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中的元素各起什么作用 ?

发布于 2021-09-13 07:45

上方“”我们
钢中除铁以外,碳、锰、硅、硫、磷为基本五大元素,加入一些其它金属元素则 称为合金元素。

碳(C):碳在低合金钢中常与合金元素形成碳化物。在常温和较低的温度下,能够起强化作用。但在高温下这些碳化物容易分解,还会聚集长大,对蠕变抗力和持久强度起不良影响。碳对于钢的塑性、耐蚀性和抗氧化性等也有同样不良影响。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可焊性下降。所以耐热钢中含碳量一般要限制在0.20%以下。

锰(Mn):锰是一种良好的脱氧剂,又是一种很好的脱硫剂,焊接时经常利用它脱氧和脱硫。锰在钢中小于2%时,对于低合金钢来说,可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对于中、高合金钢而言,随着强度的增加,其塑性和韧性则要降低。增高含锰量可以提高钢的耐磨性。锰能形成碳化物,大量的碳可与铁素体形成固溶体,使马氏体转变温度(Ms)急剧下降。锰还能增大钢对淬火、过热的敏感性。

硅(Si):硅是强的脱氧剂,若含量超过2%时会使钢的塑性和韧性降低。硅在高温下可以提高抗氧化性能,焊接时硅易形成高熔点夹杂物,即二氧化硅(SiO2)残留在焊缝中。

铬(Cr):铬能提高钢的硬度、耐蚀性和抗氧化性。因为铬在钢材表面形成一层附着性很强的氧化膜,使钢材的氧化速度减慢,从而提高钢的抗氧化性能。当含铬大于12%时,能显著提高钢的电极电位,使钢材具有良好的耐蚀性;当含铬在20%以下时,能提高钢的再结晶温度,提高钢的热强性;但随含铬量增加,可焊性变差。

钼(Mo):是形成铁素体的主要元素,它可以提高钢的再结晶速度。提高低铬耐热钢的热强性,并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在含钼0.6%以下时还可以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从而降低裂纹倾向。但钼有促进石墨化倾向,在合金中,常用量一般为0.5%~1%左右。

钒(V):钒是良好的脱氧剂,能除去钢中的氧。它又能和碳化合生成很硬的碳化物,仅次于钛。而且所形成的碳化物在650℃以下都比较稳定。钒能提高钢的淬透性,改变钢的力学性能,是一个有益的元素,但价格昂贵。

钨(W):钨的溶点高达3380℃,所以它能大大提高钢的再结晶温度,从而提高了钢的热强性能。钨能形成稳定碳化物,提高钢的可淬性。根据钢的不同要求,在钢中加入量达15%~18%。

镍(Ni):镍主要是形成稳定的奥氏体组织,提高耐蚀性能,它能提高奥氏体钢的高温强度和持久强度,提高钢的塑性,它能促使石墨化。镍铬同时存在时,钢材既具有较高塑性,又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钛(Ti)和铌(Nb):它们都是强烈地形成碳化物的元素,所形成的碳化物比碳化钒还稳定。由于钛和铌与碳的亲和力较大,常用来做稳定剂,防止铬镍奥氏体钢在高温下或焊接后产生晶间腐蚀。它们也能提高钢的再晶间温度,对提高钢的高温力学性能有良好作用,并能细化晶粒,从而提高钢的韧性,改善钢的可焊性。

硼(B):硼是一种很好的脱氧剂,可促使晶粒细化,从而提高钢的热强性。硼在低合金中含量往往在0.007%以下,超过此限会损害钢的加工性能,容易在焊接时出现裂纹。

铝(AL):铝是非常强的脱氧剂,能使大多数金属氧化还原。少量的铝可以细化晶粒,提高钢的抗氧化能力。铝和氮能形成较稳定的氧化物,但铝可促使石墨化,在钢中易形成夹杂物存在。

稀土元素:稀土元素能强化晶界,提高钢的蠕变强度和持久强度。在钢中能除去硫、磷等有害杂质。大大改善钢的冲击韧性。稀土元素能细化晶粒,减少结晶偏析和回火脆性,从而改善可焊性能。蜜M

硫(S):是钢中有害元素,它和铁生成的FeS易与ɤ—Fe形成低熔点共晶体。在加工(1000~1200℃)时,共晶体熔化,导致钢材在高温时破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在焊接时会产生热裂纹。硫化物在钢中易造成偏析,降低焊接结构的抗层状撕裂能力和钢材的韧性。

磷(P):也是钢中有害元素,它使钢材的强度、硬度增加、塑性和韧性下降。特别是降低低温Akv,这就是钢的“冷脆性”。磷造成钢材偏析,钢材在回火过程中,磷偏析于晶界,引起钢材的回火脆性,这在CrMo钢中特别明显。

降低钢材中的S、P是改善钢材(特别是低温钢、中温钢及核电钢)韧性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优质钢要严格限制钢中的S、P含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