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素材
广告素材
海报素材
展板素材
展架素材
宣传单页
画册素材
手抄报模板
邀请函模板
电商素材
电商主图
电商首页
详情页素材
活动页素材
Banner素材
移动端素材
元素素材
漂浮元素
装饰元素
边框元素
卡通元素
图标元素
艺术字元素
花边元素
背景素材
简约背景
古风背景
风景背景
H5背景
电商背景
VIP
登陆
注册
30亿美金套现失败 潘石屹还“跑得了”吗?
发布于 2021-09-14 12:40
星标小凤凰
来 源
| 凤凰网《风暴眼》
作 者 | 陈婷婷
距6月16日SOHO中国向外界公布黑石的收购要约,仅过去了87天。
9月10日下午,SOHO中国公告称,黑石集团决定不就收购公司股权作出要约。自此,潘石屹第二次出售SOHO中国的计划彻底扑了个空。
公告称,“鉴于目前满足先决条件的进展不足,各方一致认为无法在最后截止日当天或之前满足先决条件,各方也一致同意不会推迟最后截止日。”为解除公司在收购守则项下的持续义务并维持有序的股票市场,各方在咨询执行人员后决定并一致同意不作出要约。
根据公告,此前要约的要约期限已于本公告日期终止。
这意味着,“明星开发商”潘石屹主导的这笔世纪交易将黯然收场。
高楼起
时间回溯到2020年3月份,市场上有消息传出,黑石正在和SOHO中国针对私有化的相关事宜进行谈判,收购的价格是6港元/股,交易的整体价值约40亿美元。
随后,态度尚不明朗的SOHO中国发布公告回应,表示正在与海外投资者进行洽谈,以探讨进行战略合作的可能性。不过,到了2020年8月份,这笔潜在交易终止,任何潜在交易条款均未达成共识。
一年后,蛰伏已久的黑石还是决定出手,再次向SOHO中国抛出了橄榄枝。而早已将境内资产卖得七七八八的潘石屹,也早已做好了准备。
6月15日,SOHO中国突发短暂停牌的公告,准备披露内幕消息。6月16日晚间,SOHO中国发布相关公告,表示黑石已经发出全面收购要约,投资SOHO中国,以获取SOHO中国的控股权。
交易完成之后,SOHO中国现有的控股股东将保留9%的控股权,SOHO中国也将继续在港交所上市。公告显示,这笔要约收购的价格是5港元/股,要约的最高现金代价约为236.58亿港元,大概是30亿美元。
潘石屹抛出的第二次出售计划,从一年前的40亿美元,骤降至30亿美元,相当于把SOHO 中国打了个七五折。
这对于黑石而言,不可谓不诱惑巨大。截至2020年末,SOHO中国主要的投资物业项目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分别是前门大街项目、望京SOHO、光华路SOHO II、银河/朝阳门SOHO、丽泽SOHO、SOHO复兴广场、外滩SOHO、SOHO天山广场、古北SOHO这9大项目。
核心位置的优质资产,恰恰是黑石眼中“物美价廉”的肥肉,如若收购成功,对提升SOHO中国资产价值的可能性不言而喻。同时,对于昔日荣光不再的潘石屹来说,无疑是套现离场的最好时机。
宾客散
面对质疑,风头正健的潘石屹尚且能一笑而过。
引起转折的,本质上在于SOHO中国的转型失败。作为最早从住宅领域转战商业地产的SOHO中国,曾被视为地产界的一面旗帜,最初以坚持散售为经营模式,并大获成功。选择散售的原因在于,“机构整栋购买写字楼的数量相对较少,更多具备购买力的客户仍是中小型客户。”潘石屹曾打过这样的比喻,“通俗地说,把大楼看成一个西瓜,在中国的市场中,能买得起一个西瓜的人极少,但如果把这个西瓜切开来卖,能买得起的人就会呈几何数增长。”
自2012年开始,SOHO中国开启了大刀阔斧的业务转型,从“开发—销售”模式转向“开发—持有”模式,即开发销售向物业自持转变,其主要收入来源从卖楼转为收租。
遗憾的是,SOHO中国踌躇满志转型做“包租公”,却成为走向衰落的开始。随后几年,SOHO中国的营收从2012年的182.15亿元,到2014年后跌破百亿元,再到2020年营收仅维持在21.92亿元。也就是说,不到十年间,潘石屹的SOHO中国总营收从180亿元跌到了不足22亿元,营收缩水了近10倍。
随着SOHO中国每况愈下,潘石屹也底气不再,开启了“卖卖卖”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SOHO中国从2014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会出售旗下资产,累计套现约300亿元。
2014年初,SOHO中国作价52.3亿元向金融街出售了海伦广场、静安广场两个物业项目;同年9月,SOHO中国向携程控股出售凌空SOHO约10万平方米物业,作价30.5亿元;2015年SOHO中国向复星集团出售其所持上海外滩国际金融中心8-1地块50%的权益;2016年SOHO中国以32.2亿元的对价,将位于上海的SOHO世纪广场出售给国华人寿;2017年SOHO中国以85.8亿元相继卖了位于上海的虹口SOHO,以及凌空SOHO的剩余物业。
在变卖国内资产的同时,潘石屹还开始在美国和英国等地收购资产,这也让他深陷“跑路”质疑。2019年11月底,在丽泽SOHO的首批客户签约仪式上,潘石屹不得不针对“跑路”传闻作出了相关回应:“不要听信谣言,我不会跑的。我拿的是中国护照,房子就建在这里,我带不动。”
到了2020年3月10日,SOHO中国开始与黑石接洽,进行私有化谈判。今年6月官宣即将“正式牵手”,然而,过去两个月显然过得并不顺利。
8月3日,要约方黑石旗下Two Cities Master Holdings II Limited收到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签发的通知,对要约方根据《中国反垄断法》提交的申报正式立案审查。
8月6日晚,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与黑石集团的236亿港元交易,被市场监管总局正式立案审查。
9月6日,SOHO中国再度发布公告称,自最新近况公告发出后,要约方已提供进一步文件及材料,以回应监管机构关于补充额外信息的要求,而要约方已从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审查工作仍在进行。
再到9月10日,正式宣告收购要约终止。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风财讯,本次收购终止主要涉及反垄断审查,而这个审查一直没有结果,导致黑石对SOHO中国的要约收购超出了双方约定的期限。从实质上而言,主要是由于监管方态度不明,导致黑石对项目前景信心不足而放弃了收购,否则双方完全可以再继续延长要约时间。
潘石屹的难题
黑石“退场”,潘石屹“黯然”,他将面对的是如何继续经营“增收不增利”资产的一地鸡毛。
根据此前发布的SOHO中国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SOHO中国实现营业收入8.0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53亿元下降44.6%。
上半年,SOHO中国录得毛利6.59亿元,同比下降17.52%;净利润3.43亿元,归母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67.49%。
负债方面,截至今年6月末,SOHO中国净资产负债率约为43%,平均借贷成本约4.7%;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4.92亿元,同比增长276%;总资产711.09亿元,总负债约为332.46亿元。
SOHO中国主打的业务是写字楼租赁。开发项目,然后自持,租金收入是最大的营收。而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黑天鹅”的影响,写字楼市场一时之间进入“冰封”状态,北京写字楼空置率一度逼近20%,创下近10年以来的新高值。
据高力国际数据显示,2020年底,北京写字楼租金水平已经下降至351元/月/平,2019年同期,这一数值可以达到383元/月/平。此前,在丽泽SOHO入市时,潘石屹还曾直言不讳地对媒体“哭惨”:“租金水平太低,租金回报率都不好意思说。”
柏文喜告诉风财讯,在目前的状态下,SOHO中国恐怕很难再找到人接盘了,大概率只能继续自持经营或者散卖物业,而SOHO中国上市地位也无继续维持的必要,退市也是大概率的事。
那么,在黑石接盘“落空”之后,潘石屹将如何继续玩转SOHO中国,给市场留下了一个巨大悬念。
·推/荐/阅/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
约吗?
金币 美金 金条
亿诚数码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