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没落是北洋水师的罪责?北洋水师到底当时有多腐败
发布于 2021-09-07 18:01
说到晚清时期的北洋水师,我们很容易想到的一个词就是不堪一击,或者说是空有其表,实则战力低下。毕竟当时的北洋水师耗资巨大,对外标榜的也是亚洲第一,结果在面对日本海军时,甲午一战居然全军覆没。
那么北洋水师覆灭的主要原因究竟是指挥不利,战术不如日本,还是将军、士兵贪生怕死,导致战力低下造成的,又或者是其他什么原因?我们说战争的失败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不过在北洋水师身上,基层官兵的勇不畏死,甚至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敢于与敌同归于尽的不屈精神是值得称颂的。
这一点也肯定不是战败的理由,它也从侧面反应出了战败的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腐败,北洋水师到底当时有多腐败,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展开聊一聊。
一、创办北洋水师的高官腐败
我们知道北洋水师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产物,当时的清朝政府分为了洋务派和保守派,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就包括了力主建立北洋水师的李鸿章。
他多次向朝廷上书,并通过朝廷的拨款,分批次从英国等欧洲海军强国购买了北洋水师主要的船舰。耗资一度达到数千万两白银,后来随着北洋水师规模的扩大以及更多人员的配备和训练,实际开销一直在增加。
问题是李鸿章本身就是个大贪官,他的功过虽然现在还不好评判,但是他是晚清巨贪的事实却是有据可查的,比如他在和俄国签订条约时就曾经接受过俄国人的贿赂,然后反过来催促清政府赶紧签约。
在这种外交大事上都不忘贪污的人,在督建北洋水师这样一件肥差事上,李鸿章不可能清廉自守。这样一来,北洋水师的实际战力肯定就有了一些水分,同时北洋水师的巨大开销也开始遭到清政府保守派的质疑和刁难。
二、清朝政府权力中心的腐败
有句古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上世纪末的清朝政府无疑就是这样一种情况,身处权力中心的慈禧太后,面对着国家的满目疮痍,仍然不忘穷奢极欲,搞一次寿诞的花销就赶得上建立一支水师,这种做法让清朝的这些所谓贵族们争相效仿,对自己就奢靡无度,到了建设军队就都拮据不堪,朝廷上下中饱私囊者不计其数。
真正用于建设军队的费用很多则需要举债来获得,这对于清政府维护北洋水师这样的大型舰队来说很容易会力不从心,要知道海军的维护往往比单纯购买舰船要难得多,耗费的时间也会很长,没有得到朝廷中枢全力支持的北洋水师,保持战力都是困难的,何谈提升。
三、配合发展北洋水师的部门腐败
上世纪的海军舰船主要的动力来源还是蒸汽机,蒸汽机的动力来源就是烧煤,北洋水师的煤供应却常常跟不上节奏。要知道海军作战,动力和速度是重中之重,跑不过很可能就是被动挨打。
为此,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多次找到供煤的开平煤矿总办张翼,表示供给北洋水师的煤质量太差,对于舰船战力不利,希望能够提供优质的煤。可张翼根本不予理会,一方面是经费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其他朝廷要员并不支持北洋水师所致。
除了煤的问题,北洋水师不少的船舰还有锅炉超过使用年限的问题也迟迟得不到解决,这让丁汝昌焦急万分又无计可施。更严重的是一些船舰的炮和炮弹也存在需要更新和置换的问题,很多的炮弹不符合口径,甚至出现哑炮。
在不少介绍甲午海战的影片中都有北洋水师舰船的炮弹无法使用的片段,可见当时北洋水师武器使用的窘迫不是空穴来风。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看到整个北洋水师从建立到覆灭经历的可以说是全程的腐败,它那虚幻的亚洲第一和清朝统治者的没落是不相称的。
结语:尽管北洋水师有着诸多的无奈,但是北洋水师官兵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战术素质和战斗意志,是不输于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列强的。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带着诸多的不利因素也让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北洋水师的炮弹命中率远比日舰来得高,如果不是炮弹质量不佳,日军舰船的损失恐怕会更大。即使如此,北洋水师官兵还能在速度不如对手,武器不如对手的情况下,视死如归,抱着就是撞也撞沉敌舰的信念,舍命拼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后世铭记的。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