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性无别,会是人类的未来吗?
发布于 2021-09-21 17:37
雌雄同株荔枝花
那满树妖艳的花朵,
在春意盎然的枝头。
生命如此灿烂的存在,
甜美的汁液里,
是否蕴含,
终章的无果未来。
无忧过往,无畏将来,
我自绽放,在今日枝头,
只为虔诚奉与这世界,
一瞬的精彩!
25号宇宙试验
1968年在美国马里兰州,一位以人口密度为研究议题的美国教授John B. Calhoun,在于给农场仓库的二楼,构建了一个长宽2.57米,高1.37米的老鼠居住地,开始了命名为“25号宇宙”的著名的试验。
John B. Calhoun构建的老鼠乌托邦
8只经过检测完全健康的老鼠被选为初始放入的试验对象,4只雄鼠和4只雌鼠。安置老鼠的居住地被设计成乌托邦式的存在,在以盒子中央为中心均匀划分的16个居住区域里,安置了足够的窝巢,设计容量能最多容纳3840只老鼠。每个区域有独立的饮水器和食物仓,水资源能够提供6144只老鼠充足的供给;食物仓能够保障9500只老鼠的需求。连温度都被设置在20℃到31℃之间,以确保不因温度出现老鼠疾病的问题。此外,试验舱内没有天敌。总之,一切可能导致老鼠数量衰减的外在因素都被排除在外。
这个看起来像老鼠的“天堂”般的存在持续了多长时间呢?
1780天,不到五年。
最高峰老鼠的数量是多少呢?
2200只。
25号宇宙的老鼠变化曲线图
在这个试验的最后阶段,一个持续了300天的小型试验中,解剖了148只雌性小白鼠,仅有20%有受孕痕迹。或者可以说,只有20%的雌性老鼠体验了能够带来受孕的性行为。
有些雌性老鼠隐居在较高的巢穴里,没有社交,不参与已经随处可见的暴力,如同与世隔绝的隐士。
还有一些被称为“美丽鼠”的雄鼠。他们拒绝打斗,从来没有带着性意图接近雌鼠,除了吃、睡、打理自己外,对自己身边以外的事情漠不关心。
试验的末期,Calhoun教授的同事,Halsey Marsden博士从25号宇宙中借出了几只“美丽鼠”作为新的亚当和夏娃,放入一个新的宇宙中,即便如此,这些老鼠们,也失去了繁衍和重组鼠类社会的能力。甚至当他们和正常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雌鼠搭配在一起的时候,这些表面上看起来高贵优雅的“美丽鼠”们,也没有任何沟通的能力与欲望。
细思极恐的未来警示
这个试验被认为是对人类社会的一个警示。25号宇宙的老鼠们看起来在现代社会的人类中都能找到对应的影子:社会分工模糊化,女权崛起,男女平等,丁克一族,同性婚姻,宅男腐女,妈宝啃老,老龄化,生育能力下降,生育意愿降低……
当失去繁衍的动力,无性无别似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将来。不到10立方米的25号宇宙能否成为人类宿命的未来?
性别其实是一个人生的体验,基于性,产生别。
上古草莽时代,人类茹毛饮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和大多数动物没有任何区别。当人类学会了刀耕火种,伏羲女娲规范了婚姻制度,人类开始走向文明发展,繁衍生息的步伐。从母系氏族向父权社会的过度,意味着人类已经摆脱了与自然争斗,物种之间竞争生存的状态。走上了争夺资源,内部竞争发展的时期。
从此战争时刻相伴,男权愈发巩固。
18世纪,英国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了著名的“马尔萨斯人口论”,其中有三个主要的观点,就是“两个观点”,“两个级数”和“两种抑制”。
马尔萨斯“人口论”
两个公理
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第二,两性之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两个级数
人在无妨碍时以几何数率增加,生活资料只以算术级数增加
两种抑制
积极抑制,利用提高人口死亡率的办法来使人口和生活资料之间保持平衡。
道德抑制,让人们通过各种主观努力在道德上限制生殖的本能,降低出生率,提出让人们禁欲、不婚、不育。
战争就是马尔萨斯提出的积极抑制的手段。有学者研究战争带来的人口变化,从公元2年以来的中国人口数量变化可以看到在中国农业社会时期,朝代更迭之间的战乱是带来人口锐减的最大的因素。
中国历史上七次人口锐减对应朝代图
中国人口学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始倡导者马寅初先生就受到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影响。
但人类在不断的发展强大自己,更容易地获得物资满足的背景下,人口的整体基数仍旧无可抑制的以几何级数方式增长着。在马尔萨斯提出人口论的18世纪,全球人口总数大约8亿人,但到了今天,大约200多年过后,全球人口总数已经达到70多亿人,近乎十倍的增长。
当然,伴随生育率的变化,世界人口的增长似乎在未来将呈现比过去的100多年更加平缓的趋势。据联合国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19》里公布的统计数据:
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生育率最高的地区,该地区的生育率从1990年的6.3下降到2019年的4.6。同一时期,北非和西亚从4.4下降到2.9,中亚和南亚从4.3下降到2.4,东亚和东南亚从2.5下降到1.8,拉美和加勒比从3.3下降到2.0,除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外的大洋洲从4.5下降到3.4。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欧洲和北美地区的生育率在1990年就已经2以下,如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生育率为1.9,而欧洲和北美的生育率仅为1.7。
生育率曲线,摘自联合国人口司《世界人口展望2019》
从这些数据,以及数据的分布结构上看,人类发展似乎在验证着25号宇宙所呈现的老鼠的世界。经济越发达地区,生育率越低,人的生育的欲望也越低。性愈发贴近于仅仅满足于生理满足的需求。
中性未来,阴阳平衡终极之道?
回到25号宇宙演变中的“美丽鼠“的话题,我们是否看到,今天的世界,是不是越来越多的”美丽鼠“们?时尚的潮流似乎也在引领着”美丽鼠“走上前台,走向聚光灯下。
前些天和我女儿探讨时尚的潮流,聊到服饰的趋势性变化。从中国传统的汉服,到旗袍,到当代的JK。我们也看到时尚的元素越来越多的呈现“中性“发展的趋势。从超女大赛某届冠军某春引领”中性风“以来,男生女相,或者女生男扮越来越成为审美的主流。
与人口趋势变化有关的“道德抑制“方向,如丁克的选择。现实的状况并非那些生活困难,养不起娃的家庭选择不生育,而更多的是中产,高知人群。选择丁克的原因,大多是不愿意受孩子的拖累,不想因孩子改变自己相对安逸的生活状况,甚或是自身的形体。
如此,是否会带来人类在种群发展角度的变化趋势,也即越贫困落后的区域,因出生率带来人口总量的增加,种群发展上的优势逐渐超过那些经济发达地区,这便是人类发展更加复杂的结构性因素。
从性获取角度看“美丽鼠“的变化。当性成为一种随意可取的行为时,反而没有了它的吸引力,也没有了为族群发展承担生育责任的动力。
以此来看今天的社会,随处可见的网络色情,轻松可得的性爱娃娃(Sex doll),立法支持的同性婚姻,医学整形技术支持的变性手术,人们早已撕下性的遮羞布,令生理的满足演化成了纯粹的欲望。
如此导向的世界未来,性别究竟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性别差异究竟还有什么意义呢?
再加上医学支持的试管婴儿,医学可以实现的克隆技术,当生育这最后一个保持人类繁衍生息需要的性的基本目的有了可以被替代的方法,性别的差异或许就只能被维持在了染色体的X和Y的差异上了。
宿命的看,就像恐龙的灭绝,人类发展的未来,不可能逃离在这个星球上毁灭的命运。还有大约50亿年寿命的地球,或许将出现比人类更加高等的智慧生命。所以,何必去纠结什么“行星撞地球“的星球毁灭危机。人类更应该担忧的是:科学技术与人文发展的博弈;物质发展与精神建设的同步提升,个体生理满足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当然,也有可能,社会主流意识变化,对“心理健康“的概念重新定义,那或许我们距离25号宇宙的结局,就真的不太远了。
当伏羲氏和女娲式结合,在东方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设定了婚姻的基本制度,当宙斯和他的七位妻子,在西方为人类文明发展锁定秩序,人类逐渐迎来了今天的盛世辉煌。在信息技术带来的这个巨变的时代里,作为男人和女人,你对自己的性别体验,以及性别的意义又有怎样的理解和洞见呢?
在可追寻的自我生命印记里,在世间行走中去把握和刻画下自我的性别足迹,在自我涅槃中摘取那阴阳平衡的彼岸之花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