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復先生在全國高校訓詁學課討論會上的發言

发布于 2021-09-06 06:32

徐復先生在全國高校訓詁學課討論會上的發言

 

火盆陳邨人

 

   19826月,中國訓詁學研究會在北京師範大學召開全國高校訓詁學課討論會,徐復先生和殷孟倫先生作爲第二組召集人與會,很多先生都有現場發言,後收入研究會秘書處編印的《訓詁通訊》第3期“全國高校訓詁學課討論會專輯”之“會議發言摘登”中。徐復先生的發言如下:

 

    全國計劃整理的古籍有二千種,要在幾年內搞出來,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是很了不起的事。怎麼整理呢?這就要有一批班子。我們訓詁研究會就可以做做這工作。結合這工作就大有可為。我們要培養接班人,這也大有可搞。最近我們江蘇開了一次語言學會,到了一百零六人,交了一百零六篇論文,訓詁的論文有十五篇,有的還比較好。從去年到今年,江蘇省已經有不少人搞訓詁了。結合整理古籍是大有可為的。江蘇省至少可以整理一百多種古籍。有些人確實已經在搞,沒有交給他任務也在搞。

    《訓詁學報》要搞起來,在北京出是再好不過的了。是不是先在北方搞起來,以後到南方去搞。北方先搞三年,以後到南方,山東、江蘇去搞。希望師大先帶好這個頭。出後問題也要抓一抓,許多人也在盼著。這也不容易,現在師大的《訓詁研究》出了第一輯了,希望繼續搞下去。

    

    我校不十分重視古漢語,訓詁學也沒有開。只有我對研究生講了十二次。讓研究生從黃侃先生指出的二十五部書中,挑幾部讀。丁福保搞了《說文詁林》。《廣雅》還沒有搞。王念孫在我們江蘇,我想是否以他的《廣雅疏證》作基礎搞一本《廣雅詁林》作科研項目,搞五年。也請各位先生幫忙,提供資料。計劃有三百萬字。這工作也相當難,在這裏先講講。《廣雅》有些方面的東西,如鳥獸魚蟲名物還搞不懂,還得請教科學家。釋宮也有不少是古代土建方面的術語。我們江蘇能搞訓詁的不到一百人,隊伍不是大,而是小了,多有一些人就好了。

      《訓詁通訊》第3期,第12-13頁。

    【按】徐復先生在這次會議上發言應該不止這些,許惟賢教授《徐復先生和中國訓詁學研究會》所載徐老在本次討論會上的發言(見《樸學之光》,107。按,吳金華教授《徐復先生學術紀年初稿》也有記載,見《樸學之光》,第324頁),《訓詁通訊》就未見收。《訓詁通訊》所載徐老發言一共分兩部分,以“又”字隔開。從內容方面而言,可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談訓詁學要和古籍整理相結合,第二部分談《訓詁學報》要搞起來,第三部分談南師大的訓詁學教學以及《廣雅詁林》編纂的設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出现新的生机。1981年,陈云同志先后对古籍整理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1981917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的文件。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恢复工作之后,于19823月召开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会议上“制定的古籍整理九年规划准备整理古籍二千六百种”,1982319日《人民日报》标题“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提出 今后九年将出版各类古籍2600”,又见石家金《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会议散记》,《中国出版》1982年第5期。同年九月份正式发表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1982-1990)》则规定九年之内整理出版古籍项目共3119种。徐老發言中提到的“全國計劃整理的古籍有二千種”當根據《人民日報》的報導。

    徐復先生認爲訓詁學會可以從事古籍整理,也即訓詁研究和古籍整理要進行結合,這是徐老自身學術實踐的經驗之談。徐老二十歲的時候,即立志踵武王念孫《讀書雜志》,撰述《後讀書雜誌》,此後數十年間,精讀史部、子部、集部重要文獻三十多種,勒成《後讀書雜誌》一書出版。這部書以及這部書的前期成果都是訓詁研究和古籍整理結合的典範。徐老主編《廣雅詁林》也是訓詁研究和古籍整理結合的典範。

    徐老謂:“我的治學,不離開句子說話。”(《徐復先生訪談錄》)即訓詁研究要結合文本、貼合語境,也即李開教授總結的“訓詁,須全憑文獻語言事實材料得出結論”,李開教授謂:“文獻語言是前人言語交際的記載,訓釋某一詞語,須收集相關材料加以比較、辨明、考釋之。”(《論徐復教授的訓詁學說》)而文獻傳承過程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徐老認爲:“籀讀古書,須先治校勘。”(《後讀書雜誌前言》)又謂:“訓詁之學,貴致用於古籍整理。”王華寶教授總結謂:“訓詁學就其應用價值而言,本身就承擔著古代文獻解說的人物,運用訓詁學知識校勘考釋古代典籍,也應當成爲語言學家的一種直覺行爲。”並謂徐老“做了大量的古籍整理工作,成果豐碩”(《徐復先生對古文獻學的貢獻》,《樸學之路》,第83頁)。關於徐老訓詁研究和古籍整理結合的學術研究範式,學者多有揭出,此不贅述。

   徐老發言中指出:“結合這工作就大有可為。我們要培養接班人,這也大有可搞。”徐復先生爲研究生開課,訓詁學和校勘學都要講,可見對文獻和訓詁的重視程度。徐復先生及門弟子中,已知吳金華教授當年的碩士學位論文爲《〈三國志〉詞語札記》,馬樹杉教授的碩士學位論文爲《論孔穎達〈毛詩正義〉的語言學思想》,梁曉虹教授的碩士學位論文爲《漢魏佛經意譯詞研究》,錢興奇教授碩士學位論文爲《胡紹煐〈文選箋證〉訓詁研究》,方老師的碩士學位論文爲《賈誼〈新書〉集解》,都注重了專書或專門文獻訓詁研究和古籍整理的結合。在吳金華教授的諸多學術領域中,以《三國志》研究爲學界所重,梁曉虹教授以整理佛經音義馳譽中外,都以古籍整理和訓詁研究並重。

   徐復先生發言中提到的“最近我們江蘇開了一次語言學會”,即在南通召開的江蘇省語言學會首屆年會(也是江蘇省語言學會第二次學術討論會),《中國語文通訊》1982年第4期登載陸文蔚撰寫簡訊,謂:“江蘇省語言學會于53日至7日在南通市舉行首屆年會,收到論文105篇。有十二位同志作了大會發言。徐復與廖序東同志分別就古漢語和現代漢語語法體系的修訂方案作了學術報告。這次會議的特點是論文不僅數量多,而且有的質量比較高;參加會議的有年近八旬的老年語言工作者,也有幾位年齡不滿二十五歲的青年語言研究人員。”(《中國語文通訊》1982年第4期,第26頁)這次學術年會的論文編印爲《江蘇省語言學會會刊·語言學論文集(二)》,作爲《江蘇省語言學會會刊》1982年第1期印行。除了收錄徐復先生《江蘇省語言學會第二次學術討論會開幕詞》、卞覺非先生《江蘇省語言學會一年來的工作匯報》、張拱貴先生《江蘇省語言學會第二次學術討論閉幕詞》外,共收入28篇年會論文,涵蓋了古今漢語本體和語言教學等多個方面,古漢語方面的論文有李成蹊《論古漢語主謂結構兩種不同的變式》、朱聲琦《“所以”作連詞始於何時》、趙航《試論古代漢語中的“定語後置”》、廖序東《釋〈離騷〉的“以”字句和“而”字句》、姚(?)政《〈西遊記〉中的幾個量詞》、董志翹《〈漢書〉舊訓考辨略例(二)》、朱同《“嗟乎”考》、鮑明煒《初唐詩梗曾兩攝韻系考》、薛正興《談文字起源與階級出現》、顏若愚《通假概說》、錢文輝《試談隋唐五代漢語詞彙的發展》十一篇,涉及古漢語語法、訓詁、音韻、文字、詞彙等多個方面。

    在當時的條件下,徐復先生就提出“江蘇省至少可以整理一百多種古籍”,從徐復先生提出這一估測到今天,數量早已翻了若干倍了。前幾年,江蘇省又啟動了江蘇文脈工程,對江蘇古籍的整理以及江蘇的古籍整理都是又一次更大規模的推動。

    第一部分最後,徐復先生提到《訓詁學報》的問題,這也是這次會議上很多老先生們一再提到的,但《訓詁研究》(第一輯)之後,《訓詁學報》一直未能辦起來。徐復先生在推動學會建設過程中,很注重會刊的編印。訓詁學會會刊由《訓詁研究》(第一輯)打了一個好頭,後續乏力,只好以年會論文集的形式編印出版。如1983年揚州會議紀念高郵二王的論文,當年就有印行《王念孫王引之研究論叢》的規劃。後來又編印《黃侃學術論叢》《金壇段玉裁研究論集》《西安年會論文集》,正式出版《許慎與說文研究論集》等,都帶有學會會刊的意味。直至1985年的時候,還有醞釀正式出版刊物《訓詁學研究叢刊》的規劃。由於種種原因,訓詁學會會刊的事情最終未能實現。1986年,貴州教育學院中文系主編《訓詁教學通訊》,也僅僅堅持辦到1989年,未能繼續下去。當然,其中原因多種。此外,《古漢語研究》《語言研究》《語文研究》等刊物的出現,客觀上分擔了一部分訓詁學研究成果無處發表的壓力。另外,學會還編印過《2002年年會論文集》。至2009年,第一輯《中國訓詁學報》纔正式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老先生們在本次會議上呼籲出版的《訓詁學報》第一次和讀者見面,而包括徐復先生在內的創建訓詁學研究會的老先生們都未及見。

    發言第二部分,主要講南京師範學院古漢語的開設以及《廣雅詁林》的學術規劃。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漢語工作組內部印行過馬漢麟的《古代漢語讀本》,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漢語教研組196210月翻印過王力《古漢語》通論和文選的討論稿,這些可能是當時授課的主要參照。1976年出版、1980年修訂再版的《古漢語基礎知識》實際上是在錢玄先生19601月編印《古漢語語法概要》(初稿)基礎上編成的,提供給初中文化以上水平的讀者學習用的,並非是授課教材。徐復先生爲研究生講授訓詁學的事情,吳金華教授《徐復先生學術紀年初稿》有載,謂:“先生給我們講授訓詁學、校勘學。”(《樸學之光》,第320頁)關於二十五部書,徐復先生《師門憶語》有載,吳金華教授《徐復先生談“八字銘”與“二十五書”》也有說明,可參。

    徐復先生在本部分中主要講了《廣雅詁林》學術規劃的事情。實際上,該研究規劃於1978年即提出,至這次會又一次提出,至1984年組建學術團隊,1985年正式開展相關工作,至1992年由江蘇古籍出版社出版。《廣雅詁林》以明畢效欽刻本爲底本,收錄了當時條件下能夠找到的1949年以前的《廣雅》研究成果28種,並加有案語。既是對舊有《廣雅》研究成果的匯集整理與推廣,爲學界提供了學術資料,又爲小學專書“詁林”的編纂確立了典範。

    

     (圖片採自孔夫子舊書網銀羽的紙墨鋪)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