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毕加索,马克思,弗洛伊德......这些名字想必你一定都不陌生,如你所知,他们都是在各自领域里有着卓越成就的伟大人物,但同时他们也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犹太族人。
在全世界所有的民族中,犹太人通常被认为是人口素质最高的,而以犹太人的为主的以色列,每10000人当中,就有140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要比美国的80人和日本的75人还多。以色列的人口高素质得益于教育,而尤其是家庭教育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分享犹太人教育孩子的10条黄金规则。1、鼓励孩子独立
鼓励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何事情,这样更有助于他们取得成功。在以色列餐厅,经常会看到一岁孩子独自吃牛排,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可以完成。
当孩子想要完成一件事时,父母首先会告诉他们,不要指望父母的帮助,而是应当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事情实现。
2、凡事都是先难后易
认可孩子们的努力,鼓励与支持孩子们的爱好。如果事情进展不顺利时,要告诉他们“所有的开始都很困难”。
3、信任是最好的回报
对于回报孩子来说,信任往往比糖果是更好的选项。在犹太家庭中,孩子会充分得到父母的信任,这会引导孩子将事情做得更漂亮。
4、让孩子玩得尽兴
也许你看到犹太孩子在外散步的样子会吓坏,他们经常满身泥,膝盖尘土飞扬,还有一些掉下来的扣子。
犹太父母认为服装整洁与孩子成长没太多关系,所以并不会刻意追求孩子们的形象。即使孩子经常把房间弄得乱糟糟,但这并不困扰他们的父母。他们不会指责训斥孩子,而是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孩子为什么这么做。
犹太父母允许孩子整天跑来跑去,让他们尽情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这样成年后,便会在做事时更加自信与坚持不懈。
5、尊重自己的家庭
绝对不可以不尊重自己的家庭。犹太孩子很自由,连在墙上画的作品都会被父母当做有艺术潜力的标志,但是侮辱父母会受到很严厉的惩罚。
犹太家庭,不会以拿走孩子的东西来惩罚他们,而是会制定一些明确而有效的规则,让孩子自觉改正自己的行为。就像犹太男孩不会把母亲的香水倒在邻居家的狮子狗上,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而是他们知道母亲明天不会买新香水,这样做是错误的行为。犹太父母认为孩子的任何成就都应该给予回报,即使孩子拿来一张涂满潦草涂鸦的餐巾纸,他们也会找出一个图案,并自豪地把它作为一幅画送给家人。以上是犹太人教育孩子的7条黄金规则,可能也是这个民族历经战火与苦难却一直屹立不倒的根基和原因。有公众意识,首先就是眼里有集体。知道这里是一个集体,自己是集体的一分子,个人必须服从集体。作为个人,应该遵守这里所有的规定。有公众意识,其次就是知道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秩序的孩子,不会伤害别人,会得到大家的喜欢。有公众意识,最后是集体有任务敢于承担,这是更高层面的能力。规则的好处是:它对每一个人都生效,所以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环境。家长若能帮助孩子遵守规矩,你的孩子也一定会成为他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规则之下成才多,严师才能出高徒
你想得到什么,就要全身心投入地去获得,你想做一件什么事情,那就动手去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你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创造一切条件去实现目标。——罗恩·克拉克
讲“规矩”的社会,违反“规矩”必受到严惩,在严惩的威慑下,长期以往习惯成自然,必然讲德,讲文明。结果是:全社会文明有序。讲德的社会把说教当成首选,玩嘴必然没有约束力,普遍没有敬畏,长期以往全社会玩嘴成为主流。结果是:做人没有底线,道德沦丧,玩嘴笑话横行。
一、教师克拉克
关于规则在教育中的重要性,美国一位叫罗恩·克拉克的老师专门出了一本书,将其教育理念归纳为《55条班规》。他出生于北卡罗来纳州,23岁开始在家乡的一所乡村学校任教,为寻找更大的平台,5年后他来到纽约的哈莱姆区,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教育成功。他获得过全美最佳教师奖,是唯一被美国总统接见过三次的小学老师。他的学生来自贫困的家庭,但是从他学校走出来的学生,成绩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气质也发生改变,学生彬彬有礼。他的故事被拍成电影,还曾被《天天向上》节目邀请。记得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印象深刻,罗恩·克拉克来到新学校上班,教室过道上一位男孩站在垃圾桶里,他走过去问,为什么会这样。孩子说,老师说他笨,学不会,应该像垃圾一样丢在垃圾桶。克拉克老师接着做了一个自我介绍,说我是克拉克老师,问孩子的名字,孩子回答后,他出人意料地对孩子说,我很健忘,我的名字叫什么来了?孩子记住了,如实回答。克拉克老师说,瞧,你刚才已经学到东西了。孩子问,你会是我们新的老师吗?显然,一个小小的主动鼓励,让孩子愿意跟老师接近。当你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孩子,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二、55条班规
5. 自己有什么好表现,不要炫耀,输给别人也不要生气。13. 全班一起念课文时,要看着正在念的一字一句。17. 换科目的时候,动作要快,要安静,要守秩序。28. 对作业有问题,可以打电话来我家,但只要一次就好了。 32. 坐校车或公车,都要坐好,别打扰到司机,并记得说谢谢。 33. 认识新朋友,要记住对方的名字,道别时记得称呼对方。 37. 别人碰撞到你,不管你有没有错,都要说对不起。 38. 进行校外教学时,无论是到哪一个公共场所,都要安安静静。 40. 全校师生开会的时候,不要讲话,要自爱自重。 42. 一趟校外教学结束,要感恩及谢谢所有随行的老师和家长。 43. 搭乘电扶梯时,要站右边,让赶时间的人可由左边先行。45. 不可以插队;但看到别人插队不要大呼小叫,让老师知道就好。 51. 别让将来有遗憾,想做什么就竭尽所能去实现。 53. 不管什么情况,一定要诚实,做错事就坦白承认。 三、操作细则
为使规则具备可操作性,克拉克进一步细化这些规则。如:别人有好表现,要替他高兴。意味着对把某事做得特别出色的人表示祝贺。鼓掌至少持续3秒钟,两个手掌充分接触,以便掌声足够响。改同学试卷时要特别谨慎。给其他同学的试卷判分时,如果比实际分数高了或低了,高出或低出的分数将在你本人的试卷中扣除。全班一起念课文时,要看着正念的一字一句。如果我看到那个学生在我们读书的时候眼睛每盯着那一页,或者我叫一个学生接着读,他却不知道我们刚才读到哪里了,那么这个学生的名字就会被记在黑板上。每天都要做完作业。“在教室外贴了一条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全班所有同学连续完成全部家庭作业___天”。当孩子们连续完成超过10天,克拉克先生就开始给孩子们做好吃的小点心。55条班规中待人接物、家教礼仪的条款最多,重在培养孩子的社会技能,目的是让学生获得别人的尊重。光有规则,显然不够,还需要老师的信念、爱和知行合一。需要老师想办法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比如把所教知识编成歌曲等。老师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树立远大的梦想,要关照到每一个孩子,看到他们的潜能,并用心培育。克拉克说:如果你要做一位严格的教师,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那么,你必须确保他们愿意到你的教室里来,他们喜欢跟你在一起,尊重你,并且得到乐趣。让学生知道你关心他们,真正在乎他们。只要老师能做到心口如一,学生便能感知老师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为了他们。有了这样的信任关系,老师的教育引导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小建立规则和规则意识是非常重要。 建立规则和执行规则的方式方法也非常重要。 如果在建立规则的过程中,只重视了“他律”,依靠惩罚和强制性策略来维护规则,强调了父母的权威,而没有帮助孩子建立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效果也不好。
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和孩子制定并遵守规则呢?
一,制定规则的原则
每个人都可以说出自己的意见。如果父母制定规则时一言堂,靠“我是你老子”的天生地位和权势,只给孩子下命令,不给解释,没有例外,孩子只能被动地遵守,反抗就要受到惩罚,即便有充足的理由也不敢说、不能说,这样的规则与管束,孩子怎么能心服口服?制定的规则家庭成员都要遵守,这样才公平公正,而孩子自己制定的规则也更容易去遵守。作为父母要监督孩子是否遵守了规则,孩子也可以检查父母是否遵守了规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使孩子“信”“服”,父母做好遵守规则的榜样非常关键。制定规则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家庭氛围更好,每个家庭成员都健康快乐地生活,而不是变相的来惩罚孩子。我们可以选大家情绪比较好的时候一起来协商制定。这时候大家所说的建议和意见相对客观,也更有利于共同意见的达成。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规则教育的基础。父母和孩子良好的合作型的关系,会让孩子更愿意按照父母说的做。 二,制定规则的流程
每个人说出自己的意见,大家共同讨论,共同协商,每个孩子都可以发言。孩子说自己的建议,然后阐述自己的理由。当我们把危害讲清楚,相信孩子会理解,并做出合适的选择。出现分歧,不能光听父母的,也不能只听孩子的,大家各自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一下对方的感受,然后互相做出妥协。妥协之后的意见大家再一起协商,如此循环,直到所有家庭成员都能欣然接受为止。这意味着是每个人都参与制定的规则,这样遵守起来也更容易。 三,如何执行规则
“温柔而坚定”这条原则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尤其适用。面对孩子的违规行为,家长要控制住情绪,避免大吼大叫,态度上温和,但执行规则上要坚定不妥协,逐步培养出孩子由“他律”到“自律”的规则意识。当孩子能自觉地遵守规则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并积极地给予正向强化。每一次强化都加速了孩子规则意识的内化。规则一旦确定,不要随意更改。一种情况是,一些父母看到孩子行为变化,觉得规则真有用,就开始想任意的增加或者改变规则。孩子行为的改变需要一个过程,而随意改变规则,会导致孩子还没有养成一种习惯时,又需要去适应另外一种要求。家庭中规则的前后不一致会使亲子冲突发生频率显著升高。另一种情况是孩子会经常试探、挑战规则,如果我们妥协更改了规则,孩子会感到规则是可以被突破的。当孩子开始学习这些规则的时候,一旦遵守了规则,我们需要用语言做到暗示“这是你自己的事,这是你自己做到的。”帮助孩子意识到这是他的决定,而不是来自成年人的命令。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提升孩子的良好感受,当他们意识到这些行为的价值,并且自己做起来熟练之后,就能成为“自律”的行为了。帮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提升孩子的良好感受,当他们意识到这些行为的价值,并且自己做起来熟练之后,就能成为“自律”的行为了。诚然,教育需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多一些理性和艺术,但不管教育怎么变怎么改,严格管理要求学生这个根本都不能够变。
那些言必行,行必果,雷厉风行的老师,带出的学生永远是最好的学生。
今天布置的任务,绝不能拖到明天,拖到明天就要受到惩罚,这就是所谓严格的老师教学成绩往往比较高的原因。
严格管理、狠心教育,这其实才是教育的精髓。
有一个严格的老师,是一种幸运。
老师的严格,意味着对工作一丝不苟的认真,和对孩子绝不放松的责任。
立下一条条“不准”,是为了让孩子达到优秀的“标准”。上课迟到一分钟,课后批评半小时。严格的老师会告诉你:时间,一秒都不能被辜负。今日一题不做,明日千字罚抄。你的懈怠和马虎会被警醒:偷懒比勤奋更会招来麻烦。课桌乱七八糟的同学,请“承包”今天的教室清洁。一屋不扫,试试扫天下?要尊敬师长,要团结同学,只为“预订”一个十来年后的你:受领导信任,受同事欢迎。认真写下每一条批语,仔细呵护每一颗童心。不放过你的缺点,也不忽视你的优点;修剪你的杂念,也保护你的光。老师约面谈,学生心忐忑。错了要批评,好了高要求。放学诸事多,日落才归家,闲暇顾不得,家访又备课。严师出高徒,事事更律己。教学基本功,门门不放松。书写、表达、巧引导;课设、教研、信息通。用一柄戒尺,让你怀刑自爱;用不近人情,换你秉节持重。少年轻狂,你或许不懂,但入世沉浮,你一定会说,老师,我明白了。如果真的是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想让他考一个好的学校,就必然离不开严厉的教育。
不管是日常中严格的督促和管教,还是学业上的高标准高要求都会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感觉到吃力,每天都会生出退缩偷懒之意。
从我任教一来,我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成绩不那么优秀的学生,很多孩子从小就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所以要想让他们改变,必定是脱胎换骨般的困难。
特别是初三的孩子,有些习惯和秉性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苗头,而且不管是哪种情况,都必然是在思维和行为方面的懒惰导致的。
这种懒惰,单靠哄,靠劝是不太可能根除的。不仅是孩子,每一个人都是有逃避和懒惰的潜意识,如果有一线可能,肯定会想着偷懒。
所以,让孩子能够有明显的进步和改变的方式,必然要有严格、严厉的管教要求。
而且,像我们这里的小城市的甚至是农村的孩子和家庭,很少有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其他能力。
我所教的班级里,就也有不少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独自在家上学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得到的资源和家庭教育确实无法和大城市的孩子竞争。
白岩松说过,高考对于农村孩子的命运,是无法替代的重要。是孩子冲破自身壁垒的最优选择。
在这样的分析下,我更觉得任重而道远。对于孩子而言,有些时候,他并不明白为什么学习和知识对于未来成长的重要性。
老师就需要帮助孩子在跌跌宕宕的成长路上确立方向、增强能力。
这个所谓的严师出高徒,不能仅仅只从严格的方面来说,它应是方方面面的综合体现。
严格,肯定是要严格。对于学生的懈怠、错误,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取适当的方法惩罚,并让他可以铭记入心。
严格,还应该坚持严格,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管理学生。今天兴趣来了管一管,明天脾气来了就不管不问了,这样的管理方式最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态。
更不能因为学生的求情而降低标准,每一位同学都应该使用一个标准,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这样会消除孩子心理的落差感。
但是严格,也并不是一味地严格。没有人情味的人,谁都不会喜欢。真心的欢心爱护学生,更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严格要求。当然这个严格要求是对于老师自身的严格要求。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