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患者会把医生写进日记?
发布于 2021-09-20 21:10
叙事医学
用医生的视角,讲述患者的故事
本期故事讲述者——
曹青 贾俊君


图源:站酷海洛


在急诊科轮转半年,印象最深的就是独自就诊的老年患者。这是一篇回忆王阿姨的平行病历,也是急诊科孤独老人的群像。
从王阿姨的身上可以看到很多有着类似经历的独居老人,他们或坚强或软弱,或乐观或失意,或慈祥或倔强;他们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爷爷奶奶、大伯大妈,也是我们将来都会变成的模样。
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总想起《波斯语课》的场景,电影讲的是二战期间,在德国集中营的犹太人吉尔斯为了保命,被枪决时临时起意,谎称自己是波斯人。
此时恰好一位德国军官想学习波斯语,谎称波斯人的吉尔斯只好用集中营中关押的犹太人的名字,编造出 2840 个「波斯语」单词,凭空编出一门「假波斯语」。
集中营里的犹太人成了活体字典,每个人都对应着一个单词。
德国战败时,这些被关押处死的犹太人的名单被烧掉,吉尔斯用他超强的记忆力,还原了「假波斯语」单词对照的一个又一个逝去的名字,假的波斯语词汇变成了大屠杀受害者的名单。
图源:电影截图
我也希望能借此文章,纪念一下那些急诊室里孤独逝去的老人。
他们已经被孤独折磨太久,不应该再遭受遗忘。
就像王阿姨,在她离开后,那一背包的「家当」——她的房产证、身份证等一系列证件,将一个个被盖上注销的印章。但她的精神不会就此消失,她的名字或许也会变成一个单词,活在某个人的故事里。
我希望更多的人倾听那些孤独老人的故事,然后注意到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也是叙事医学的意义。
普外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助普外科医生快速成长、展现自我的舞台,普外时间,中国普外科医生的家园。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