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请问中秋节回来后,我会被隔离吗?”
发布于 2021-09-21 14:38
你好?请问我中秋节要从外地回来,想知道会被隔离吗?
疾控中心吗?我的健康码现在是绿色,乘飞机后会变成红色或黄色吗?如果变颜色了会被隔离吗……
中秋假期前后,上城疾控每天都会接到这些咨询电话,电话里传来的声音焦虑而担忧。现在,让疾控专家来为你解答吧!
目前实行的健康管理措施
14+7
浙江省对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或参照中高风险地区管理的来浙返浙人员,严格实行“14+7”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观察。
14+7+7
浙江省对入境人员(入境人员指除澳门外所有境外地区,包括香港、台湾的入境人员)严格实行“14+7+7”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观察+7天日常健康监测。
2+14
对福建省:厦门市、莆田市、泉州市泉港区、安溪县,漳州市龙海区、龙文区、高新区来浙人员实行“2+14”健康管理措施,即核验2天(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实施14天日常健康监测。
省防控办经对福建当前疫情形势的综合研判,鉴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龙涓乡长新村;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笏西路以东,北埔路以西,兴秀路以南,大营路以北区域;莆田市秀屿区以笏石镇阳光幼儿园为中心,南至大众路,北至70米外无名路,西至荔港大道,东至160米外无名路范围划为中风险地区,要求上述中风险地区(所在乡镇、街道)人员应暂缓来浙返浙;如仍来浙返浙的,严格落实“14+7”健康管理措施。
对于福建省其他地区来浙返浙人员,倡导到达后主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关于集中隔离和其他观察监测
那么,集中隔离、居家健康观察以及日常健康监测的区别是什么呢?
集中隔离
集中隔离一般是在隔离疫情管理人员安排的酒店进行集中隔离管理;
集中隔离期间,应当尽可能减少直接接触,近距离接触时需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
所有观察对象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观察对象接触。除工作人员外,严格限制人员进出。如确需前往集中观察点内公共区域活动时的,应当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彼此间保持至少1米距离,减少驻留时间,尽量不触碰公共区域物品及设施;
单人隔离使用的厕所每天消毒1次。
居家健康观察
居家医学观察者最好单独居住;
房间内不应使用空调,尤其不能使用和其他房间共通的中央空调;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公用卫生间;
房间内应当配备体温计、口罩、消毒剂等防护用品;
拒绝一切探访,其他人员尽量不进入隔离房间;
隔离房间内可不戴口罩,离开时必须戴好口罩;
观察期间不得外出,如必须外出,经所在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并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居家健康观察第7天,其同住人员需配合做一次核酸检测。
日常健康监测
在日常健康监测期间(居家生活中)减少与家人直接接触,非必要不外出,尽量控制活动范围,不得离开所在地区域范围,确需离开的须向社区(村)提前报备行程;
外出时须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切实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得乘坐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不与他人拼车;
不去人群聚集、人流量大的地方,不探亲访友、不堂食。不得参加会展、旅游、聚餐、聚会、现场会议等聚集性活动,不得进入学校、养老院、福利院等特定机构,不得进入影剧院、歌舞厅、浴室、网吧、酒吧(KTV)、各类市场、商场、超市、场馆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得开展线下教学、培训等活动;
提倡日常健康监测期间远程办公、居家办公。需前往工作场所的,须向单位报告,错时上下班,限定活动范围,工作期间设立单独场所并不得与他人接触,不在使用集中式空调的场所办公,不进入单位食堂就餐;
日常健康监测期间保持乐观心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每日做好体温测量、症状监测并记录,定时向管控责任人反馈健康状况。期满至综合服务点进行1次免费核酸检测;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嗅(味)觉改变或丧失、腹泻等异常症状的,应第一时间向所在网格、社区(村)、单位报告,佩戴医用外科口罩,乘坐镇街转运车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医务人员旅居史、接触史等情况。
日常健康监测第7天,其同住人员需配合做一次核酸检测。
入境人员在居家健康观察和日常健康监测期间,与其同住人员,须在该入境人员居家健康观察第7天和日常健康监测第7天各做一次核酸检测,及时排查感染风险
附全国中高风险地区一览
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会随疫情动态而变化
来源丨区卫生健康局 中国政府网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