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到底经历了什么?(二)

发布于 2021-09-25 23:38

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面包

知识点

马克思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谈到:“为了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我写的第一部著作是对黑格尔法哲学...”,他本人坦言,那是物质利益难题。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让马克思如此苦恼?

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到底经历了什么?

(二)林木盗窃法

书接上回,如果说出版问题是精神领域的问题,那么林木盗窃法就是现实问题,是贫苦人民生死攸关的现实问题。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的论文中,马克思直接探讨了物质利益及其同国家、法的关系,并且公开的捍卫劳苦群众的利益。
早在1821年6月,普鲁士法律就规定了有关盗窃林木的刑罚。后来又不断进行补充,来维护林木所有者的权力。但是,林木所有者还觉得不够严格,他们要求把捡枯木枝也列入盗窃林木的范围。

受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贫苦大众在冬天只能靠烧柴火来取暖。

马克思就在自己的文章中对这种无理的要求进行强烈的反抗。

01

习惯法的角度

自古以来农民就有在森林里捡枯树枝的权利,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法。因为农民地位低,他这种权利不具备法律形式,但是是合法的,与法律程序并不抵触。
而相反,林木占有者看似是合法的要求自己的权利,实际上他们是不合法的,因为这本质上是压迫贫苦人民的封建特权

02

概念分析的方法

林木所有者占有的只是林木本身,但是枯树枝从树上掉下来,他就不属于树木了,不能算是他们的财产。

03

利用自然现象来辩护

马克思把枯树枝比作自然界的穷苦,把枝繁叶茂的树木比作富足。枝繁叶茂是你们有钱人的,那么这个自然界的贫穷就是贫民的财物,这是自然的馈赠。
马克思在这个时候还是站在黑格尔哲学的立场之上,认为现实看到的这些东西并不符合国家的理念。
但是,马克思意识到,社会的等级结构是由物质利益决定的。谁占有大量的物质财富,谁就能有更多的发言权,就能维护自己的利益。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