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贾宝玉没出家,会和薛宝钗过怎样的生活?

发布于 2021-09-21 06:25


一心想着吟诗作赋的富贵闲人贾宝玉如果没有与黛玉的生死爱情,娶了满脑子“经济文章”的薛宝钗,他们会有怎么样的生活呢?最终使琴瑟和鸣,还是分道扬镳?

与《红楼梦》同一时代的另一部名著《儒林外史》,有类似的两个人,给了我们答案。

便是鲁小姐与蘧公孙这一对

身为翰林院编修的女儿,鲁小姐就像薛宝钗一样,不仅有着“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更才华横溢,是少有的才女。并且“这个才女,又比寻常的才女不同。”哪里不同呢?原来他的父亲鲁编修是有文化、高学历的人,他没有儿子,就把唯一的女儿鲁小姐当做儿子一般悉心教育。从小就延请名士,教她读《四书》《五经》,学做八股文,完全按照当时的科举内容对鲁小姐进行“应试教育”。

他总是对女儿说:“八股文章若做得好,随你做什么东西,要诗就诗,要赋就赋。”鲁小姐在父亲的耳提面命下,也把做八股文、应举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爱好和追求。在她的梳妆台上、绣床旁边,摆的全都是一部部的八股文章,每日“丹黄烂然,蝇头细批”,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用心揣摩。鲁小姐的八股文做得极好,让鲁编修叹息说:“假若是个儿子,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中来了!”只可惜那时候男女不平等,鲁小姐没有应试的机会,只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未来的夫君身上。

鲁编修看中了世家公子蘧公孙,看他谈吐不凡,以为他将来会大有前途,于是将鲁小姐嫁给了他。

没想到鲁编修看走了眼,蘧公孙虽然是世家公子,却是个“雅人”,他喜欢吟诗作赋,一心想做名士,他不仅继承了祖父和父亲身上不慕权贵、诗酒风流、重义轻利的名士风范,还有些公子哥的懒散,对于科举应试毫无兴趣,实在跟贾宝玉相差无几。

这样的两个人,自是格格不入。

新婚不久,一心向往“仕途经济”的鲁小姐特意出了题目考夫君,不料蘧公孙对此根本没有一点兴趣。把鲁小姐气得满眼流泪,觉得如此真是误了自己的终身。一心向往科举的鲁小姐认为蘧公孙不上进,每天跟丈夫怄气,无比郁闷。蘧公孙觉得鲁小姐俗气,好好一个美才女,满脑子都是八股文章、功名利禄,着实无趣。

看精心挑选的女婿如此不争气,鲁编修气得跌了一跤,从此半身麻木,口眼歪斜。鲁小姐无法,只好将自己的理想倾注在孩子身上。儿子刚刚4岁,鲁小姐就“每日拘着他在房里讲《四书》,读文章。”每天晚上都要他读书到半夜,要是有一天书没背熟,就要让他一直读到天亮。才4岁的孩子啊,正在胡闹玩耍的时候,却被母亲逼着这么读八股文,真是比我们的孩子还要辛苦啊!

因为家庭的教育影响,八股应试成为鲁小姐的生活目标,不仅自己深信不疑,更将儿子拖进这个桎梏中。作者吴敬梓评论是:“闺阁继家声”,鲁小姐将这种家风发扬光大,这孩子未来极有可能成为醉心科举的“范进”,让人不胜唏嘘。

不过蘧公孙为人善良重情,慷慨大度,但鲁编修病倒后,蘧公孙陪伴照顾,极尽孝道。后来在鲁小姐的影响下,他对科举不再排斥,同意鲁小姐教育儿子。但他本人仍然是名士派头,经常与景兰江、杜少卿等名士交往,诗酒唱和,过得优哉游哉。

道不同无法为谋,鲁小姐和蘧公孙,这对《儒林外史》中的薛宝钗和贾宝玉,最终没能琴瑟和鸣,也没有分道扬镳。如寻常夫妻一样,时常争吵,也时常互相妥协,大概就是这样度过了一生……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