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营养师丨考点每日学-备考冲刺60天 第四十六天

发布于 2021-09-13 14:49

Public Nutritionist

公共营养师





写在前面的话



公共营养师每年可报名4次考试,分别是3.6.9.12月考试,3月和6月的考试已经都圆满结束,现在我们备考就是为了9月份的考试,准确的考试时间还没有出来,小编预计实在9月的第一周和第二周周六考,也就是11号和18号,从今天倒计时考试最多有61天的复习时间,还是很紧凑的,小编的给大家准备了冲刺60天备考营养师的学习计划,跟我一起把!










01

考点学习

Examination Site





-技能实践能力-

第三章 营养咨询与教育

第一节 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


一、 "知信行"模式
1.知识-态度(信念)-行为模式
2.该模式认为人们的健康相关行为以卫生保健知识为基础 ,以相关的态度和信念为动力。
二、健康信念模式
1.感知疾病的威胁
(1)感知疾病的易感性
个体对自身患某种疾病或出现某种健康问题的可能性的主观判断。
(2)感知疾病的严重性
个体对疾病引起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不良后果的严重性的感知。
2.期望(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和障碍)
(1)感知健康行为的益处
个体对采纳行为后能带来的益处的主观判断,如维护健康或改善健康状况。
(2)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
个体对采纳行为可能面临的困难的主观判断,包括身体、心理、经济、时间花费上的各种障碍。
3.自我效能
指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即是否相信自己有能z
4.提示因素
(1)指的是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
(2)如自身躯体症状;家人、亲友、同事患病;大众媒介的信息;医生的建议;他人的劝告等。
5.社会人口学因素及其它因素
(1)个性特征∶年龄、性别、民族、经济收入、人格特点、同伴影响。
(2)个体所具备的疾病与健康知识水平等。
三、自我效能理论
1.指个体对自己组织、执行某特定行为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2.自我效能的提高途径
(1)自己成功完成过某行为(2)他人间接的经验(3)口头劝说(4)情感激发
第二节 健康传播
一、传播的基本概念与模式 
1.传播的基本概念
(1)"共同分享" ,通常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符号进行的信息交流与分享,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行为。
(2)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3)健康传播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和策略。
2.传播模式∶
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又称5w模式传播者→信息与讯息→媒介渠道→受传者→效果
二、人际传播 
1.人际传播概念
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这类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完成,但也可以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进行,如动作、手势、表情、信号(包括文字和符号)等。人际传播是人类最早的、最原始的传播方式。
2.人际传播的特点
(1)直接的人际传播不需要任何非自然的媒介。
(2)就传播活动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而言,在同一次人际传播活动中交流的双方可以互为传播者和受传者。
(3)反馈及时,交流充分。
(4)相对大众传播而言,人际传播的信息量比较少;覆盖的范围比较小;传播的速度也比较慢。在一定时限内,人际传播的信息覆盖的人群远不及大众传播。
(5)在人际传播活动中,特别是在多级的人际传播活动中,信息容易走样。
三、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的含义
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2.大众传播的特点
(1)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并需要借助非自然的特定传播技术手段;
(2)传播的信息是公开的、公共的,面向全社会人群;
(3)传播信息扩散距离远,覆盖时域广泛,速度非常快;
(4)传播对象虽然为数众多,分散广泛,互不联系,但从总体上来说是大体确定的;
(5)传播是单向的,很难互换传受角色,信息反馈速度缓慢而且缺乏自发性。
四、传播材料制作与预试验
1.健康传播材料是指配合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使用的印刷材料与声像材料。
2.包括现成的材料、新开发材料。
3.制作程序
(1)分析需求和确定信息
(2)制订计划(3)形成初稿(4)传播材料预试验(5) 生产发放与使用
五、常用人际传播形式与传播媒介
(一)人际传播的应用 1.讲课 2.同伴教育
(1)一般认为是具有相同性别、相似年龄、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似生理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其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2)同伴教育者的选择标准
1)在与同伴交流时,思路敏捷、条理清晰 ,并具有感召力。
2)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包括倾听的技巧。
3)具备与目标人群相似的社会文化背景(如年龄、性别及社会地位)。
4)为目标人群(其同伴)所接受并尊敬,并成为目标人群中的一员。
5)持客观态度、立场公正。
6)社会责任感。
7)充满自信,富有组织和领导才能。
8)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9)健康观正确,在同伴中成为行为的典范。
3.演示与示范 
4.常用的健康教育材料
(1)个人使用的材料∶书刊、小册子、折页、传单、实物。
(2)群体使用的材料∶宣传栏/板报、招贴画、标语、横幅、电子显示屏、DVD。
(3)大众传媒∶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
(二)针对个体的传播材料 
1.折页
1)便于保管,最好有其他利用价值 
2)图文并茂,以图为主 3)核心信息、技术 4) 篇幅适当,字号合适 2.传单 3.小册子
(三)针对群体的传播材料 1.黑板报与宣传栏 2.招贴画或海报 3.标语/横幅 4.DVD
(四)针对大众的传播媒介
1.报纸/杂志 2.广播/电视
(五)新型媒介的应用 1.互联网 2.手机

第三节 人际沟通技巧


一、人际沟通技巧 
1.说话的技巧 2.倾听的技巧
3.提问的技巧 4.观察的技巧
5.反馈的技巧 6.非语言传播技巧

二、定义
是指在人际沟通活动中为有效地达到预期目的而采用的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方法。与语言器官,听觉器官,视觉器官等传播器官有关。用说,听,看,问,答,表情,动作等方式来传达信息是人际沟通的基本方式。

三、说话的技巧
1.用听者熟悉、能懂的语言; 2.口气和蔼亲切;
3.讲话速度适中,避免过快和过慢; 4.声音应该有高低起伏,不要平铺直叙; 5.发音吐词要清晰,要让对方能够听清楚; 6.讲话的语气要生动 ;
7.适当重复重要的和不易被理解的话;
8.在与对方交谈时说话要有停顿,避免长时间自己一个人说话;
9.尽量避免使用专业词汇,尽量用通俗语言代替专业术语(中风);
10.恰当地运用案例引证、示范与演示的技巧。

四、倾听技巧
1.尽可能地多听,留意听,努力发现对方对某一问题的了解程度和看法。
2.不轻易打断对方的讲话,耐心地等对方讲完。
3.始终保持友好和礼貌,利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示在认真听,使对方感到轻松和受到尊重。
4.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轻易地对对方的话做出评论。
5.不应在听对方讲话时被其他事情干扰,如接电话,看文件、看表等。
6.对敏感的问题,更要善于听出话外音,以捕捉真实的信息。

五、提问的技巧
1.提问题时要注意对方的表情和感受,应创造轻松愉快的交流气氛,不要一个紧接一个问题地问。
2.要设法使服务对象感到所提问题与自己利益相关,才能吸引对方注意和回答问题。
3.对敏感问题的提问形式尤要注意,可以先问一般性问题,再逐步深入询问,不要单刀直入,还要注意选择适宜的交谈环境、时间和地点。可以采用试探性提问。4.要了解对方知、信、行方面信息,应该使用开放型问题,避免使用封闭型问题。5.不用诱导型提问和复合型问题。

六、观察的技巧
1.交流的对方往往会不自觉地以非语言方式表达出内心的活动,观察者在语言交流之外还可以通过眼睛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来收集有用的信息。
2.有时候观察所获得的信息比用耳朵获取的信息更有价值。
3.观察的技巧∶细心、全面、敏锐。
4.观察建立在坦然的基础上,不能不注意听,也不能变成窥视。

七、反馈的技巧
1.反馈形式∶语言反馈、体语反馈、书面反馈 2.反馈的性质∶
①积极性反馈∶做出理解、赞同、支持的反应,如点头,伸大拇指。
②消极性反馈∶做出不赞同、不拥护、不支持或反对的反应、摇头、皱眉。
③模糊性反馈∶做出没有明确态度和立场的反应。如哦,是吗 ?或不可置否的表情。3.反馈技巧 ∶
(1)倾听∶对对方提出的问题要给予高度重视,如微笑、点头。
(2)恰当运用体语如点头,摇头,伸大拇指。
(3)支持对方正确观点态度鲜明(积极性反馈)
(4)纠正对方错误观点要婉转、耐心(消极性反馈)
(5)耐心解答∶在回答问题之前要考虑到提问者的背景和知识层次、知识结构,尽量避免用专业术语
(6)敏感问题∶可以暂时回避,不做正面解答
(7)知识性问题和决策性问题∶不给予似是而非的回
(8)不同人提出同样的问题,回答可以因人而异
八、非语言传播技巧
运用身体语言,类语言和时空语言的传播技巧 
1.动态体语∶以点头表示肯定,以摇头表示否定;微笑、插手表示友好;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对方表示尊重。
2.静态体语∶ 服饰整洁,仪表端庄。
3.类语言∶改变声调节奏,合理运用笑声,可以起到调节气氛的效果。
4.时间语∶如提前到达会场或约会地点准时赴约,可以给人以信赖感。
5.空间语∶如安静整洁的环境,给人以安全和轻松感。与谈话者之间不要有大的障碍物,使双方置身于有利交流的空间位置和距离 ,有利于增进交流。














END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立即删除。微信联系:A17330083379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