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放养式”教育到底该怎么做?

发布于 2021-09-24 12:34

“双减”政策的出台,打击了教育培训机构,也向家长释放出不用辅导作业的信号,实施了近一个月的“双减”,从数据上,起到了很有效的成果。

98.2%的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

72.7%的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

校外培训减负方面,根据共青团中央对511043名家长的调查,“双减”政策实施之后,72.7%的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中等收入群体缓解比例更高。

但是“双减”减去的是孩子不该承受的负担,家长不该去完成的作业,并没有减少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肯定不是“双减”政策的初衷,而且“放养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我们也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放养式教育到底该怎么做?

所谓放养,就是让动物离开人类的掌握,脱离家庭养护、圈养,回归到大自然中,让它们更具有本质的生存状态。

而放养教育,就是尽量让孩子们能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一点的地方进行感性及理性的练习及指导。

其实,“放养”并不是不教养,有的父母把“放养”当“放任”,整天忙于工作、事业或打工赚钱,为孩子提供的只是生活上的保障,而对于孩子的内心世界一概不闻不问。

如今我们尽量避免封闭式、隔绝式的“圈养”,也应摒弃无拘无束、放任自流式的“放养”——这都易导致孩子的合群性、合作性缺失,很容易形成“问题儿童”。

“放养教育”中父母如何引导孩子?

有认可

孩子进行活动时,给些正面准确的鼓励,让他们的行为得到正确取向的信号,这是认识教育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就是认定教育。

认定教育是人生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认定的好坏,会影响孩子们以后的行为取向,甚至可以决定孩子们一生的命运。

有制约

要对危险的状态进行制约,出现危险状态时,制约、制止都是必要的,孩子们年龄小自制能力差,他们需要一定的看护,甚至是保护状态都是可以的。

有示范

是指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行为、语言、操作等不规范的时候,老师及家长要给孩子们做示范。示范的次数、快慢不能千篇一律,看孩子的接受能力而定,如果老师及家长做示范时,一定要准确规范。

有提示

在孩子们的活动中,要不断给他们具体、有效、细节的提示,但前提是自己看法必须准确。

而且在一些父母的眼睛里,总是希望孩子是快乐可,但快乐只局限于玩,学习、求知成了苦差事。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孩子探求知识,探求科学奥秘,了解他们自己未知的世界就没有快乐了?当然不,孩子在求知的过程中,只要用对的方法,所获得的成就感和快乐,在成长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对于学习的兴趣,而并不是一味的把学习和苦闷画等号呢?

No.1

不要用奖赏作诱饵 

做法

当孩子帮助大人完成了一些家务劳动后,可以象征性地给他一些奖励,但是这种做法不宜用在学习过程中。

  提示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通过物品或金钱作为刺激,只会减弱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使得孩子把学习当作一个任务,而不是一件充满乐趣和惊喜的活动。事实上,只有当孩子对一件事情由衷地感兴趣时,他才能学得又快又好又开心。

No.2

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

做法

父母应经常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世界上的奥秘,但同时也应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就站在他的身后,在他需要的时候能够随时提供帮助。

  提示

父母一些无意识的做法可能会阻碍孩子自学的脚步,如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常会忍不住说“你这样做不对”。

事实上,虽然孩子在独立探索的过程中有时会绕些弯路,但这正是他必经的学习之路,而这些挫折能更长久地鼓励孩子的学习热情。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自信,能帮助他继续前进。

No.3

与孩子分享学习热情

传说

当父母着迷于一场比赛、一门艺术、一项科技成果甚至是一盘拿手菜时,别忘记了让孩子一起分享你们的喜悦。

如果父母刚读了一篇好文章而感到兴奋,也应该把自己的兴奋感受告诉给孩子,让孩子知道到底是什么让大人们如此高兴。

  提示

由于孩子还小,还不能充分感悟到其中的奥秘,但是这样做至少能让他感受到大人在学习时的热情,这样做还能向孩子传达一种信息:大人也喜欢学习,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

No.4

能随处接触书籍

传说

不要将家里的书籍束之高阁,而是应放在孩子随手可及的地方,餐桌、床头、沙发靠背甚至汽车后排座位上。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给他一些旧报纸、旧杂志玩,任由他把它们撕得七零八落。

最好,固定一个看书或讲故事的时间,让阅读成为一种家庭生活习惯,并且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快乐。

  提示

经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如果孩子随处都能接触到书籍,那么他的阅读兴趣就容易被激发。所以,在孩子身边放置不同种类的印刷品、报纸、杂志、书籍、辞典等,是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好方法。

No.5

从兴趣爱好着手

做法

如果孩子迷恋恐龙,就经常带孩子去自然博物馆,或者到图书馆为他借一些史前动物画册,适当的时候还可以买一些模型玩具,随时在家里上演“侏罗纪大战”。

孩子的兴趣特性需要妈妈从婴儿期开始培养和捕捉,最简单的方法是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外界事物,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

  提示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迷恋一些冷僻的知识而感到失望或担忧,可能这种独一无二的爱好恰恰能维持得更持久。

美国芝加哥大学针对天才运动员和天才艺术家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这些人的共同之处在于,他们的父母很早就认可他们的特殊爱好,并且尽最大可能地提供帮助。

No.6

玩具不必太多

做法

什么玩具是最适宜孩子的,答案很简单:只有被孩子尽情玩过的玩具才是最好的。

  提示

这样做,对锻炼孩子的手眼配合,还是协调能力,或是激发想象力,还是增长相关知识,能实现物尽其用。

No.7

多提有质量的问题

做法

为了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向孩子提问题时,应注意问题要有质量,要涉及细节,这样才能让孩子从纷乱的世界中挑选出他感兴趣的人或事,并讲述出来,这也是帮助孩子学习的方法。

此外,不要因为有些问题自己不知道答案就回避。其实,这时候正是向孩子示范学习方式的最佳时机,可以带着孩子一起查字典、上网、逛科技馆等,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了解获得答案的方法。

  提示

如果想让孩子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不要总是用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去烦他;

其次,也不要为孩子能回答出正确的答案而欣喜若狂,为了重温这种快感而一遍遍地不停地重复问这个问题,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厌烦。

THE END

本文章为芝麻育儿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载:请微信后台回复“转载”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