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很厉害吗?——传统文化反思系列四 | 教育评论59

发布于 2021-09-24 10:46

怀众心理
真实 体验 突破
1275篇原创内容

作者:黄铭松

人类学博士

清华大学教授、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首任院长葛兆光认为,中国文化的第四个典型特点,是中国最有趣的阴阳五行学说。该学说在古代是中国人理解世界最关键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还产生了一整套知识和技术。

葛教授认为,阴阳五行学说在科学的冲击下已经越来越难以维持,已经不能完整地解释世界万事万物了,现在基本只在中医、风水、食补等领域里面还保存着。在整个现代的知识系统里面,它已经到了很边缘的地方。(葛兆光,2015) 

然而,阴阳五行学说及其背后的《易经》,真的已经到了“很边缘的地方”了吗?在今天“国学热”、“传统文化热”、“养生热”的背景下,在教育培训领域,《易经》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很多人挟《易经》大行其道,大赚其钱。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阴阳五行学说和《易经》。

阴阳五行曾经是中国人行为的总原则

“阴阳”最早见于《易经》,侧重于解释自然的运动变化;“五行”最早见于《尚书》,侧重于解释自然的结构组成。先秦时期,二者并行不悖;战国时期,二者逐渐合流;战国末期,阴阳五行的基本体系建立;到了汉代,刘安、董仲舒等人相继对阴阳五行思想加以系统化的整合,形成一套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尹达,2020;朱昱坤,2021)  

阴阳五行学说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影响巨大,可以说是中国人方方面面行为的总原则,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末。随着西学兴起,阴阳五行学说日益受到强烈的挑战,中国知识界基本否定了该学说。

严复生平最厌恶阴阳五行,他认为阴阳五行缺乏实际的观察和逻辑推理,和风水、星象算命同属一类;梁启超则认为“阴阳五行为二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今当辞而辟之”;章太炎、梁漱溟、鲁迅、丁文江等学界领袖也都对阴阳五行持否定态度。(朱昱坤,2021)

可见,早在上世纪初,阴阳五行学说基本已经被否定了。然而,随着近年“国学热”、“传统文化热”、“养生热”的兴起,阴阳五行有死灰复燃之势。2016年出台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将“阴阳五行”学说纳入科学素质,引起不少争议。

《易经》占卜算命是无稽之谈

2017年,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全世界掀起了一股引力波的热潮。借此机会,我邀请厦门大学周昌乐教授到怀众开讲《引力波、精神与人生》。周教授说是因为看到我命的题不错,值得一讲,所以他才决定来。 

讲座非常精彩,最后提问不断,其中一个听众请周教授谈谈对《易经》的看法。周教授直截了当地说:《易经》不值得看,因为《易经》主要是算命的,算命可能感觉非常“准”,但大部分都是废话。因为中国的语言可以随便乱解释的,所以算命没风险,永远是对的。

对于这个话题的展开,周教授推荐大家看他的博客《厦门大学周昌乐》,里面有一篇文章说明算命为什么会“灵验”(周昌乐,2013),非常详细、清楚,因此我摘一些字句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