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朗读对孩子有9大好处!语文成绩蹭蹭涨(附朗读方法)
发布于 2021-09-16 00:26
培养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成绩,有一个特别简单、很容易操作的方法,那就是:大声朗读。
提到孩子的语文学习,我们常常会说到一个词就是“语文素养”,很多家长现在都会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比如让孩子多动笔写字,多读书、写日记等等,这些都是培养语文素养,进而帮助孩子提高语文成绩的好方法。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简单、很容易操作的方法,那就是:大声朗读。
我们这里说的朗读,指的是让孩子大声把文章读出来,声音洪亮有自信,而不是小声念叨。有资深语文老师结合自己从教多年的经验指出,大声朗读文章对语文素养的培养非常关键,同时大声朗读也是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成绩的一个好办法。
很多家长和孩子在语文学习中其实都忽略了大声朗读,很多孩子性格比较内敛,也不愿意出声读课文。
大声朗读对记忆也很有帮助,那些背课文比较快、比较准的学生,往往都喜欢大声读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校会给孩子朗读课文的任务,就是因为学校非常清楚朗读的重要性。
当然,大声朗读的好处远远不止于这些,除了对孩子学习的帮助,大声朗读还能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性格,改善一些心理问题,让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这些好处不仅对孩子眼下的学习有帮助,还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接下来,与大家分享大声朗读对孩子的9个好处,相信大家看完之后会迫不及待想要和孩子一起朗读。
有利于开发右脑
因为大声读,实质是朗读者在自我欣赏自己的声音,久而久之,有利于孩子形象思维能力的自我培养。
在诵读过程中,把文字变成了声音,并且伴之以节奏、韵律、形象、情感,使人进入了一种美的艺术体验,这就很好地开发和训练了右脑。
α波(8~13赫兹)被称为放松波。α波频率较慢,在这种状态下会产生快乐感、幸福感、深沉的放松、直觉地涌现出创意等。科学家发现,脑波的节奏越缓慢,知觉上时间也会缓慢进行。现代医学已经证明,使用右脑时涌现出大量的α波,这恰恰开启和使用了右脑。
能改变孩子的性格
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孩子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他文章、书籍,很容易使孩子爱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
内向的人大多都是不会、不想和不善于使用语言的人,当一个人能够肌肉放松、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情感饱满地诵读时,也就是能把自己的勇气、力量、感情、理解读出来时,他就变得外向了。
有利于改变自卑
大多数学困生的突出表现就是不会大声读课文,大声读不好课文。从大声朗读开始训练,许多学困生能在读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力。
诵读可以激发激情,提升自信心,反复诵读可以增加孩子的胆量,使孩子变得大气、大方。特别是在集体诵读时可以相互壮胆,进而产生诵读的热情和激情。
让脑神经兴奋
这本身就能刺激孩子深入理解文章、书籍。人在诵读时口腔、肌肉、舌头、气流等的运动可以激活大脑多个区域的活动(特别是额叶、颞叶和顶叶),在诵读时还可以使大脑皮质的抑制和兴奋达到平衡,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处于良好的状态。坚持诵读,大脑就会变得灵敏好用,记忆力、注意力等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有利于记忆材料
经常大量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大脑表层到深层的记忆回路,记忆品质因而得到改善。深层记忆回路是和右脑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回路一旦打开就和右脑的记忆回路连接起来,生成一种优质“记忆”,甚至可以做到“过目不忘”。
形成感知能力
反复诵读能够激活人的感知能力,并能和右脑中贮存的信息形成共鸣,得到一种特有的生命体验和感受,并从中获得能量,进而把这些宝贵的感知浓缩和储存起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发展,就会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影响和提高自己的生命品质。
再现“诗性美”
每篇文章、书籍都有着“诗”的美,都有着作者美的灵感,而大声读,可以将这种美还原。所以,我们有话剧、歌曲、朗诵、演讲、讲座、音频、广播等等,很多的文艺文字表达形式,字正腔圆,在声情并茂中融为人们的思想灵魂,凝聚起精神力量。
增进脑呼吸
诵读在某种意义上和唱歌有相同之处,它的运动原理是通过腹式呼吸带动人体各肌肉组织运动,同时锻炼呼吸道和腹部,进而增进大脑呼吸。人在发声时可以增加呼吸量,吸入大量的氧气,提高血氧饱和度,促进新陈代谢。成人呼吸吸入300毫升空气,在诵读和唱歌时可以增加7至10倍。
提高写作能力
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疯狂诵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培养孩子大声朗读习惯有哪些妙招
鼓励孩子自己挑选书籍
除了孩子课本上的必读文章之外,家长不妨鼓励孩子自己挑选书籍,这样孩子不会特别抵触大声朗读,反而是一种主动的带有兴趣的参与感。
在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孩子整套整套的对书本进行朗诵,毕竟每一本书都有其精华的部分,也有其粗糙的部分。
对孩子来说,在他独自挑选书籍时,也需要去粗求精找到适合孩子年龄和心智的文章。
读前要先理解
大声朗读不是为了死读书而读书,盲目着急的开始,囫囵吞枣的过程,反而会让这个习惯的效果变得适得其反。
所以朗读之前,家长也要更多地参与进来,帮孩子一起做好功课。
比如文章中的生字、多音字、多义字,先学会它们的读音,理解在本篇的含义;
比如对于作者背景、作品背景,先大致进行了解;
比如孩子因为阅历有限不能感知文章某些句子的意思,家长就要带着孩子来梳理一下,让孩子尝试理解,这样才能更好朗读。
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所以大声朗读这个习惯要让孩子学会坚持下去。
选一个父母孩子都方便的固定时间,每天到点便雷打不动的开始大声朗读,这样可以有一种很强的仪式感,让孩子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事情,要特别用心的态度才行。
读后要有思考
在孩子读完书之后,给孩子准备好热水润嗓子的同时,可以让孩子平缓心情,逐步走入正常说话状态。
这个时候就可以跟孩子探讨一下,读完这一段或是这一篇文章的感受,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理解,鼓励孩子有自己独立的思考。
家长为孩子朗读的13条原则
想让孩子养成朗读习惯,家长也要坚持为孩子朗读,推荐几条朗读的方法:
1. 朗读越早开始越好,并尽量坚持到孩子小学毕业。
2. 对于自己重视的事,我们一定抽得出时间。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固定的朗读时间,尽量使之成为习惯。
3. 不妨从由韵律感的童谣、儿歌和几行字的绘本开始,再逐步朗读文字较多、图画较少的童书,再到有章节的故事及小说。
4. 只要时间允许,就频繁地为孩子朗读。但开始时一次时间不要过长,保持孩子对朗读的热情。随着孩子的接受度,慢慢增加时间。
5. 聆听习惯是后天养成的,需要逐步教导、培养孩子——聆听不会在一瞬间学会。
6. 要注意变换读物的长度和主题。鼓励孩子自行挑书。
7. 在朗读前,一定要提一下书名、作者和图画作者。
8. 朗读要有始有终。但是发现选错了书,一定及时停止。
9. 如果朗读有图画的书,尽量让孩子能够看到图画。
10. 帮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最好方法是与他一对一地相处。读故事给孩子听,并留意他们听故事时的反应,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11. 只有极少数人是天生的朗读者,每个家长都要积极练习。大量运用自己的表情,甚至改变声调,扮演人物。
12. 千万不要读得太快。建议不要读自己不喜欢的书,因为你的表情很容易泄露出你的想法。
13. 偶尔读一些内容较艰深的书,挑战一下孩子的大脑。多启发孩子思考,尝试跟孩子讨论书中内容。
写在最后:
大声朗读对孩子成长受益多多,但是大多数家庭的父母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孩子才能和智慧的开发,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而是取决于一个优秀习惯的坚持。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