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议程 | 《政治学研究》
发布于 2021-09-22 09:59
公共管理学研究
来源:《政治学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简介:郁建兴,浙江工商大学校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任杰,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摘要: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当代中国,共同富裕需要体现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是指通过矫正和补偿制度性因素导致的不平等,让全体人民有机会、有能力均等地参与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推动共同富裕是一项现实任务、长期任务,需要在制度设计上遵循激励相容和制度匹配的原则。当下推动共同富裕的核心政策议程是: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优化资源和机会分配格局,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
关键词:共同富裕;发展性;共享性;可持续性;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在多个重要场合深刻阐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目标安排、实现路径和重大举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议程。那么,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共同富裕?当前最迫切、最重要的议程又是哪些?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对这些“老问题”做出新回答。
01共同富裕是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统一
02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挑战[13]
04 结论与讨论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04~306页,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2] 哥斯塔·埃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第37~39页,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
[3] 吕薇洲:《“北欧福利国家及其批判”论析》,《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2期。
[4] 参见约翰·罗尔斯:《正义论》,第76页,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第5页,译林出版社,2011年版;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第5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5] 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前言,第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 同上,第184页。
[7]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收入略低于贫困线的弱势群体参与劳动的动力普遍较弱,因为他们的收入只要稍微超过贫困线,就会失去大量政府补贴。
[8] 阿马蒂亚·森:《正义的理念》,第58~5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9] 同上,第61页。
[10] 姚大志:《从〈正义论〉到〈政治自由主义〉——罗尔斯的后期政治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11] 李强:《社会分层与社会空间领域的公平、公正》,《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12] Margaret Kohn, “Public Goods and Social Justice”, Perspectives on Politics, Vol.18, No.4, 2020.
[13] 我们尽力寻求最新的权威数据来说明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和挑战,但是,对于现实的测算和估计需要很多研究工作,非本文所能完成,所以我们引用了部分既有研究的二手数据作为辅助。对于部分比较滞后的数据,本文单独标注了时间,同时参考相关领域的学者对该问题的最新论述,做出大部分既有文献和相关领域学者普遍支持的判断。
[14]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计算标准,GDP平均增速以1978~2017年的数据按不变价格计算,原始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平均增速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二手数据计算,原始数据参见国家统计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质量明显改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四》,2018年8月31日,
http://www.stats.gov.cn/ztjc/ztfx/ggkf40n/201808/t20180831_1620079.html,2021年6月3日。下文GDP总量、人均GDP及其换算的汇率、城乡收入倍差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5] “国家统计局局长就2016年全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2016年1月20日,
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701/t20170120_1456268.html,2021年4月6日。
[16] 罗楚亮、李实、岳希明:《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分析(2013~2018)》,《中国社会科学》,2021年第1期。
[17] 《2020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
[18] 《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快报数据》。
[19] 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医保发〔2020〕24号)。
[20]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2020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通知》(人社部发〔2020〕67号)。
[21] “民政部举行2021年第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2021年5月8日,
http://www.scio.gov.cn/xwfbh/gbwxwfbh/xwfbh/mzb/Document/1704577/1704577.htm,2021年6月3日。
[22] 国家统计局、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公报(第四号)国家贫困县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情况》,2021年2月25日。
[23] 参见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第3期;朱国忠、乔坤元、虞吉海:《中国各省经济增长是否收敛?》,《经济学(季刊)》,2014年第3期;张静、徐海龙、王宏伟:《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20年第4期。
[24] 刘夏明等系统回顾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收敛条件,参见刘夏明、魏英琪、李国平:《收敛还是发散?——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争论的文献综述》,《经济研究》,2004年第7期。林毅夫等认为,产业和技术选择上遵循或违背比较优势原则是一个国家/地区能否成功实现收敛的重要决定因素,参见林毅夫:《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经济学(季刊)》,2002年第1期。蔡昉等认为,人力资本禀赋差异、市场机制是否健全、开放水平、劳动力市场扭曲情况是影响地区间经济发展收敛的因素,参见蔡昉、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经济研究》,2000年第10期;蔡昉、王德文、都阳:《劳动力市场扭曲对区域差距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李光泗和徐翔认为,落后地区技术引进对地区间经济收敛具有积极作用,参见李光泗、徐翔:《技术引进与地区经济收敛》,《经济学(季刊)》,2008年第3期。戴觅和茅锐认为,地区间工业化程度是中国省级之间经济收敛的关键影响因素,工业化程度越高,经济收敛情况越好,但由于落后地区工业占比较小,对总体收敛性的影响显著不足,参见戴觅、茅锐:《产业异质性、产业结构与中国省际经济收敛》,《管理世界》,2015年第6期。
[25] 参见刘志彪:《理解高质量发展:基本特征、支撑要素与当前重点问题》,《学术月刊》,2018年第7期;李金昌、史龙梅、徐蔼婷:《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讨》,《统计研究》,2019年第1期。
[26] 于良春、余东华:《中国地区性行政垄断程度的测度研究》,《经济研究》,2009年第2期。
[27] 参见冯骁、牛叔文、李景满:《我国市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演变与影响因素》,《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杨晓军、陈浩:《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区域差异及收敛性》,《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0年第12期。
[28] 刘守英:《中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特征、问题与改革》,《国际经济评论》,2014年第3期。
[29] 参见梁栩丞、刘娟、胡秋韵:《产业发展导向的扶贫与贫弱农户的脱贫门槛:基于农政分析框架的反思》,《中国农村观察》,2020年第6期;李静:《精准就业:可行能力视角下农村弱势群体的扶贫方略》,《中国行政管理》,2020年第1期。
[30] Gao Q, Yang S, & Zhai F, “Social Policy and Income Inequality during the Hu Wen Era: A Progressive Legacy?”, The China Quarterly, No.237, 2019.
[31] 徐静、蔡萌、岳希明:《政府补贴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10期。
[32] 宋锦、李实、王德文:《中国城市低保制度的瞄准度分析》,《管理世界》,2020年第6期。以收入作为单一标准,该文得出的数据高于早期文献对低保的估计结果,多维度标准的数据则低于其他评估结果。虽然数据上略有不同,但已有研究普遍认为我国低保的瞄准效率较低。2013年实施精准扶贫后,低保的瞄准效率应有改善。
[33] 岳希明、张斌、徐静:《中国税制的收入分配效应测度》,《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34] 宋晓梧:《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郁建兴主编:《畅通双循环,构建新格局》,第126页,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35] 参见迟巍、蔡许许:《城市居民财产性收入与贫富差距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李实、朱梦冰:《中国经济转型40年中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管理世界》,2018年第12期。
[36] 沈扬扬、李实:《如何确定相对贫困标准?——兼论“城乡统筹”相对贫困的可行方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
[37] Luttmer, E. F. P., “Neighbors as Negatives: Relative Earnings and Well Being”,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20, No.3, 2005.
[38] 这种获益包括物质(比如税收和收入分配),也包括精神(比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参见Cruces, G., Perez Truglia, R., & Tetaz, M., “Biased Perception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Preferences for Redistribution: Evidence from a Survey Experiment”,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No. 98, 2013;Perez Truglia, R., “The Effects of Income Transparency on Well Being: Evidence from a Natural Experi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110, No.4, 2020.
[39] Hurwicz L., “The Design of Mechanism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63, No.2, 1973.
[40] 参见周黎安:《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41] 郁建兴、黄飚:《当代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的新进展——兼论纵向政府间关系的重构》,《政治学研究》,2017年第5期。
[42] 参见周黎安:《晋升博弈中政府官员的激励与合作——兼论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经济研究》,2004年第6期;杜春林、张新文:《乡村公共服务供给:从“碎片化”到“整体性”》,《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第7期。
[43] 这层含义可以理解为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但从匹配共同富裕目标的角度来说,“共享”的制度设计十分重要。
[44] 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第27页,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皮凯蒂等人用中国1978~2015年的数据,对我国资本积累、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做了估计,得出了类似结论,参见Piketty, T., Yang, L., & Zucman, G., “Capital Accumulation, Private Property, and Rising Inequality in China, 1978~2015”,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109, No.7, 2019.
[45] Jesus Felipe, Aashish Mehta, Changyong Rhee, “Manufacturing Matters…But It’s the Jobs that Count”,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43, No.1, 2019.
[46] Dani Rodrik, “Unconditional Convergence in Manufacturing”,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28, No.1, 2013.
[47] 参见刘生龙、王亚华、胡鞍钢:《西部大开发成效与中国区域经济收敛》,《经济研究》,2009年第9期;孙晓华、曹阳:《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识别方法与趋同机制——来自中国347个行政区的实证检验》,《当代经济科学》,2018年第6期。
[48] 郁建兴、何子英:《走向社会政策时代:从发展主义到发展型社会政策体系建设》,《社会科学》,2010年第7期。
[49] 李棉管、岳经纶:《相对贫困与治理的长效机制:从理论到政策》,《社会学研究》,2020年第6期。
[50] 国务院扶贫办、财政部:《关于开展建立“贫困村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开办发〔2006〕35号)。
[51] 谢岳:《中国贫困治理的政治逻辑——兼论对西方福利国家理论的超越》,《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10期。
[52] 参见郁建兴、任杰:《社会治理共同体及其实现机制》,《政治学研究》,2020年第1期。
[53] 迈克尔·桑德尔:《公正:该如何做是好?》,第303~305页,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