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谷补一脏 五谷怎样吃最养生
发布于 2021-09-16 13:55
1、大米:又名粳米,中医认为,大米味甘,性平,归属于脾经、胃经及肾经,具有健脾益气、和胃除烦、止泻止痢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脾胃气虚、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心烦口渴、泻下痢疾等病证。并且大米的营养价值比较高,其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维生素及钙、磷、铁、锌等多种矿物质元素,为人体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及营养物质。
2、小米:我国自古就有吃小米的传统。谷子又称粟,古时也称禾,脱皮后即为小米。中医认为,小米味甘、咸,性凉,入肾、脾、胃经,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之功效,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等。《本草纲目》最早提出了小米“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意思是说,有胃灼热、反胃、呕吐等不适时,可适合喝小米粥,润养脾胃。小米补虚损的功效,不仅仅体现在补脾胃上,还体现在补肾上,所谓“人食五谷而化精”,就是说,五谷都具有养精气、补肾气的作用,但五谷当中,数小米的补肾功效最强。明代名医李时珍就曾说过,粟(小米)之味咸淡,气寒下渗,肾之谷也。就是说,小米性质偏寒,五味上是略带点咸味的,中医认为,咸味入肾,所以小米还具有益肾气、补元气的功效,因此李时珍称它为肾之谷。
3、小麦: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根据中医原理,小麦入心经,因其味甘,故能养心而安心神,其性凉,故能清心而除心烦。所以,对于心气不足而心虚易汗者,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有“小麦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的介绍;对于心阴不足,阴虚火旺,心神失养者,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有甘草小麦大枣汤治疗“妇人脏躁”的记载。
4、玉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玉米中含有大量的镁元素和硒元素。硒在体内能与各种致癌物质混合,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镁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形成和发展。玉米中的植物纤维含量也很高,能刺激肠蠕动,减少肠道对致癌物质的吸收,可预防大肠癌。玉米中有人体需要的钙,老年人常食玉米可防治骨质疏松,预防高血压。新鲜玉米的胚芽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维生素E、卵磷脂和酶,对降低胆固醇有积极作用,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新鲜玉米富含维生素A, B2,可保护视力,有防治干眼病、结膜炎、角膜炎、夜盲症、口角炎的作用,还可增强体力和耐力。
5、高粱:高粱味甘、性温、涩,入脾、胃经,具有和胃、消积、温中、涩肠胃、止霍乱、凉血解毒的功效,主治脾虚湿困、消化不良及湿热下痢、小便不利等症。小儿消化不良,可取高粱入锅炒香,去壳磨粉,每次取2—3克调服。但高粱性温,含有具收敛止泻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 接诊时间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