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砸坏价值2亿的瓷器,最后赔了吗?

发布于 2021-09-14 06:31

王刚砸宝闹剧自2006年主持《天下收藏》节目以来,亲手砸毁了300多件民间藏品,其中有很多被民间藏家认为是真品,甚至是古瓷珍品。在当前金钱欲望恶性膨胀的时代,人人想发财,赚钱须有道,工人靠做工,农民靠种地,商人靠经营,小姐靠美色,戏子靠名气,《天下收藏》要靠收视率,收视率上去了,投资、广告、赞助商的钱就来了,于是节目组策划砸宝、真砸、当场砸,砸别人的东西心不疼,砸的观众有刺激心跳的感觉。

2012年节目组与首都博物馆合作举办被砸赝品与真品对比展,未料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先生等数十位收藏家得以近距离观展深感震惊,认为王刚砸掉的赝品其中有不少真品,为此有收藏界业内人士提出质疑。面对收藏界业内人士质疑,北京市文管部门快速反应,请一帮专家出面解释砸的都属赝品,力挺王刚及《天下收藏》节目组,质疑之声似乎消音了,事件好像完结了。不料,河北中医付常勇参加《天下收藏》节目被砸掉珍爱宝物,心存疑惑,感觉受骗,无处说理,随即由民间收藏家组织支持其提起民事诉讼。
中视寻宝商城
中视寻宝商城:提供艺术收藏品线上买卖交易,引领收藏艺术品行业走向新纪元。
7篇原创内容


2013年10月14日,北京市朝阳法院开庭受理“砸宝”案。经原告申请,梁亚力、王治国两位具有司法部颁发的司法鉴定资格的人,就原告的瓷杯整器及两片瓷片的年代判断等提出了专业意见,认为原告的整器及瓷片系明代中期成化至嘉靖期间所造的寄托款器物,并非现代仿品,而是“古代仿品”。

法院认为:“作为电视节目,《天下收藏》有相对固定的流程和模式,原告在参加《天下收藏》第41期节目录制之前,已经对该档电视节目的“砸宝”环节有所了解;录制节目当天原告签署的《生死文书——藏品鉴定约定书》及《藏宝人承诺书》中也明确,原告认可节目邀请的鉴赏专家的鉴定意见,并同意在藏品被鉴定为赝品的前提下,由主持人王刚代为砸毁赝品;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主持人王刚在“砸宝”前多次询问原告是否退出,原告亦明确表示“不退”,以上情况显示,原告在参加该档综艺节目时,对于藏品被砸毁的风险是明知的,也是接受的。王春城、翟健民作为受邀的鉴赏家对藏品给出自己的甄别意见,主持人王刚按照事先公布的节目流程砸毁被认定为赝品的藏品,北京电视台作为《天下收藏》节目的组织方和播出方,均不存在过错。因此,原告的主张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至于原告申请的各项鉴定和评估,亦无开展的必要,故本院不予准许。

综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原告付常勇的全部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3300元,由原告付常勇负担(已交纳1650元,剩余1650元于本判决生效后七日内交纳)。”

看完这个判决,一定有人会提出疑问:法院为何不对被砸瓷器的真伪做鉴定和评估?真伪结果就不重要了吗?

笔者以为,人民法院非常清楚,文物艺术品鉴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事情,专家们在一起都可能产生意见分歧,何况现在各级人民法院都没有一个公认的文物鉴定和评估机构,国内也没有专门鉴定文物艺术品的个人鉴定资质,沿着判别真伪的方向审理,也许极难出现一个让人信服的判决!


而且这场官司被告也输不起,且不说赔偿原告损失,带来后遗症不可收拾,其他被砸错的都要索赔,电视台、文博部门、站台专家的面子丢不起;再扩大一点不仅《天下收藏》节目里有伪专家,其它电视台播出的类似节目伪专家并不鲜见,对文博系统、文博业务、文博类娱乐节目,都是重创与打击。


王刚砸宝案审理与一审判决未能体现公正,但是收藏家与社会各界人士与腐败势力、文化汉奸的斗争并未结束,愚公移山的寓言启示我们,这场官司要以一代代挖山不止的愚公精神继续打下去。我们不相信:中国的文化传承,中国的法律制度,中国的科技鉴定,中国的官员良心,中国的民众意愿,都可以被专家之流玩弄于股掌,欺骗了许多节目参与者而不被追责,砸毁了大量文物、古瓷、艺术珍品而不受惩治。我们不相信:一件明代压手杯的真伪鉴定与司法判定竟然有这样难,中国的法院不具有断定明代压手杯的真伪能力,还有国际专家、港台机构作出真伪结论,天下总会有鉴定、讲理的地方!

话说如今这档节目已经玩不下去停播了,作为一名藏友,你怎么看?

推荐精选文章:

马未都:这样鉴定藏品的,往往是假专家

农妇挖地葬夫:竟然挖出轰动全国的千余件珍贵文物

玩收藏,大家掏出来就是“国宝”!它们到底从哪里来?

打工仔9万元收藏一张经文书法,专家认为不值,5年后卖了1.3亿

盗墓贼随手扔掉的“废纸”,竟是最早的古代帛书,如今却流失到美国!

鉴宝天下,最权威鉴宝平台

古董古玩鉴真伪辨价值,服务广大藏友

了解更多鉴宝收藏知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