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宫妃嫔们能有多少收入?够花吗?如果放到现代是什么水平?
发布于 2021-09-21 21:54
给清朝皇帝当妃嫔也是可以领工资的,入了紫禁城,那就相当于找到了铁饭碗,清朝这些后宫妃嫔们工资可不低呢。而且不光有工资还有各种项目的奖金以及年终奖,当然,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薪水多少和奖金多少是直接和她们的级别挂钩,这就相当于现在的单位层级收入制度。
清朝的后宫妃嫔共分为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古代普通大户人家都是分为妻、妾、通房,妻和妾是要被写进族谱中的,而通房则不会写进去,除非通房生了儿子,她的名字才会被写进族谱。
同理皇帝的妃嫔也是如此,皇后对应嫡妻这不用说,皇贵妃、贵妃、妃、嫔这些对应的就是妾,她们是有礼部持金册、金银册、银册进行册封的,册封之后会有朝服朝冠,而嫔级以下也就是贵人、常在、答应是没有册封,也没有朝服朝冠的,她们就相当于通房丫环,只有当她们生育皇子才会被晋封为嫔或者妃。
所以通过这些就能看出待遇不同也就衍生出了身份等级不同,那身份等级不同,所拿到的薪水也就不同。其实身份等级与她们的家族出身都是成比例的。一般属于贵族出身的女子入宫之后地位都会很高,直接从嫔或者妃级起步。
就像爱娶小姨子的皇帝康熙的平妃赫舍里氏,光看姓氏就知道她肯定和康熙的原配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有点关系了,没错,康熙的平妃赫舍里氏是皇后赫舍里氏的同父异母妹妹,是首辅大臣索尼的孙女,也是康熙的小姨子,由于家族出身显贵,于是小赫舍里氏入宫之后直接就享受妃级待遇,虽然没有正式给她名号,但她的待遇和妃级一样,当时她身居储秀宫,也被宫中称为储秀宫妃,直到去世后被康熙追谥了平妃名号。
如果用现代的概念来举例,那皇宫中的女人们在嫔级以上的人就相当于现代的公务员待遇,嫔级以下的人就相当于现代的事业编制待遇,宫女们就算是临时工吧。
现代的公务员也好还是事业编制人员也好,都是可以通过公平公开的考试去努力考上,但是在清朝皇宫中这个待遇可不是公平竞争的,而是要看家族出身,女方家族出身高贵,像小赫舍里氏那样,姐姐是皇后,爷爷索尼是首辅大臣,老爹噶布喇是议政大臣,所以人家一入宫起点就比其他人高多了,直接就是妃位。
要知道在清朝很多女人为皇帝生了皇子都不一定能混到妃级,就像康熙第八子胤禩的生母良妃卫氏一样,由于卫氏出身辛者库,出身低微,入宫只是宫女,后来获得推荐给康熙侍寝,之后生了胤禩才被晋封为良嫔,直到胤禩大婚之后,由于胤禩年轻时才能出众,很得康熙喜爱,他才被晋封为良妃,卫氏整整熬了将近20年才熬到妃级这个地位,而人家小赫舍里氏起点就是妃级,这样一比是不是就发现家族出身很重要了。
家族出身低微的女人想在皇宫中获得晋升的唯一途径那就是生皇子,生女儿都不好使,必须得是生皇子,可以说皇子是考量这些低级妃嫔们业绩的主要标准,这也叫母凭子贵。
而且这皇子还必须是越早生越好,因为每个级别都是有人员数量限制,皇后肯定只有一人,皇贵妃也只有一人,贵妃设定为两人,妃设定为四人,嫔设定为六人,而嫔级以下也就是贵人、常在、答应是没有人员限制的。
因此名额有限,得赶紧生皇子抢占先机才能晋封为妃。就像康熙的荣妃马佳氏一样,马佳氏家族出身低微,但她早年就服侍康熙,曾连续为康熙生育了包括皇三子胤祉在内的四名皇子,因此很早就被康熙晋封为荣妃,是康熙早年后宫四大妃之一。
身份等级不一样,那所获得的物质待遇当然也不一样,虽然所有后宫妃嫔都可以算作皇帝的女人,但是皇帝的女人们也是有着严格的薪资标准。
皇后每年年收入是1000两银子,同时配备10名宫女服侍;皇贵妃每年年收入是800两银子,同时配备8名宫女服侍;贵妃每年年收入是600两银子,同时也配备8名宫女服侍;妃每年年收入是300两银子,同时配备6名宫女服侍;嫔每年年收入是200两银子,同时配备6名宫女服侍;贵人每年年收入是100两银子,同时配备4名宫女服侍;常在每年年收入是50两银子,同时配备3名宫女服侍;最低级的答应每年年收入是30两银子,同时配备2名宫女服侍。
除了这些规定的年收入之外,逢年过节或者生日以及生育子女,皇帝都会给予赏赐,当然,赏赐也是按级别来的,肯定皇后获得的赏赐最多。
除了现任皇帝的后宫妃嫔之外,还有就是加上太字的先皇妃嫔,其中皇太后是后宫女人中收入最高的女人,皇太后年收入是2000两白银外加20两黄金,而且皇太后都是皇帝的母亲,古人以孝治天下,媳妇们可以挨饿,但是绝不能饿着母亲,所以皇太后如果钱不够花,皇帝还得经常私人补贴。
当然这其中不算慈禧太后,毕竟慈禧太后是大清实际掌权者。基本加上太字辈的先皇妃嫔收入待遇都会比现任皇帝的媳妇们翻一倍,毕竟人家资格老,按辈分也算是皇帝的庶母嘛。
接下来再看看这些后宫妃嫔的收入在当时是个什么水平。根据《大清会典》记载,七品县令每年只计算工资收入是45两银子,一品大员的年工资收入是180两银子,当然由于在雍正时期设立了养廉银制度,而养廉银的收入通常是工资收入的10-100倍,也就是说七品县令在计算养廉银收入之后会至少达到450两银子,而一品大员更是会翻倍到上万两银子。
因此这么一看大清后宫妃嫔收入还真不是很高,单纯的以工资收入来看,最低级的答应收入也就和七品官以下的官员收入差不多。
不过清朝后宫妃嫔衣食住行都在皇宫中,几乎没有花销,一年的收入几乎就是纯收入,所以这笔钱也算不少,通常她们都会把这笔钱补贴娘家,但是这只限于那些地位低级的妃嫔,因为她们在宫中地位并不太高,没有太多需要花费应酬的地方。
而像皇后或者高级一些的妃嫔,她们应酬花销也大,皇后作为一国之母,比如地方闹灾,皇后是不是也得带头捐款,捐少了还不合适吧,捐多了那就是割肉,毕竟皇后一年也就1000两收入。
不算捐款,单赏赐办事得力的宫女太监也是一大笔不菲的开销,虽然皇后能经常得到皇帝赏赐,但是也未必够得上这些花销。再碰上像道光这种抠门的皇帝,皇后过生日才只让吃一碗鸡蛋长寿面,那这日子就更不宽裕了。
皇后都会如此不宽裕,那一些高级妃嫔收入还远不如皇后,自然也会不宽裕了,比如光绪的爱妃珍妃就是如此,珍妃的开销比较大,经常钱不够花,于是珍妃利用光绪对自己的喜爱,参与卖官鬻爵,虽然慈禧厌恶珍妃是由于其支持光绪的戊戌变法,但也与珍妃卖官鬻爵有一定关系。
再说说清朝后宫妃嫔这些收入放到现在是什么水平。
清朝的银子价值并不是很稳定,在清朝初期和中期没有清朝晚期那些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条约,银子价值还相对低一些,一两银子可抵1000-1200铜钱,到了晚清时期,由于割地赔款,银子大量外流,因此在道光之后银子价值也随之上涨,一两银子能抵3000铜钱。
抛开晚清不谈,就说清朝前期和中期,根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写的《中国通史》中引用清朝档案所记载,地主家的长工每年收入是2500文铜钱,也就是说长工年收入大概等于2.5两白银,这么一比较后宫妃嫔们比普通老百姓收入高太多了。
这是和当时的普通百姓比,那和我们现代人比没法直观对比,只能通过粮价来对比,根据《大清五朝会典》记载,在康乾盛世时期,一两银子可以买到150斤大米,按照现在粮价3元-3.5元之间来算,那康乾时期的一两银子大概等于450-550元人民币。
这样来算的话,皇后年收入就大概在45万-55万人民币左右,这个收入在目前来说算是中产阶级收入的水平了,而低级的答应年收入大概在1.35万-1.65万人民币左右,那么答应的年收入按现代来看,算是贫困级别阶层了。
总体来说皇后到贵妃这个级别都相当于现代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妃和嫔这两个级别年收入都大概算是白领阶层级别收入,贵人这个级别属于现代的工薪阶层收入,至于常在和答应那就属于现代的低收入人群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