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什么是真正的善良?(深度好文)

发布于 2021-09-08 05:13

有言道:小善善于行,大善善于心。人之初,性本善,小善者,人皆有之;然大善者,稀如璨星。

所谓真正的善良,是有边界的、自带锋芒的、是理性的,是透彻思考何谓真正有利于对方的。

一、小善乃大恶

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点是:要抱着爱心与人相处。但那不是盲目的爱,也不是溺爱。
 
上司和部下的关系也一样。上司缺乏信念,只知迎合部下,不严格要求,看上去很有爱心结果却是害了部下,这就叫小善。

有句话说“小善乃大恶”,意思是表面的爱会导致对方的不幸。
 
相反,抱有信念、对部下严格指导的上司,可能会令人感到不够亲切,但是从长远来看却能培养部下,促使其成长,这就是大善。
 
真正的爱,是指无论何事,都要认真想清楚是否确实有利于对方。

如果从小溺爱自己的孩子,任其放肆,那么孩子成年后往往会成为品行恶劣之人。这样的例子很常见。由于喜欢孩子而对其娇宠溺爱的小善,最后成了毒害孩子的大恶。

这正是“小善乃大恶”这句警语的含义,即小善之举等同于大恶之行。


二、大善似无情

与之相对,还有一句俗话叫“大善似无情”。它的意思是,从表面上看,大善之举往往让人感觉薄情寡义。

日本人常说:“年轻时的苦难,出钱也要买。”“狮子把自己的孩子推下谷底,只养育能独自爬上来的小狮子。”

在旁人看来,这样的行为可谓残忍冷血,但其实是为了促使孩子茁壮成长的“爱的鞭策”。这种看似冷酷无情的行为,正是大善的体现。

日本曾有本畅销书叫《五体不满足》(乙武洋匡著、讲谈社出版。)(乙武洋匡是日本作家,出生于日本东京,自幼失去双手双脚。他的自传《五体不满足》在日本曾经引起热议,他对于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感动和激励了许多人。——译者注),我也拜读过。

该书的作者天生身体有缺陷。然而,面对残酷的命运,他泰然处之;面对不便的生活,他从容面对。

一般来说,遭受这种命运打击的人往往会憎恨父母和社会:“我到底有什么罪孽?凭什么偏偏要我遭受这种不幸。”从而度过灰暗的一生。

可作者却一直保持开朗的态度,对自己的身体缺陷毫无抱怨与愤恨,充满了生命活力。

在旁人看来,他或许非常不幸,但他自己却完全不这么想,而是保持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因此,他的人生依旧精彩纷呈。 

父母疼爱孩子是理所当然的,但不能一味溺爱。《五体不满足》的作者还在书中讲到他的父母是如何养育他的。

虽然无手无脚的身体缺陷让他的生活充满了辛苦与不便,但父母为了培养他的自理能力,只是在一旁默默守护着他,什么事都要他自己独立完成,从不出手相助。在

周围人眼中,这种做法或许如魔鬼般残酷,但正是这样的教育方式,使作者成长为优秀的人才。换言之,他父母的所做所为才是真正的大善。

所谓“大善似无情”,自己的孩子年龄尚小,且无手无脚,为何要如此“冷酷”地对待?

这种让旁人觉得“近乎冷血”的做法,其实蕴含着让作者成才成器的大善。

前段时间,我看到专门支援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开发援助机构(ODA)所登载的广告,上面写道:

“我们致力于帮助贫穷国家的人民,但我们并不‘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

如果只是授人以鱼,等鱼吃完后,对方还是一无所有,只会使其养成不断索取的习惯。

“授人以渔”则不同,它并非用食物解决饥饿的一时之计,而是教给对方生存手段的长远之策。

这样一来,即便再遭受饥饿,只要去江河湖海捕鱼即可。帮助对方掌握生存的方法和技能,使其能够独立活下去。这样的思维方式便是大善。

“授人以鱼”“授人以财”这样的行为只是小善,最后只会使对方丧失独立生存能力。

如今,不少慈善机构开始思考“如何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援助”。所以,要真正做到善良,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有利于对方的做法”——这一点非常之关键。

三、为什么善良要有锋芒?

其实,“小善和大善”原本并非我的思维方式。在京瓷哲学中,我一直强调的是利他之心、温良之心、体谅之心、纯粹之心和美好之心。

在小学高年级时,我患上了当时可能致死的肺结核病,卧病在床时,偶尔结缘的一本宗教书重塑了我的人生观。

因此,对于事业,我勇敢挑战;而在待人接物方面,我总是本着一颗温良之心。
 
然而,在自主创业后,就不可避免地要训斥员工,有时还不得不严厉批评员工。在某些情况下,还必须当场辞退员工。善待员工是我的理念,可公司一成立,我就不得不立即面对各式各样的矛盾。
 
这甚至让我怀疑“是不是自我意识在作祟”——自己成了企业家,于是以公司发展为目的,对员工提出各种严酷要求,我是否违背了自己原来的人生观?这是否是我邪恶本性的显露?
 
面对这一系列“自我拷问”,我曾苦恼万分。在从事经营活动时,不少企业家都会心生苦恼,于是摸索和寻求自己的精神支柱。

不少塾生之所以参加盛和塾,想必也是为了获得这种支柱。有的塾生可能会把我的话当作支撑其人生信念的一种寄托。

我曾经也是这样,为了找到寄托,尝试过各种方法。

工作中,像“金刚护法”那样绷着脸训斥部下;生活中,宣扬利他、温良、体谅等美德;这种类似“自我分裂”的矛盾,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陷入苦恼。在偶然得知IBM的公司宗旨后, 我才算是找到了化解矛盾的答案。
 
据说,IBM的宗旨之一是“珍视员工”事实也的确如此,IBM拥有大量高工龄员工,这在日本或许较为常见,但美国的职场潜规则是“跳槽越多,身价越高”,所以说,IBM员工的平均工龄算是相当长的了。
 
在阐述IBM公司宗旨的文件中,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在某个北国湖畔,住着一位心地善良的老人。每年冬天,一群野鸭都会飞来过冬。不知从何时起,那位善良的老人养成了给聚集在湖面的野鸭喂食的习惯。

野鸭们也渐渐变得亲近老人,它们高高兴兴地吃着老人给的食物。

就这样,过了一年又一年,每到冬季,老人都会给野鸭喂食,最后,野鸭们干脆把老人提供的食物作为过冬的粮食。
 
转眼间,又一个冬季来临,野鸭们照常飞来。像之前一样,它们聚在湖边,等着老人提供食物,可老人却迟迟不出现。

一天又一天地过去,野鸭们每天都在湖边等待,但老人始终没有出现,因为他已经去世了。
 
那一年,寒流来袭,湖面结冰。由于一味地等待老人,野鸭们忘了自己捕食,最后全都饿死了。

文中写道:“IBM不会这样培养员工。”
 
野鸭本是适应于严酷环境的动物,即使湖面结冰,也能自食其力地找到食物,从而生存下去。

IBM之所以强调“珍视员工”,正是本着“培养员工成为顽强‘野鸭'”的宗旨。

这样的“放养”方式,可能会让人一下子无法接受,但我当时已经领悟到“这才是对员工真正的爱”。

之后,我又看了不少书,当邂逅“小善乃大恶”这句箴言时,我茅塞顿开。

一边心怀善待员工的温良之心,一边又如烈火般地斥责部下,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曾让我烦恼不已:“自己的人格是不是不健全?”

可如果一味当“好好先生”、被员工牵着鼻子走,则早晚会危害到公司的发展。
 
公司里并非全都是工作认真的好员工,也存在害群之马,如果对其听之任之,也是莫大的罪孽。

企业家如果缺乏直面冲突的勇气,只会一味地讨好员工,势必会导致整个公司陷入不幸。在应该批评训斥时,要毫不留情地批评训斥,这才是大善。

通过这样的自我教育,我化解了心中的矛盾,坚定了自己做事做人的信念。

四、如何磨炼分清大善、小善的能力?

1、通逻辑,合伦理 

英文中说“符合道理”(It makes sense),日文就叫“筋が通っている”。 

日语汉字“筋”的意思是“线”,就是基准。这是人在判断事物时、使用一系列论据或者哲学时使用的一个词,甚至可以说它是人的精神指标。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各自判断事物的基准,判断基准应该能够答复“作为人,何谓正确”这一命题,就是说要符合道德、伦理,符合原理原则。

判断事情是否“符合道理”,不仅指逻辑上有无矛盾,而且要与做人的准则相对照,确认有无违背。

不是随意在头脑里做轻率的判断,而是回到做人最基本的原则,经深思熟虑之后,再进行判断。

缺少“筋”,也就是缺少哲学的人,难以达成有价值的事业,因为他的判断基准中缺乏正确的原理原则;而拥有哲学的人可以成就许多事业,因为哲学就是引导人们走向正确和成功的指南针。 

内心的哲学指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2、依据原理原则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依据原理原则做出判断,采取行动。

做判断时,不可照搬习俗和惯例,因为新情况使这些习俗和惯例失灵,照搬会让你被动。

如能坚持依照原理原则做出判断,那么不管在何种情况下都不会困惑、不会迷失方向。

所谓依照原理原则,就是以社会的道德、伦理为基准,把做人的准则正确地贯彻始终。

依据人间正道进行决断,可超越时空,任何情况下都能被人接受。一个秉持正确判断基准的人,即便闯入未知的世界也不会迷惑,不致惊慌失措。

真正的强者者之所以能够开拓新世界,开辟新天地,不是因为他们经验丰富,也不是因为他们知识丰富,而是因为他们理解人之所以崇高的本质所在,因为他们依据基本的原理原则做判断。

3、克服负面因素的勇气

勇气是判断事物时所必需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经营企业时,如果能基于原理原则,以“什么才是正确的”这一基准进行判断,企业经营就能顺利开展。 

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牵制,我们在很多场合都无法运用“原理原则”,即“何谓正确”去判断事物。

例如需要收购一块土地以建设工厂时,有人会建议,“这一带的风土人情就是这样,需要准备礼物,需要给那个人面子”等。

这样的话,我们就往往不会以“什么才是正确的?什么才是原理原则”为基准进行经营判断,而是试图满足对方的各种条件,尽可能不招惹麻烦,不起争端,圆滑地向前推动,并认为这样做才是真正的经营。

事实上,经营判断必须是基于原理原则的、自己认为正确的判断才行。可是,有了这样的基准就能做出判断了吗?

那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因为这里面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条件出现。在这种时候,需要的就是勇气,要用正确的方式贯彻正确的事情。

比如说:“不能做不讲理的事情;不能欺负弱小。”此外,还需要依据原理原则来冷静地对事物进行判断。 

这样做,可能会给自己招来灾难,或是受到某种威胁,或是遭到他人的责难,被人敌视,受人轻视或愚弄,还有可能在组织内部遭到排斥。

能够接受这一切的人,才是具备真正勇气的人。只要以这样的勇气做出正确的判断,就能非常简单地推动事物顺利前进。 

相反,如果大量罗列那些负面因素,并由此得出结论的话,反而会让事态复杂化,陷入无解的困境,这种情况经常会发生。这是领导者缺乏勇气所导致的问题。 

为了做出“贯彻原理原则的出色判断”,勇气是必需的。没有勇气的人,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心怀恐惧就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希望大家将这一点铭刻在心。

4、真正的以利他之心做判断

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利他呢?我教大家一个方法。

比如,当面对“买不买”“卖不卖”“是否该答应帮忙”等问题时,我们总是会瞬间做出判断,这种判断是我们本能做出的。

在判断前,我们可以先深呼吸一下,把这“本能判断”暂且搁一边,然后念想:“等一下。

稻盛先生说过,要以利他之心做出判断。我不能只想着自己是否能赚钱,还要考虑对方的利益得失。”

像这样,在得出结论前设置一个“缓冲器”,在真正确信自己的想法能够“利己悦人”后,才允许自己做出最终判断。

如果不遵循这样的判断流程,而只依靠自己的瞬间直觉,往往会做出“一味利己”的判断,从而可能损害对方的利益。

所以说,在“思考”这一过程中预设一个“理性的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只要养成了这样的思考习惯,即便是我们这些并未开悟的“凡夫俗子”,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5、持续提升人格

提到读书,想必在座的各位都不会把一本书读了又读。但纵观世间德高望重之人,以及人生精彩纷呈之人,他们都有把一本书反复翻烂的经历。

其实,不管一个人多么德高望重,倘若不坚持反省自身,便无法维持高境界的人格。

再说回咱们盛和塾的塾生,可能有不少人在学习,也有人像今天这样参加学习研讨会,还有人在阅读相关书籍,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获得醍醐灌顶的启示,但这样的启示或感动只是一瞬,其并不意味着心性的真正提升。

要想真正提升心性,就必须持之以恒。

提升心性其实和“浮空”类似,提高心灵的境界,就如同从地面向上浮空。要想浮空,自然需要能量的维持。

譬如直升机浮空,靠的是螺旋桨的转动;又譬如火箭升空,靠的是燃料的喷射,为的都是与重力对抗。

同理,要想保持心灵的高境界,就必须坚持学习和反省。假如还想进一步提升人格,那就更要不断学习。

近年来的一些事件,让我更加明白了这个道理。

纵观宗教界,一些人因为年轻时发愤修行,拥有了惊人的卓越见识,从而被誉为高僧或大师。但随着年龄增长,其人格却未能相应提升。

换言之,他们的确曾因为努力修行而到达了极为殊胜的开悟境界,从而拥有了较高层次的心灵和人格,但要保持这种境界,就必须坚持修行,否则就会立刻被“打回原形”,这是人的本性使然。

所以说,一个人的人格是否伟大,要看其当下的活法。


所以说,我们要坚持反省,反省是提升人格的原动力。

在我看来,心灵的问题必须如此对待,即通过孜孜不倦地反复学习,从而逐渐纠正自身的错误,达到修身的目的

阿米巴和战略定位
致力于帮助中国中小民营企业实现做大、做强、做久,利润提升15%以上!咨询热线:15842440411
32篇原创内容

所有的广告,都是一种善意的提醒;真正的幸福,源自于您的亲身体验;我一再催促您企业导入“阿米巴经营系统”,核心目的 是为了让您不要错失机会 !



为什么要来学阿米巴经营?

您企业是否有这些问题困扰着:

1、利润低如纸

2、费用成本高如山

3、部门间协同作战能力弱

4、管理层经营思维和能力不足

5、无人才可用,培养机制不健全

6、薪酬绩效形同虚设,没有激励性

     ······

报名电话 :158 4244 0411(同微信)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