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教育公共基础试题单选部分#8
发布于 2021-09-08 07:41
2016年12月教育公共基础真题单选部分#8-1
业精于勤,荒于嬉
形成于思,毁于随
【试题自测1-题】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目的常常带有不同时期的特点,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时代性
B.社会性
C.继承性
D.规定性
2.有小学一年级学生把6和9混淆,这说明该生的( )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3.刘老师在开学第一周对本班学生进行了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这是教育方法中的( )
A.说服教育法
B.陶冶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4.杜威认为,教育的手段与目的是同一过程不可分割的部分,他把课程看作是( )
A.知识的传授
B.经验的获得
C.文化再生产
D.社会改造
5.某教师的教案中有“通过学习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质”。该教师确立的课程目标属于(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问题与解决
6.小婷学会了朗诵儿歌“布娃娃,布娃娃,大眼睛小嘴巴,聪明又可爱,人人都爱它”。她问老师:“我妈妈说我是小眼睛,我是不是就不可爱了?”老师最好的回答是( )
A.你妈妈说的对,你就是小眼睛
B.你妈妈说小眼睛不可爱吗
C.你是小眼睛,老师觉得你还是很可爱
D.你妈妈骗你的,你是大眼睛,很可爱
7.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小学阶段的课程类型( )
A.以分科课程为
B.以综合课程为主
C.以活动课程为主
D.以实践课程为主
8.某著名学者高考数学成绩非常低,但国文、英语成绩非常突出,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是被著名高校破格录取。如果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下列说话不正确的是( )
A.每个人都可能拥有多种智能
B.该学者的“言语--语言”智能水平高
C.该学者的“逻辑--数量”智能水平低
D.该学者的“言语--逻辑”智能水平高
9.一个校长在新学期开始时,倡导每个教师都为自己帮扶的贫困学生购买文具,教师们纷纷响应。对这件事情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教师的做法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B.体现了师生之间在特定环境下的相互依存关系
C.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本身就有教育意义
D.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感情融和是有效教育的前提
10.某校组织学生到红军长征中的战斗遗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该活动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
A.参观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实习作业法
11.一个教师在课堂分组教学时,每组都有成绩水平分别为优、中、低三类学生,教师要求小组各自独立完成课堂任务。针对该教师的分组教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
B.会造成一部分学生骄傲,另一部分学生自卑
C.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
D.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发展
【解析思考】
考点
解析
思考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目的常常带有不同时期的特点,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A )
A.时代性
B.社会性
C.继承性
D.规定性
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身心发展怎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教育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直不变的教育目的。
时代变迁和社会条件的变化教育目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段话主要抓住“不同时期”这个关键词。
2.有小学一年级学生把6和9混淆,这说明该生的( A )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感知觉是人脑最早出现的认知活动,需要视觉、触觉、听觉的共同参与。儿童的感知觉发展从混淆性、笼统性、无意义性发展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练习。知觉的混淆性表现在不精确性,如写字时把偏旁写颠倒;笼统性表现在注意大轮廓,遗漏细节;无意义性表现在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而转移注意力。学生将6/9混淆体现了感知能力不成熟的表现。
注意能力 :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记忆能力 :是人脑对于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和再认,他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里活动的基础。
思维能力:人脑对于事物间接概括的反应。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觉的界限。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儿童的感知觉发展从混淆性、笼统性、无意义性发展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练习。认识了这种规律后我们需要对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一些书写作业出现的错误持包容的态度,这是一个过程需要反复的练习而到达熟练。这里无意义性也体现出儿童注意力是不能进行长时间的保持,更多的处于一种在外要求的目的而并非他自身有意义的去寻找规律,这种寻找认识规律的特点同样具有混淆性、笼统性、无意义性。(有时候我也会想到所有儿童是否需要进行系统、规律的培养,儿童他自身成熟发展,先天携带的遗传信息是有多大的制约作用,
3.刘老师在开学第一周对本班学生进行了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进入学习状态,这是教育方法中的( D )
A.说服教育法
B.陶冶法
C.榜样示范法
D.实际锻炼法
实际锻炼法是指教师实际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常规训练法和实践锻炼法。常规训练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的经常性的行为训练,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常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学生守则训练、卫生常规训练、礼貌常规训练等。
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主要有:语言说服法和事实说服法。
陶冶法: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优美的环境和熏陶学生的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耳目熏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陶冶法包含人格感化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榜样示范法:是指运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是正面的人物形象。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常规管理(实际锻炼法)运用较多,它对于班级学生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规范学生的行为时重要的调节手段。学生在校时它是重要的规范学习的手段也会对学生在校外的行为中也能起到规范作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遵守各种日常规范这是我们进行社会活动良好的秩序反应也对学校常规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实践方向。
4.杜威认为,教育的手段与目的是同一过程不可分割的部分,他把课程看作是( B )
A.知识的传授
B.经验的获得
C.文化再生产
D.社会改造
杜威提倡活动课程和经验课程,主张按照儿童的需要、兴趣、能力和经验来设计课程,按照儿童的个体经验的发展逻辑来组织课程。他提出了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强调教学顺应学生的心理因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
5.某教师的教案中有“通过学习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质”。该教师确立的课程目标属于( C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问题与解决
某教师的教案中有“通过学习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质”这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
6.小婷学会了朗诵儿歌“布娃娃,布娃娃,大眼睛小嘴巴,聪明又可爱,人人都爱它”。她问老师:“我妈妈说我是小眼睛,我是不是就不可爱了?”老师最好的回答是( C )
A.你妈妈说的对,你就是小眼睛
B.你妈妈说小眼睛不可爱吗
C.你是小眼睛,老师觉得你还是很可爱
D.你妈妈骗你的,你是大眼睛,很可爱
教师的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能力,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能根据学生意外的情况做出迅速而准确的判断,采取恰当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面对提问要在事实的基础上给出一个最好的回答,这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机智。
教师的教育机智需要教师有着较为高超的教育教学的艺术手段能较好的处理学生意外问题,“不在教案本上”的问题。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反思教学。
7.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小学阶段的课程类型( B )
A.以分科课程为
B.以综合课程为主
C.以活动课程为主
D.以实践课程为主
根据新课程发展理念,小学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8.某著名学者高考数学成绩非常低,但国文、英语成绩非常突出,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是被著名高校破格录取。如果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下列说话不正确的是( D )
A.每个人都可能拥有多种智能
B.该学者的“言语--语言”智能水平高
C.该学者的“逻辑--数量”智能水平低
D.该学者的“言语--逻辑”智能水平高
没有D选项
9.一个校长在新学期开始时,倡导每个教师都为自己帮扶的贫困学生购买文具,教师们纷纷响应。对这件事情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B )
A.教师的做法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B.体现了师生之间在特定环境下的相互依存关系
C.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本身就有教育意义
D.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感情融和是有效教育的前提
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的关系,包括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工作关系,为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以情感认识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这里主要体现了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心理相容的关系,不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主要体现了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心理相容的关系。
10.某校组织学生到红军长征中的战斗遗址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该活动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A )
A.参观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实习作业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于事物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题干中组织学生参观遗址,从而接受教育的教学方法属于参观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的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知道,这个参观法与练习法二者容易混淆,所以要进行一个区分,这不仅是在知识层面上的易混淆在实际中也容易混淆,所以要进行区分。
11.一个教师在课堂分组教学时,每组都有成绩水平分别为优、中、低三类学生,教师要求小组各自独立完成课堂任务。针对该教师的分组教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
B.会造成一部分学生骄傲,另一部分学生自卑
C.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同伴互助
D.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发展
分组教学也叫分层教学、能力分组,指按照学生能力或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比班级授课制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古语欣赏】
业精于勤,荒于嬉
形成于思,毁于随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由于玩乐而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
这句话出自韩愈·《进学解》,意思是说,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在这句话下面还有一句话,行成于思毁于随,意思是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不经大脑的随性中(更应该为随于骄奢淫逸等思想体现的小事,致使偏离本意,南辕北辙)。
古往今来,多少成就事业的人是由于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上士闻道,勤而习之",异曲同工。
在一个入秋的日子,我把剑兰花的怀念,百合花的纯洁,康乃馨的温馨,满天星的喜悦,祝你教师节拥抱美好。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END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