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喝岩茶时,你有遇到焦糊味吗?
发布于 2021-09-11 23:47
《1》
刚听了个有意思的故事,有些类似茶界版《皇帝的新衣》。
某单位大领导刚出差回来,安排秘书邀大家喝茶。
当众人差不多都到齐时,领导亲自泡茶,而秘书在一旁忙着烧水,摆茶杯,挪座位。
边忙边介绍:你们有口福了,茶是刚买来的名山头古树生态茶。
于是,下属们连忙端起摆在面前的茶杯,一睹为快。
A小心地咽下一口茶,感慨道,真香真好喝!
B也跟着在附和,果然是好茶,又香又好喝。
C喝过茶后也是赞不绝口。
等D端起紫砂杯一喝,迟疑了片刻,然后直言,这茶怎么这么淡,喝着像白开水?
只见大领导端坐在主泡茶位上,慢条斯理地拿出茶饼。
边撬茶边说,淡就对了,刚刚那是润杯的白开水。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瞬间打脸了很多人。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道理。
首先,要勇于说真话。
其次,喝茶时千万别人云亦云,要保留自己的主见。
再次,说明紫砂对茶香的影响,要是换成一组洗得干干净净的瓷杯,肯定发生不了后面的故事。
最后,第一次接触一款新茶时,别急着下结论。
万一到头来,发现是自己闹了乌龙,那就尴尬了。
很多茶客在刚开始喝岩茶时,往往是刚咽下一口茶,就得出这样的定论。
“岩茶还是少喝为好,一股子烟味!”
“岩茶炒糊了一样,还有点咸,烟味重,不好喝!”
“这岩茶也炒得太厉害了吧,本以为大红袍那么出名,好奇买来喝起来,结果就这,喝起来像炭烤茶……”
烟味重,并非岩茶特点。
焙火适中,完成褪火的岩茶,断然不会出现呛人的烟味。
若有,则说明是品质问题。
不能因为个例,就全盘否决武夷岩茶!
《3》
岩茶里烟味的出现,跟什么有关?
答曰,焙火。
烤肉烤鱼烤豆腐等,在炭火的炙烤下,能形成别样的风味。
而岩茶在经历焙火后,能成为一众茶类里颇有“烟火气”的茶。
焙火是武夷岩茶的特色加工工艺,将毛茶挑去茶梗后,或是用炭或是用电,直接进行高温焙茶。
借助火的力量,岩茶风味表现能发生脱胎换骨的转变。
在焙茶师的手里,精准拿捏住焙茶温度、时间长短、翻焙频率等因素后。
焙笼里的岩茶,便可驯服地发生良好转变。
比如说,条索内部的水分进一步焙散,条索紧结;茶香逐渐变得更多元、更复合;汤感更醇、落水香更明显……
不过,受到高温焙茶的影响,刚下焙的新茶,难免会沾上一股烟熏火燎的气味。
此时,不能心急于喝茶。
要耐下性子,等待岩茶褪火。
具体的褪火时间,有长也有短。
总之,轻焙火的茶,火褪得快。
而焙到足火的茶,茶叶内部“吃火”更多,褪火时间也要更长一些。
另外,判断一款岩茶的褪火时间,还要看个人的接受程度。
如果说,你不是很排斥这股因焙火而形成的气息,相反是对其格外痴迷时。
那么,新茶从下焙到端上茶桌。
短则大半个月,长则三、四个月,这款岩茶肯定能达到试饮状态。
不会出现呛人的,闻起来很不舒适的浓重烟味!
《4》
从始至终,在岩茶里出现呛人烟味,都不是好事。
因为从经验看,这说明茶叶品质缺陷严重。
要么,可能是焙茶时,木炭没选对。
木炭的品质,也有三六九等之分。
平时喜欢烧烤的人,会深谙这样的道理,好的贵的炭,内部含有的杂质少,在烧红之后不会散发出呛人的烟味燃烧过程中,热量提供更稳定。
而次品的炭,含杂质多。
在焙茶时,干茶的吸附性强,容易附着这熏人、呛人的浓烟,从而影响成品风味表现。
要么,可能是焙茶方式不对。
武夷岩茶的炭焙,方式也有不少。
大致来说,可分为明焙、暗焙等。
在打焙时,先往焙窟内铺上一层炭,将木炭烧红后,挥发掉木炭内的杂质后,再焙茶。
对于岩茶精制而言,更有好处。
但缺点是,这样的打焙方式成本高,消耗大,耗材更多。
要么,是焙茶时温度调节不当。
在过去,武夷岩茶的焙茶,口传心授这样的秘诀——看茶焙茶。
简单理解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而是要结合这款茶的做青情况,当年的年份特点等,看茶焙茶,灵活调整。
很有可能是,对A茶而言,状态刚刚好。
但到了B茶这,可能就会彻底焙焦、焙死、焙坏。
还是继续用烧烤的例子。
因为,蔬菜叶子表皮更嫩,和茄子相对更皮糙肉厚。
看茶焙茶的背后,考虑的是每款茶的“耐火性”不同,和“看菜下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管怎么说,当岩茶在焙火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时,会导致最终的成品茶,带有挥之不去的刺激、浓烈烟味。
喝起来,就烤糊了那样,着实令人厌恶!
《5》
曾经有茶友,专门过来交流,她在第一次喝岩茶时的感受。
第一次接触岩茶,还是在自己不怎么会喝茶的时候。记得很清楚,当时在朋友家里喝那泡肉桂,入口的第一感觉便是厚,虽谈不上苦涩,但浓浓的茶汤还是压得舌尖快喘不过气,味蕾都被那泡肉桂的茶味占满了。
后来想想,这是因为第一次喝,自己还未适应。
原本按我的喝茶习惯,第一次喝不习惯的茶,后期很快就会放弃。但唯独岩茶例外,因为那泡茶里独有的炭火气息,觉得太奇妙了。
慢慢喝着,还能从炭火气息里喝出花香、果香、还有说不上来的香气,茶味浓郁,回味持久。
想来我是很幸运的,刚开始从朋友那接触到的岩茶,都是极好的茶。
没有出现浓烈的焦糊味。
也很庆幸没有一开始就放弃,而是越喝,越爱上这股奇妙的茶味,我都谈不来为什么岩茶这么迷人!
从行文内容来看,那位茶友在喝茶时,真的是非常用心。
因为,只有喝茶喝得极细致的人,才会发出这样的由衷感慨。
不过也不得不说,在早几年前。
那些名其曰传统火功,实则是工艺败笔的岩茶。
因为喝起来一股焦糊味,从而误导了大批新茶友。
从而,让无数新手,对岩茶留下深深的误解。
如果说,当你在第一次喝岩茶时,很幸运,没有遇到呛人的烟味。
或者说,没有被那些“病火茶”给吓跑 ,而是坚持到现在。
告别错的,最终能与对的茶相逢。
拨去迷雾,探寻到了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真谛。
那么说明,你和武夷岩茶的缘分,还真的不浅!
……
2021年,我们未完待续
- END -
微信(cunguchen2020)本文为岩茶课堂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
热时与凉时闻之,
虽都是花香,但香型不同。
先是兰花香,后是梅花香的清雅调。
末了,竟然有点清冷丹桂的芬芳,
诸芳争战,端得是好闻极了。
汤水中的滋味,十分地圆融丰满,
丰沛的酵香、焦香伴着清雅的花香,
仿佛置身倚梅园之中,
轻轻地呢喃“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这是一款2021年首次参与预售的正岩老树黄观音,
每年的量不足50斤,
除去预定,仅余少量的正岩老树黄观音,
按照惯例,开启3天的特惠售卖模式,
72克(9泡)/份,2份顺丰包邮。
感兴趣的茶友可以参与。
老树黄观音,既重香又重水的完美之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