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品牌联盟对2021年中国品牌节第十五届年会进行复盘总结。
会上,年会中执行各模块工作的负责人分别陈述成果、提炼经验、剖析问题,其中也不乏尖锐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之后,中国品牌节创始人兼秘书长、品牌联盟董事长王永,品牌联盟CEO陈默,品牌联盟总裁段志强对大家的发言进行总结点评,并补充分享了不一样的感受与思考。
中国品牌节年会已经是第15次举办,今年却因为疫情第一次延期举办。在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本届年会能够在呼和浩特成功举办,实属不易。为期三天的年会期间,共举办了开幕式、高峰论坛、荣耀盛典、品牌之旅、城市草原健康行等十多场主题鲜明的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嘉宾前来参会。出席本届年会的嘉宾很多都是颇有影响的政、商、学界精英翘楚,可谓星光熠熠。有多名重要领导出席并在开幕式致辞;有业内卓有建树的院士、教授、知名学者,分享关于绿色与科创的真知灼见;有全国知名的品牌及相关领域专家,围绕品牌赋能产业展开激烈争锋;有来自中国石化、伊利、蒙牛、联想等央企或上市公司的近百位企业家,在主论坛或高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相比于去年,同样处于疫情之下,本届年会的媒体传播得到了大幅提升。2021中国品牌节年会,还吸引了近40家到场媒体,年会在线直播收看量达220万人次,新华社客户端、中新社客户端、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等央媒都进行了及时的报道。内蒙卫视、内蒙日报、呼和浩特电视台、呼和浩特日报、呼和浩特晚报、北方新报等自治区和首府媒体,从开幕式到各分论坛、各大榜单发布进行了全方位报道,呼和浩特日报、晚报更是头版头条大面积曝光。自治区外地方媒体,如湖北日报、长江日报、厦门晚报、山东广播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等,也对中国品牌节年会进行了重点报道。因疫情的缘故,2021中国品牌节年会的筹备时间,算起来还不到两个月。广大同事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努力把各方面工作做得周全细致。整个年会三天,各项流程衔接总体比较顺畅;大大小小近20个特色活动,服务无明显纰漏;上千名参会嘉宾的吃、住、行安排妥当,得到广泛肯定。年会前夕,正值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孙祁祥生日。中国品牌节创始人兼秘书长王永,放下紧张的筹备工作,特别邀请了呼和浩特市副市长王彦军、品牌联盟总裁段志强、品牌联盟智库主席徐井宏、武汉政府代表团等各方代表,为她举办了一个特别的生日会。中国品牌节年会的举办并非一项面子工程,而是立足于为中国品牌建设与内蒙古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切实的影响。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位品牌学者、企业家,在本届年会上集体发出“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呼和浩特倡议:用品牌赋能乡村产品,用公益推动乡村振兴,免费助力乡村品牌建设。中石化、联想、伊利、蒙牛等百余家企业及机构通过本届年会积极对接,聚力内蒙古乡村振兴。在本届年会开幕式上,呼和浩特“敕勒川味道”区域公用品牌也正式发布。此外,10个呼和浩特招商引资合作项目正式签约,涉及智能管道、文旅产业、工业软件、8K超高清产业、智慧城市、光伏、商业综合体、纸浆模塑制造等,大多与呼市正在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有关。虽然本届年会总体办得不错,但活动终归是一个充满遗憾的工程。因此,大家也对年会筹备中存在的问题与遗憾之处进行了反思,如品牌巡礼的礼仪安排、各分论坛对年会主题的聚焦等。1.提前谋划。本次年会的举办,固然存在着一些不确定的外部因素,但自身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后还是应该早做准备,比如制定各环节规范操作手册,对内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培训,对外尽早确定合作框架。2.以我为主。节会举办有自身的规律,还是应该有自身的节奏、自身的立场,该坚持的原则一定要坚持。3.夯实内容。品牌盛会不是花架子,不是换名片的场所,还是要有跟品牌相关的具体内容。下一届可考虑举办华谱奖高峰论坛,发布《年度品牌建设白皮书》,论坛多分享一线的、接地气的案例。4.聚焦品牌。今年,因为筹备周期较短,一些分论坛跟年会大主题的关联性不强。今后办会各板块的内容要更贴近品牌建设,更契合年会大主题。这样,越聚焦越容易吸引到垂直领域企业家与专家来参会。5.狠抓实效。今年的年会,在签约落地项目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今后还要再接再厉。比如提前组织三四次企业家团队到办会城市进行参观考察,尽可能促成投资招商合作。作为对接资源的平台,要想自己有价值,必须要能为客户提供真切的价值。6.纵横捭阖。和客户的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往往需要长期的了解、磨合与适配过程。在会前要与潜在合作伙伴提前、多次沟通,在会后要对嘉宾做好回访与后期更深层的跟进服务。行业盛筵耀目青城!2021中国品牌节第十五届年会开幕
2021-09-11品牌节年会发出“品牌助力乡村振兴”呼和浩特倡议
2021-09-11王莉霞:铸造中国品牌,内蒙大有空间大有作为
2021-09-11沙祖康:期待更多内蒙名片享誉全球
2021-09-11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