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解读及适用范围

发布于 2021-09-05 08:24

从牧羊女到飞行员

梁水源

乘直升机游西藏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纳木措、羊卓雍措、布达拉宫、大昭寺、哲蚌寺、拉萨大桥……在她的直升机上,你可以把美景尽收眼底。除了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外,开飞机的姑娘本身也是一道风景,游客惊叹:“会上天的姑娘太酷了!”她就是藏族姑娘坚热益西。

坚热益西出生于西藏一个贫困家庭,贫穷是她最深刻的记忆。一家人靠放牧维持生计,除此以外没有其他收入。一次偶然的机会,坚热益西听说有可以考飞行员的精准扶贫政策,这是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大举措。可是,当她把想当飞行员的想法告诉父母时,却遭到强烈反对。他们说:“一个女孩子牧羊就好了,还想上天?”但坚热益西决心已定,她不想放弃这个实现梦想的好机会。于是就报了名,参加了面试。

2016年年底,坚热益西离开家乡去苏州参加培训。终于有机会成为一名飞行员了,她在心中暗自较劲:“既然选择了我,就要努力考个好成绩回来!”经过长时间的理论训练,坚热益西成为当时一众女生里第一个毕业的。

(摘自《做人与处世》2021 年第2 期)

素材解读:从牧羊女到飞行员,坚热益西用自己的努力实现了飞翔的梦想,也改变了其他人的生活!有梦想谁都了不起,不论别人怎么说,坚持自己的梦想吧,总有一天,你的坚持和努力会让梦想开出幸福的花朵。

适用范围: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向梦想致敬;走自己的路……

种子不会在箩筐里发芽

杂哥哥

齐白石16岁就在湖南家乡拜师学木工,跟着师父在家具上雕一些花鸟虫草。

20岁时,齐白石开始不满足于只是做手艺,就放弃木工从事起了绘画和篆刻艺术。之后的20年里,齐白石不断地观察生活,领会万物的神态和精髓,到了40岁的时候,已经是家乡一带小有名气的画家。与此同时,齐白石渐渐意识到了自己艺术创作的局限性,为了开阔眼界,他开始了十多年的游历生活,祖国的美丽河山和风土人情让齐白石大开眼界。

1919年,55岁的齐白石定居北京。刚开始的时候,北京的艺术圈对齐白石的画并不认可,为了画出名声,齐白石每天都异常辛勤地作画,但即使如此,他的绘画始终没能取得什么突破。

有一天,齐白石又像往常那样来到一片菜地边画画,有个老农正在地里种玉米。老农看着这个天天出来画画的小老头,哈哈地笑着说:“你看上去很勤奋,这只是假勤奋罢了!”

“我是在假勤奋?”齐白石愣住了,每个人都只夸他勤奋,但从来没人说过他是假勤奋。老农笑笑说:“我如果告诉你,这些玉米苗子全是在箩筐里自己蹦跶成苗子的,你相信吗?”

“再好的种子也要埋到土里才能生根发芽,怎么能在箩筐里蹦跶成苗子呢?”齐白石不无困惑地说。

老农也笑笑说:“对呀,再好的种子也要埋进土里去才行,你看上去虽然很勤奋,但就像是一颗在箩筐里蹦跶的玉米种子,却始终不肯钻进土里去,所以你的勤奋不是假勤奋又是什么呢?你又怎么能生根发芽呢?”

老人的话像锤子一样击痛了齐白石的内心,他觉得老农的话非常有道理,艺术创作必须要静下心来把素材化成自己的东西才行!齐白石决定闭关修炼,他整整用了9年的时间来完成这样的整合和突破。这位大器晚成的画家,沉寂了9年后终于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突破画风成就了新的格局,一跃成了令人敬仰的著名画家。

(摘自《演讲与口才》2021年第4期)

素材解读:功成名就后,齐白石总是说一个老农的忠言改变了他的一生,但事实上,改变他的并不是老农,而是齐白石自己那空怀若谷、从善若流的虚心品格,如果他时刻以画家自居而抵触别人的意见,那么别人有再好的意见又能影响或改变他什么呢?

适用范围:难忘的一句话;虚心使人进步;突破自己……

门槛的界限

际其国

丰子恺17岁时,曾作为预科生就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在那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李叔同老师,即后来的弘一法师,李先生时任他们的音乐老师。

丰子恺后来回忆道,当年他和同学们上李叔同先生的音乐课,“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新鲜”。最初上音乐课时,预备铃声响过,以为先生总要迟到的同学们闹嚷着推门进入教室后,不由吃了一惊:只见身材高而瘦削的李叔同先生,身穿一袭整洁的黑布马褂,早已端坐在讲台上,讲桌上齐整地放着点名册、讲义,以及授课笔记和几支粉笔。而摆放在讲台一侧的教学钢琴,布罩已取下,琴盖已打开,琴谱已摆好。还让同学们感到诧异的是,李叔同先生在身后两块可上下交替升降的黑板上,已把本节课所要講授的要点及学生应掌握的内容,清清楚楚写好了板书。丰子恺说,“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后来上音乐课,上课铃响时,学生们早已端坐在各自座位上。“他(李叔同)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

一道门槛,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以门槛为界限,进入教室的学生一眼发现李先生端坐在讲台上。本来老师上课时端坐在讲台上再正常不过,而李叔同端坐在讲台上,会给人以“温而厉”的印象,想来不外是跨进教室这道门的李叔同,知道什么叫为人师表。你看,不等上课预备铃响,他先已做好预备工作,不仅取下钢琴布罩,打开琴盖,放好琴谱,连板书也提前写好。而他端坐时既透着威严,又充满爱的表情,更让人解读到他上课前的情绪酝酿。这就像一个出色的舞台剧演员,往往会在演出前早早来到后台,然后找个安静的地方,开始酝酿情绪,以便一会儿上场后,更好地进入角色。在丰子恺看来,正因为身为老师的李叔同先生有“以门槛为界限”的执念和自觉,也因此使学生们蓦地警觉到身为学生的应有作为。

(摘自《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第12期)

素材解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授知识、解答疑惑,这是老师对外的职责;对内,老师也有对自己的要求,那就是以门槛为界限,走进教室,就要做好上课的周全准备。为人师表,这是上好课的技巧,也是优秀师者的良知所在。

适用范围:我的老师;难忘的课堂;自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