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心理“感冒”了吗?——心理体检应纳入常规
发布于 2021-09-24 12:03
芜湖城东医院
上海市公利医院(上海大学临床医学院)
芜湖院区
心理健康体检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说,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此定义进一步表明,体检工作不能仅仅放在对身体健康的管理,而是要进行全面的健康管理,让心理体检与身体体检并行,全面提升民众健康水平。
一、什么是心理体检
二、心理体检的适用对象
心理体检对象较为宽泛,从年龄分布而言,心理体检可涵盖个体心理发展全部阶段;从职业状态而言,心理体检适用于各职业及自由职业者;无性别要求;从心理状态而言,心理体检的目标人群主要是处于健康状态和不良状态的个体,故心理体检适用于所有参加健康体检的人。
全面的身体体检包括身体的各个部位,心理体检也是一样,可对个体进行全面的360度检查。从纵向来看,心理体检能够实现对个体的心理问题排查、心理健康水平评估、积极心理素质评估;从横向来看,心理体检不但能够帮助个体了解自己是否存在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及严重程度,还能评估个体的性格气质类型、人际关系、婚姻家庭状况等。
医师建议以下人群需定期进行心理体检:
1、慢性压力人群,如公务员、销售、高中学生,存在持续的压力,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
2、高压工作人群,如医生、警察、教师等,长期精神高度紧张;
3、情绪劳动者,如服务行业人员,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
4、慢性病患者,躯体不适诱发负面情绪;
5、新生和新入职者,对学业、职业发展及人际关系感到焦虑,期望对自己的性格、心理特征、职业倾向有所了解。
三、心理体检纳入常规检查的重要性
2018年4月29日,《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会在“2018中国整合医学大会整合健康学论坛”上举行。《白皮书》通过对全国26个省市总计约110.3万城镇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全国26个省市的110.3万城镇居民中,73.6%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16.1%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心理完全健康的仅为10.3%。同时,城镇慢病人群心理问题伴发率极高,心理健康的仅有5.1%。
同时,目前精神病患者已经步入了特困行列。精神病专科医院为患者提供的常规服务项目,完全符合物价部分规定,但由于没有纳入基本医疗保险之内,这些服务项目的费用也得由精神病患者负担,这就增加了患者的个人支付比例。而家庭是人类社会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生活单元,疾病负担是家庭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疾病,它会反复发作、反复住院、疗效不显著。毫无疑问,高昂的药品价格和漫长的治疗过程会产生沉重经济负担,而患上严重精神疾病常常又伴随着失业、残疾等情况,甚至危害家人及社会他人的安全,而这更是会让患者家庭雪上加霜。
四、如何进行心理体检
大致流程:体检者先去专业医疗机构挂号,然后心理医生进行初步评估后会给出相应建议,同时根据体检者的需求安排心理测评,工作人员会在测评过程中给予指导。最终体检结果,出于保密原则,只有心理医生和本人可以查看。体检中发现问题的体检者,心理医生会进行一对一问诊。目前心理体检中,比较常用的心理测量表有以下几种: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本测验的目的是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直到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多种角度,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其严重程度如何。它对有心理症状(即有可能处于心理障碍或心理障碍边缘)的人有良好的区分能力。适用于测查某人群中哪些人可能有心理障碍,某人可能有何种心理障碍及其严重程度如何。
2.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这两个测量表主要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或抑郁症状的成年人,能够较好地反映体检者的主观感受,用于初步筛查焦虑抑郁状况。
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该量表多适用于一般人睡眠质量的评估或睡眠障碍患者,用于反映最近1个月的睡眠情况。
除了有意识地去做心理体检,日常生活中大家还可通过定期运动、合理饮食、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来防范心理问题。一旦出现连续两周提不起精神、睡眠不佳、胃口差、与人冲突多或出现心慌多汗等躯体不适,就需要到精神专科医院就诊。
本文转自:诗城心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