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实地探访重庆的周末培训市场,这类培训人气不减
发布于 2021-09-14 20:13
沙坪坝区,一个公认的教育强区,有一中、三中、树人小学等众多名校,还囊括了重庆最丰富的培训机构资源。“双减”政策颁布前的周末,其他区的家长和学生驱车前往沙区补课。
那实施政策后的第一学期,教育机构又是怎么一副景象?西瓜再次来到沙区,一探究竟。
01
周末,学科类培训冷清
从导航图可以看出,整个教育mall中,学科类培训所占比例不小,其中大多是培优、课程辅导类。
四楼的培训机构属于学科类培训,按规定周末不能开课,楼上冷冷清清,连电梯都停了,而楼下机构上课火热。
xes总共有3个教学点:1层和4层的教学室大门紧闭;2层的前台开着门,有工作人员,未见学生,门口贴了讲义领取方式的通知,现在小高年级通知全部线上,家长来门店主要是领取教材。
某智康一对一虽然开着门,但是前台没有工作人员,透过窗户看,教室里面也是空空一人;
虽然新学期伊始,但是某公培优的教室外面还贴着暑期的优惠活动,部分教室大门紧闭,里面也没有开灯。
曾经,教室外面的桌子是孩子课下的临时就餐桌。
桌上,摆满了不少家长掐点点好的外卖,或是急急忙忙从家中送来的热菜,希望孩子在下课的第一时间便能吃上一口热饭。
*图片拍摄于去年12月份
如今,桌子上干干净净的,上面什么都没有,连“外卖暂存”的纸条也不复存在。
*图片拍摄于周六下午
02
素质教育培训火爆
教育mall的电子屏上,呈现了跳舞、画画、围棋班的上课情况,教室里面的学生人数不少。
西瓜明显感受到,学生的年龄大多都是小童,高年级的孩子比较少。由于学业的繁重,学生上兴趣班数量逐年递减,而一、二年级的孩子和家长才步入小学,报培训班、兴趣班的兴致比较高昂。
西瓜驻足观察了一小会儿,发现比较受家长欢迎的培训机构有:
播音主持类:这家语言类机构在家长圈本来就小有名气,现在,前来咨询的家长更多了;
思维类:现在大家都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思维培训,特别是数学,“双减”政策下,这一类培训机构也是家长的热门选择。
编程类:由于这类课程,非常考察多学科知识的融合,而且对初中的物理、化学有一定的启蒙意义,所以编程类的课程也成为大家的青睐。
上面几类培训,也成为不少学科类培训的转型目标,可以预估这条赛道,之后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另外,民乐古筝,来来往往咨询的人也异常得多。有的家长打着“如意算盘”——如果孩子文化成绩不好,还可以走艺术这条路。其中,民乐算得上是小众选择。
身边的家长,还有一种想法,“今年开学节约了一大笔钱,总要想办法在其他地方花出去”,开始考虑之前觉得学费昂贵的培训班。
可以看出来,“双减”之后孩子们周末不再往语数英培训跑了,而是转向了体育类、艺术类等课外兴趣班。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来了:西瓜听到周围家长爆料,由于非学科市场需求猛增,重庆已经有部分培训机构趁此机会涨价,机构工作人员不提前通知家长,临时涨价一节课多50元,关键还一副还交不交的样子。
03
培训机构开辟新市场
“双减”政策正式落地后,逼得培训机构开辟新的市场,成年人学习市场引起了培训机构注意,素质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都成了各大培训机构入场的新战场。
值得注意的是, 去年12月份西瓜来的时候,这家教育mall还没有入驻体育相关的培训机构。如今,这家主打中考体育、儿童体能的健康中心门口,聚集了三两家长,观望新机构的情况。
不过西瓜在某点评上,查询到该机构的分店主打以运动康复、产后康复为主,由此可见,大家都看好,青少年体育培训的市场。
体能培训也成为近几年来的热门项目。体考改革传闻不断,预计2024年总分增加到70分,也有增加项目,比如上海体育考试项目有网球、游泳等
这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大家秉持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的观点,毕竟年级越高,拼得就是身体素质,所以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体能健康。
04
一对一家教火爆
低年级的孩子可以转向于素质培训,而高年级的孩子则需要面对升学压力。西瓜周围的朋友说,学校文化课的课时有限,内容过浅,无法保证能去一个更好的学校。
在沙区医院旁边,看见一个年轻妹子举起重大一对一的家教。
而国家方面,也在约束“一对一”,杜绝出现“披上马甲”,“打擦边球”的现象。
8月8日,北京教委发布关于校外辅导机构被处罚的通报,里面提到无办学许可的“1对1培训”属于违规行为。
9月10日杭州市教育局答复,大学生家教是否违规的问题。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14条“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因此,不具备教师资格的大学生不能开展针对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具备教师资格的大学生通过家教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也必须按照国家“双减”相关政策执行。
05
教育一条gai
除了感受到教育mall的变化外,走在教育机构一条gai的沙正街,也有不一样的感受。
以前,楼下拉客的阿姨、大叔,挥动着手中的宣传牌,热情地介绍自家机构的优势,“家长,你要找哪个学校?”、“同学,补课不,一对一”,他们一路追到你走,恨不得自己当场给你补习。
*图片拍摄于今年1月份
而如今,每个阿姨胸前带了工作牌“某某机构的工作人员”等等,她们只在一旁静静地坐着、站着,一双眼睛把你望着,就看你懂得起不。
*图片拍摄于上周六
走在大街上,西瓜能看见家长带着孩子上培训班的人数,寥寥无几,不见学生蜂拥而至的场景。
如今,学科类培训降温了,周末的培训市场没有以前火爆的景象,家长刚好可以停下来,思考给孩子报培训班的意义在何处,到底是跟风还是确有需求,试着给培训班做减法,少即是多。
另一方面,家长不要掉入轻易另外一个无底洞—非学科类培训中,保持理性,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才是最重要。
往期热门文章:
1、5年翻了3倍?盘点各个板块的“领涨小区”,几乎都有这些特点 !
2、抢破头居然为了买公寓?重庆公寓市场真的有那么火爆,中介告诉了我真相……
3、打探重庆“僵尸地”!有的施工3年,售房部都没修好;有的高买低卖,1年净亏3亿多……
5、重庆入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观音桥或成最大赢家!谁赞成,谁反对?
重庆楼市新媒体平台
重庆楼盘信息、重庆房价、重庆新盘信息发布中心。
分享最真实的业主点评、交流楼盘优缺点、分享买房喜悦。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