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氏化风丹是历史最悠久的治疗脑中风、颅脑损伤后遗症、癫痫、面神经炎等脑病的经典名药之一,具有息风镇痉、豁痰开窍的功效,是中风急救的常用药物。对于脑病的治疗,廖氏化风丹具体什么时候服用,如何服用,服用多少时间,小编整理了一份廖氏化风丹服用指南,分享给大家。
急性脑中风,西医名为“脑卒中”,是以脑部缺血(脑梗塞)及出血性损伤症状(脑溢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中医辩证
中脏腑(阴闭证):突然昏扑,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双手固握,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中经络(风痰阻络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治疗效果:脑中风急性期,廖氏化风丹越早服用越好,能够明显提高脑损伤细胞缺氧存活时间及总抗氧化能力,抑制神经炎性反应,对脑神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保命、救命、减轻后遗症的作用,为抢救赢得时间。廖氏化风丹还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粘度,降低血浆中Hcy含量,保护脑血管,促进神经功能修复。
服用方法:急性期每次10粒,每天三次,粉碎后鼻饲管送服;恢复期后遗症期每次6-9粒,每天两次,18天为一个疗程,服用4-6个疗程,疗程间需间隔3-5天。
中风先兆:实际上就是医学上所讲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通俗讲就是中风之前出现的先兆,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中医辨证:头痛、眩晕、视物昏花、口眼歪斜、言语不清、肢体麻痹、步行失去平衡等。
治疗效果:中风先兆期间服用廖氏化风丹,能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粘度,防止脑梗塞脑血栓形成;降低血液中Hcy的量,预防脑出血;改善头痛、头晕、口眼歪斜等症状。
服用方法:每次6-8粒,每天两次,18天为一个疗程,服用2-3个疗程,疗程间需间隔3-5天。
癫痫: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反复性、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临床上有原发性癫痫和继发性癫痫两种
中医辨证:发病前常有眩晕,头昏,胸闷,乏力,痰多,心情不悦。发作呈多样性,或见突然跌倒,神志不清,抽搐吐涎,或伴尖叫与二便失禁,或短暂神志不清,双目发呆,茫然所失,谈话中断,持物落地,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治疗效果:廖氏化风丹能抑制中枢神经异常放电,具有明显抗惊厥、抗癫痫作用。可减少风痰闭阻型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程度,减少抗癫痫药物的依赖。
服用方法:每次6-8粒,每天两次,18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需间隔3-5天,服用,2个月癫痫不再发作,可将西药减1/4剂量,继续服用2两个月,癫痫不再发作,西药再减1/4剂量,直至西药全部停用,化风丹也根据服用效果减到维持量(每天3-6粒)。注:3岁以下儿童忌用,3岁以上可按每岁1粒的剂量服用(如患儿6岁,可按每天6粒分两次服用)。
难治性高血压又称顽固性高血压,指改善生活方式同时服用三种或三种以上降压药,且降压药包括利尿剂,在服用足够药量基础上,血压无法控制在正常范围,即为难治性高血压。
中医辩证
难治性高血压,中医根据临床表现、疾病的转归及并发症多将其归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痰湿涌盛型和肝阳上亢型是难治性高血压的中医主要证型。
治疗效果:廖氏化风丹具有明显降血压作用,息风镇痉,豁痰开窍,针对高血压病因痰湿和风阳,疗效确切,3-5天血压即可控制到正常范围,且迅速减轻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
服用方法:每次6-8粒,每天两次,18天为一个疗程,血压控制好后,可减量至维持量(每次3-6粒,每天1-2次),疗程间需间隔3-5天。
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瘫,是指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运动功能丧失的一种常见疾病,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类。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
中医辩证
每于受风寒或受潮湿之后,次日晨起即发现面瘫,口眼歪斜,或有头痛,苔薄白,脉浮。
治疗效果:廖氏化风丹祛风散寒,除湿化痰,针对面瘫之病因风寒痰瘀,疗效确切,一个疗程即可解决口眼歪斜症状。
服用方法:急性期每次10粒,每天三次,18天为一个疗程,1-2个疗程即可消除口眼歪斜症状;后遗症期每次6-9粒,每天两次服用4-6个疗程,疗程间需间隔3-5天。
参考文献:
严俊文 张锋 万胜化风丹和安宫牛黄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 遵义医学院 2011 硕士毕业论文
张锋 吴芹 石京山 化风丹对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2 35 (3) 185-188
黄年平 芳香开窍药嗅吸对急性梗死患者意识障碍的促醒作用【J】中国中医急症 2017 26(11)2046-2048
刘亚敏 麝香配伍冰片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脑屏障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 2009 28(6)459-462
贵州万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市万胜隆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