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啦!

发布于 2021-09-21 07:50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基于“互联网+”时代教育领域和教育信息化产业需要,面向全国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人文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能在中学及其他教育机构从事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与管理、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环境的设计与开发,以及解决教育信息化场域中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复合型师范人才。

团队提出“多维融合、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高水准-国际化-跨学科”的一流师资、以国家精品课程为先导的省校级精品课程群、“学生中心-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跨学科-重创新-强能力”的育人环境,在多元化融合的教育生态中培育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一流人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专 业 历 史 沿 革 

01
不断超越、追求卓越的一流专业建设成效凸显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依托江南大学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的优势平台,以及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文学、艺术交叉平台的优势,通过20多年持续的努力,成为了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并建有教育技术学硕士点、设计教育博士点。

 
02
完善的专业组织结构

1. 专业带头人

教育部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主任。


江苏省教学名师,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主持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国家网络精品课程1门;主编国家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1部。


2. 历届系主任


3. 现任主任、书记

4. “高水准-国际化-跨学科”一流师资队伍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拥有一个“高水准-国际化-跨学科”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2人,其中教育部教指委副主任委员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社科优青1人省紫金文化人才1人省双创博士2人至善青年学者4人。青年教师志向高远、不断追求卓越,近五年有6人次破格晋升教授、副教授。目前,教授共6人,副教授13人,高级职称比例86.3%,海外背景比例63%,博士学位比例70%,学科背景涵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设计学、传播学、心理学等。


5. 教研室建设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形成了“学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组织,学院负责顶层设计,系负责专业发展,教研室负责优质课程群建设,并打通实验室与基地学校,开展多维联动实践教学。建有信息化教育理论数字化资源与媒体数字化环境与技术三个教研室。


 信息化教育理论教研室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数字化资源与媒体教研室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数字化环境与技术教研室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03
特色鲜明的育人体系

1. 制定了“宽口径、厚基础、可选择”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形成以教育理论为基础、技术应用为核心、创新实践为导向、一专多能为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一年级通识培养拓宽视野;二年级夯实专业基础;三年级分方向特色培养提升能力。

2. 形成了“跨学科、重创新、强能力”的育人环境

汲取教育学、物联网、人工智能和设计学等学科营养,实施课程跨学科协同建设,融合教育理念、设计思维以及物联网技术,创设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实践互补的“互联网+教育”育人环境。


3. 培养 “有情怀、复合性、研究型”的人才

立足长三角教育信息化前沿,面向信息技术教育和数字化学习产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懂教育、会技术,引领、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实践的复合性、研究型人才。



04
一流研究平台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拥有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互联网+教育”研究基地,是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基地。

基地秉承“国际视野、信息思维、中国立场、本土研究”的学术旨趣,围绕“互联网+教育”理论与战略研究网络环境下教学创新研究网络环境下学习分析与评价研究等三个研究方向开展了持续且深度的研究。近五年来,团队教师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总计60项,总经费约300万,发表SSCI、SCI、CSSCI、EI论文166篇(其中SSCI论文14篇),出版专著18部,咨询报告3件,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市厅级奖励14项

基地旨在聚焦互联网与教育融合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互联网+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建成立足江苏辐射全国和引领实践的示范中心。基地围绕国家和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需求,开展“互联网+教育”发展战略与应用对策研究,成为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重要的智囊机构,成为“互联网+教育”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要基地。



05
一流的专业学习与实践环境
1. 以精品课程为先导,建成了三维一体的优质课程体系

专业围绕培养高素质信息化教育人才,以国家精品课程为先导,实施优质课程建设,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精品课程群。统一实施网络课程建设,所有专业课程均已上线开展教学


2. 推进2+3实践教学,建成了多元互动创新平台

依托2类创新实践活动体系(校内专业技能训练体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和3类创新实践组织(专业赛事活动体系、专业社团组织、“行知实验班”优生优培组织)开展实践教学,学生近三年主持60余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得70余项省部级竞赛奖励,建成了多元互动的实践创新平台。

3. 紧跟时代发展需要,建立了一流的实验实践环境 

优越的实践环境是高端人才培养的保障。我们努力打造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的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不断更新和完善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建立了理念先进、条件完备,适应课程教学要求,满足学生实践需求的高水平的实践教学体系。总资产约2000万元。


06
学生专业发展与就业前景

本专业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过程质量常态化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用人单位评价机制,围绕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核心理念,通过持续改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 实践能力发展

近年来,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字化教育应用创新大赛、全国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江苏省“领航杯” 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大赛等国家级、省部级比赛,共斩获国家级奖项75项省市级奖项200余项

2. 深造情况

近年来,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率100%,考研率超过50%,出国深造率超过10%。学生保送或考入到哥伦比亚大学印第安纳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名校。毕业生深受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的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3. 就业去向

随着在线教育与教育信息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学校、企业、培训机构需要大量的教育技术专业人才。毕业生可以去中小学担任信息技术教师首席信息官,从事信息技术教学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可以在教育系统在线教育企业大型企事业单位出版机构等相关行业从事信息化教育管理产品经理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教育软件开发教育电视节目制作企业培训与咨询数字出版等工作。

 结 语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学一流专业以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为特色,是国内在线教育与教育信息化产业相关行业人才培养的培养高地、梦想摇篮!本专业专注于新时代一流教育人才需求,做懂教育、会技术、强能力、重创新的新时代教育人。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全体教师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 END -

图文来源: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
编辑:姚佳佳、教技1901班刘涵钰
审核:王志军、陈明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