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李维容《家有千丝万缕》(十三)三代同堂
发布于 2021-09-11 11:09
本文摘选自李维榕《家有千丝万缕》,
由九月沐阳谭启燕编辑整理。
三代同堂
【往期回顾】
李维榕《家有千丝万缕》(三):孩子的身心症
李维榕《家有千丝万缕》(四):七年之痒
李维榕《家有千丝万缕》(五):教子之道
李维榕《家有千丝万缕》(六):为教子方程式解码
李维榕《家有千丝万缕》(七):与孩子谈话
李维榕《家有千丝万缕》(八):遥远的祝福
李维榕《家有千丝万缕》(九):寻找理想伴侣
李维榕《家有千丝万缕》(十):阴阳二性的内伤
李维榕《家有千丝万缕》(十一):不同调的夫妻情结
李维榕《家有千丝万缕》(十二):非通不可的怨气
前 言
家庭真是奇妙的多面体,明明患病的是那男人,怎么看上去最忧郁的却是他的妻子。
主治医师报告了好久,仍旧没有办法说完这病人的病历,说不完的腰酸背痛、说不完的五脏翻转、说不完的心肺衰弱......
////////////////

典型的身心症
这是我在深圳见到的一个病人,他是医院的常客。听了他的病历,我以为这个人已是病入膏肓,非得被抬着来不可。
没想到眼前是个年轻力壮的男人,长得还算帅,让我有一丝犹疑,以为自己认错人了。
他身旁还带着好几位家人:左边坐着的是妻子和七岁的儿子,右边坐着的是父母亲,以及远道而来的丈母娘,人人神色凝重,连小儿子也是步步为营。
相比之下,最有反抗精神的反而是那个病人。
他也理所当然的代表着一家人发言。
他说:一家人同住一个屋檐下,还加上妹妹的一家,父母亲喜欢大家庭生活,家中总是聚满了亲友。
妻子却要求建立自己的小家庭,总是闹着要搬走,他被弄得毫无办法,烦不胜烦。
我问他说:“所以你就生病了?”
原来他自己的母亲也是早就认定他的病是被妻子逼出来的,只可惜她没有算上她自己的一份。
妻子努力为自己辩护,投诉自己在家中不被尊重,丈夫什么事都不与她商量,让她孤立无援,只有小儿子在一旁安慰妈妈,叫她不要伤心。
妈妈声泪俱下,一旁的儿子显得十分焦急,老是注意着大人们的一举一动。
这是一个典型的身心症。
病人总是觉得浑身不妥,却又无法在身体上找出发病的原因,这种病情一般会被诊断为因心理而引发的生理疾病,心病还需心药医,但是必须先找出病人的心结,才知道用什么心药。
我看着这个男人被夹在三代人之间,有形与无形的压力把他紧紧地捆绑着,要不生病才怪!
他说:妻子老是埋怨他大男人,处事不公,因此,这次他特地从妻子家乡请来丈母娘,好为妻子打气。
有趣的是,丈母娘处处表达自己为人公道,帮理不帮亲,在亲家面前不断数落自己女儿的不是。
无论女儿怎样投诉,她都抢着说:“没事、没事,大家忍让一下就是。”
女儿气得要爆炸,投诉的是丈夫,结果与她吵起来的是自己的母亲,倒是那个男人稳如泰山安坐在哪儿。
我开始明白他为什么要找丈母娘,原来那是他的护身符。
////////////////

逃避战场
家庭真是个其妙的多面体,明明患病的是那个男人,怎么看上去最忧郁的却是他的妻子。
我问男人,他对这次会面有什么要求?
他说:“最希望有个通情达理的妻子!”
他的父母也帮着他对媳妇说:“不要想那么多,好好放松自己,一家人和和气气就成了。”
要通情达理,又要放松自己,就是不要有过多的要求。
妻子四面楚歌,仍坚持着:“一定要丈夫答应搬出大家庭不可。”
夹在两代人新旧价值观的要求之间,丈夫明显地并不打算依从妻子。
他望着我说:“你是专家,我看过你的书,你说我该怎么办?”
男人正处于一个微妙的位置,上一代及下一代都等他来表态,他却把问题全推到我身上。
如果真有专家这一回事,那么我的工作就是提醒“他”才是关键人物,怎样也逃避不了。
逃避家中战场,几乎是近代男人最常用的一招,不同之处,是各有各的逃避花样。
有的虽然人坐在面前,却好像灵魂出窍或老僧入定;有的却真的溜之大吉,连身体也跑掉。
而这男人就在精神病院找到栖身之所。
我愈和他交谈,就愈明白男人为什么久不久就要入院。
我对他说:“下次你又要入院时,不如找间五星级酒店,进去好好地享受几天,做做按摩、泡泡水疗,也许你会找到新的能量,让你面对家中的问题。”
我后来单独见过这对小夫妻一次,妻子来自湖南,早年丧父,只有母亲和三妹妹,受尽同乡的欺压,好不容易熬出头来,嫁入夫家却让她又憋了一肚子咽不下的气。
大部分时间她都在吐苦水,一宗又一宗地数落丈夫的不是,怪不得男人要逃走。
她要求丈夫每个月陪她和儿子三个周末,只花一个周末陪父母。
这本来不算是个过分的要求,丈夫却只答应一半一半,双方坚持不放,一个本来容易解决的问题,不但解决不了,反而愈说愈僵,前尘往事,变成算旧账,每句话都擦出火来。
如此看来,见面一次都嫌多,因为这种共处其实毫无感情可言,只是让双方受罪罢了。
我了解妻子的苦恼,只是每一句话都是唇枪舌剑,对解决问题毫无用处。
很多人以为夫妻要多沟通,但是此时此景,他们要知道如何闭口。
夫妇之间也不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
有些话说出来就收不回来了,双方都会记恨在心,这也是造成现在这个僵局的一个原因。
研究提议
婚姻研究专家约翰,高特曼提议夫妇在火气旺盛时,就要赶快鸣金收兵,专注于测量自己的脉搏,如果超高,就要避开对方一阵子,待心平气和后再见面。
只是这妻子憋了好久,好不容易把丈夫抓来辅导室,叫她停止,谈何容易?
既然无法让妻子收声,我们只好等待她把气发完。好在这次丈夫没有像往常那样走开,还坐在她身旁拉着她的手。
妻子用力把他多次甩开,而男人仍然陪着她,经过一番数落后,她终于平静下来,二人承诺一同学习,重新开始。
我们这次培训的同学中,有多位也是来自湖南,有人说那吃辣椒的地方人也特别辣;
也有人说这是湘女多情,只是情无落处,才会变得如此苦涩。
我却想,三代家庭同住对小夫妻永远都是一个大挑战。
夫妻必须有足够的创意和配合,才能应付得来。
我告诉妻子说:自己也是加入一个大家庭,但在国外长期习惯了小家庭生活。
有一阵子我的公公、婆婆以及一群亲属,都搬到我的家来,把我那布置优雅的房子闹得鸡犬不宁,一天到晚在家煮大锅饭,
满屋油烟,连在街上都可以闻到炒菜的味道。我的精品厨具全部报销。
那妻子抹干眼泪,问我说:“那你怎么办?”
我说:“气得要上吊,要杀人、要拧死丈夫。”
后来我丈夫提出由他自己陪着父母,让我去租借一个女子会所,每天下班后就在那儿舒舒服服地享受自己的空间,之后再回家吃晚饭。
他父母见我天天迟归,还以为我工作卖力,关系自然就好了。
这个故事的教训是:除非你嫁个孤儿,不然就要接受你丈夫的家人,因为那是他的一部分,当然,丈夫也不可以逃之夭夭,因为双方都需要你来表态。
这丈夫已经算是十分幸运,因为丈母娘没有给他添麻烦,如果女方也有个气焰逼人的大家庭,那才够他受了!
【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