉大家,90后、00后的精英,应该是怎么样。

        这就导致,整个社会都把所有目光聚焦于年轻人。而这样的焦虑,也逼迫小孩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参加更多的特长班、补习班等。甚至,有些小孩的每天行程比大人还忙。那么,这样的竞争环境,真的能提升他们的竞争力吗?又或者说,可以让他们在未来人生中,走上更成功的道路呢?这个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那么,这样的教育环境,是不是只是在我们国家出现呢?

        答案是否定的。

        这种情况是世界各国都有,《大器晚成》作者里奇·卡尔加德,在书中提到关于美国教育的现状。如果你阅读《大器晚成》时,你就会发现,美国家长们面临的困惑与我们家长们困惑,没有区别,都是把小孩送到各种补习班,发展各种特长,最后养活一个庞大的教育产业。

        全世界的家长,都想着为提升下一代的竞争力,都共同选择在小孩更小的时候,参照教育产业塑造的学习路径,参加各种技能学习、各种学科考试,让他们更努力地参与内部竞争。

        《大器晚成》提到一个数据,美国高校录取率逐年下降。比如,2001年芝加哥大学录取率44%,到2015年下降到8%。比如,现在全美国录取率最低的学校,斯坦福大学,1950年录取率85%,而到1990年下降到22%,现在录取率只剩下4.6%。

        这样的结果,导致我们需要提升筛选知识积累的难度,通过增加知识信息,从而使考试范围增加。最终,高中学生需要学习大学本科的知识,初中学生需要掌握高中的知识。在这些知识积累的压力下,让现在的孩子认知变得更早熟。

        因为这样的竞争,导致孩子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应付考试,让他们没有时间投入娱乐社交活动,让他们缺少时间精力发展人际关系。并且,这样早早地投入各种专业竞争中,让她们的好奇心消磨,对很多东西都丧失了兴趣。另外,这样高强度的知识学习,缺少时间锻炼身体,导致他们身体健康十分不利,就像新闻报道的,初中生、高中生的体能测试结果,逐年下降;需要带近视眼镜的学生比例,逐年上升。

        小时候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让他们看起来十分早熟,但是心理其实脆弱不堪。书中提到一个数据,从2011年至今,美国青少年的抑郁症跟自杀率都在急剧上升;在过去20年,美国青少年的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病比例上升了70%;美国的高中生、大学生患上抑郁症的概率是50年前的5至8倍。

        过去,我们会认为,青少年得了心理疾病,肯定与他们的酗酒、抽烟、吸毒等成正相关。但是,近十多年来,美国青少年的酗酒、抽烟、吸毒的比例都在下降,甚至青春期少女怀孕现象,处于美国历史上最低。这样整体变好的社会环境下,又是什么原因导致青少年的抑郁症、自杀率不断的攀升呢?

        问题根源在于社会的竞争比以前大太多了,准确地说,整个社会对青少年的年少有为的预期,逼迫他们越来越早地参与竞争的环境中。最终在竞争环境的冲击下,孩子们还没有发育更健康的心理状态,就需要迎接这些挑战,之后焦虑形成抑郁,最终导致心理健康变差了。

        《大器晚成》书中提到,1982年至2000年出生的年轻人,相对于美国大萧条时期以来的任何一代人,都更不愿意承担风险。具体风险主要集中在他们会更晚地做出一些人生的重大决策。比如说,推迟结婚的年龄,花更长的时间去适应新工作。并且,他们会对结婚、买房、生小孩的兴趣不大,他们会更主动地逃避这些决定人生重大事情压力。 另外,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不断地下降。比如说,越来越多年轻人,难以脱离家人而独立生活。

        让人觉得,十分诡异的地方是,我们全社会都向年轻人宣导,成功要早,如果晚了,你就不会再成功。之后,一代逼迫新一代人,让竞争环境越来越加剧,最终结果是一代人不如一代人有责任感。或者,他们可以毕业后,获取十分不错的工作,但他们可能不具备更好的竞争力,因为他们不愿意承担更多风险的事情,不能创造,也难以应对真正的风险。

        那么,我们需要思考几个有趣的问题,当我们都把精力都聚焦到年少有为时,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到了35岁之后,就会没有发展机会呢?又是什么力量,推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加剧呢?

        欢迎读者可以留言,一起交流一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