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愿法师:妄念来时,你有智慧觉照吗?对照看看你在哪个层次?

发布于 2021-09-21 18:05


  渐修的人来说,其实还可以分为八个层次,所谓“理可顿悟,事须渐修。”我们在实践之中,刚开始修的时候,可能还有一点比较得力,能够提起这个智慧觉照。但是你功夫越深的时候,你的习气就会翻腾出来,翻得更多,境风吹识浪,但是不要觉得我不得力,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你继续修下去就好了。

1、心起在前-觉照在后-被烦恼打败

  第一个层次,就是心起在前,觉照在后。我的妄念生起来了,它在前面,我才能够提起这个智慧的觉照。而且还要非常努力地去提起来,竭力地去提起这个智慧的觉照。这是第一步,这个时候会觉得比较辛苦,会觉得这个智慧力还把持不定。但是你要继续修下去。

  一般的人总是终日烦恼妄想,认妄作真。但是遇到违缘的时候,痛苦的时候,他就能够真正知道我们这个妄想习气为害不浅,所以就愿意修佛法来对治。

  但是刚刚开始修的时候,功力还很浅,可能有时候会失败,有时候还是给妄想、给烦恼打败了。但是不要紧,继续修下去。

2、心起在前-觉照在后-可降服烦恼

  第二个层次,就是虽然还是起心,妄心生起在前面,觉照在后面,但是我们提起观照的功夫的时候不会太费力了,而且我们能够降伏烦恼了。

3、心起-立即能觉照

  第三个层次,就是我们起心的时候马上就能觉照。但是还是略微有一点先后,妄念还是先生起来,然后提起觉照,还是有一点点先后。

4、心起-觉照同时生起

  第四个层次就是起心的时候,觉照就同时生起来。这个层次是什么层次啊?禅宗里面所说的“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修到这个层次的时候,就是这么一个境界了。因为你起心的时候,你妄念起来的时候,觉照同时生起来了。

5、觉照在前,心念在后

  第五个层次,就是觉照在前,心念在后。这功夫很高了,时时刻刻保持有一个觉照,觉照在前面,妄念在后面。但是还是有时候会忘记这个觉照。

6、觉照能够时时刻刻都在前面

  第六个层次,就是觉照能够时时刻刻都在前面,妄念生起来的时候,不会忘记生起这个觉照,但是还有一个有为地、用功地,就是说我还要觉照,还在用功地,还是要顾及到这个觉照,这个时候在用功地,没有达到这个任运的境地、随心所欲这种境地。

  这六个层次都是在用功地。

7、不知有照,却未离照,明知有境,本来无碍

  第七个层次就是不知有照,却未离照,明知有境,本来无碍。我是时时刻刻保持了智慧的觉照,但是没有刻意。不知道有觉照,但是从来没有离开过觉照,时时刻刻保持了觉照的正念。明知有境,本来无碍,一切的外境没有一点点障碍,心无罣碍。这非常高的境地,大菩萨的境地。

8、入于常寂常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第八个层次就是入于常寂常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这是谁的境界?这是佛的境界!常寂常照。

  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我们在哪一个境界?在哪一个层次里面?”如果在第二个层次都已经很了不起了。

  这个观心法门,圆顿法门是最上乘法门,因为无境可缘。你看那些修密的,你要观想本尊,好像金刚萨埵十三种报身庄严,或者教你观想释迦牟尼佛,你有个东西在缘。还有修小乘,教你观想,观想呼吸,一呼一吸,你还是有一个东西在缘,缘你的呼吸。这里面无境可缘,直见本性,妙契真如实相,直接显露真如本性。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上面讲:

  若能修习深妙观,惑业苦果无由起;

  唯观实相真如性,能所俱忘离诸见。

  “若能修习深妙观”, 深妙观就是这个圆顿观法,圆顿法门。

  “惑业苦果无由起”,就是说你不会迷惑了,不会迷惑了以后,你哪怕是业障现前,都不能够动摇你的心。你时时刻刻保持智慧的觉照,所以外境虽然是逆境,但是我的心不会给它动摇,不会产生负面情绪,所以我不会觉得苦,因此惑业苦果无由起。

  “唯观实相真如性”,直接地观真如本性。

  “能所俱忘离诸见”,就是说的这个法门,其实都是相通的。《大乘起信论》上面也说:“随顺观察,久习纯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渐渐猛利,随顺得入真如三昧。深伏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都是说的我们这个法,你能够随顺观察,纯熟之后呢?就可以进入到真如三昧,烦恼妄念不能生起,速成不退。

往期推荐
真正降伏妄心的要法就在生活中,你悟到了吗?
降服妄心的要法
念头太多怎么办?给你来点干货!(实修必备)
要会转变念头去修行

六祖寺修学中心
秉承以信仰为根本,净化人的心灵;以解脱为目的,完善修学体系;以教育为中心,推动心灵成长教育;以文化为纽带构建互助平台;以慈善为实践,救助弱势群体;以服务为方便,发展佛教事业。
100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