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雍正没有继位,而是八贤王,清朝会有怎样的结局?
发布于 2021-09-25 23:34
对于康熙晚年的弊政比如吏治腐败,国库空虚,人事废弛,聪明能干的老八胤禩难道就不知道?很多人通过胤禩的为人处世来断定他不会如同雍正一般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在是太过浅见了。在这里,有个基本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首先掌握权力,才能进行新政和改革。
康熙不止在一个场合说明朝政存在的状况,皇子们参与政务,对时政的弊端了解不可谓不够深入,对改革新政的认识不可谓不够深刻。如果,手中没有政权,那么所说一切都是枉然。
康熙在世说,要寻求一位“坚固可托”的皇子来当皇帝,以保大清永世太平。
如果翻开真实的历史,你就会发现,老四胤禛在康熙在世的时候并非是以一“坚固可托”的形象示人的。
胤禛早年心性急躁,悠然闲散,是一个备受康熙冷落的皇子。有一些史料可以证明:
一是关于爵位加封事宜。康熙三十七年,三次亲政葛尔丹后,康熙皇帝对皇子们进行爵位加封,老四胤禛处于十分尴尬的位置,皇八子胤禩以上的皇子都得以加封为贝勒(皇三子以上都已经封王,而老三胤祉只比胤禛大一岁)。有大学士建议对他们都封王,康熙说到:朕对诸阿哥观察良久,四阿哥为人轻率,七阿哥赋性鲁钝,朕意决,你们不要再请奏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老四根本还没有入康熙的法眼。
二是老四胤禛的性格问题。康熙曾对皇子们有评语,对老四胤禛的评语是“喜怒不定”,这件事被记入到皇子们的档案之中,老四胤禛为此十分恼火,在经过十年后,上奏取消该评语,康熙方才应允。但是,从雍正登基后的种种表现来看,他的性格并没有因此有所改善,应该是老四胤禛在康熙面前隐瞒了许多性格上的弱点。
三是参与有关政务情况。康熙为了磨练皇子们的行政能力,经常交给皇子们差使。作为第一方阵的老四胤禛,似乎很少被派与差使,在现存的档案文献中,很少看到他参与军国政事的记载,想必老大老三和老八老十四而言,少之又少。现存满文朱批奏折4千多件中,关于老四的单独奏本几乎没有,康熙独批给老四胤禛的谕旨也几乎没有。这些情况表明,康熙实际上是冷落了老四。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四胤禛似乎就是一个松散闲人,他研究佛经,专心诗画。丝毫没有表现出坚固可托的形象。这是不是可以反证所谓老四胤禛继位就可能实现改革新政的论断呢?
反观老八胤禩就不同了,他才能卓著,参与了很多军国大政,比如处置索额图,管理朝廷部门等,甚至,老四胤禛的亲弟弟老十四胤禵,在于康熙的沟通中关于大政事务都多得多。
另外,在雍正重要谋士戴铎书启中,戴铎给出的夺嫡“三策”中,孝心康熙,搞好皇子们的关系,启用府邸旧人为官等,前两条是彰显孝义和兄弟和睦的,胤禛如何展现坚韧坚固之性格呢?反倒是老十四胤禵,受任抚远大将军王,平定和稳定西藏,展现出他的文治武功和雄才大略。
以上的这些论述,已经远可以否定那些所谓胤禛继位就能大刀阔斧改革和推行新政的论断了。除非是胤禛可以隐瞒欺骗了康熙皇帝,否则,康熙如何将江山交给他这样的人?
那么老八胤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康熙三十七年,胤禩与胤禛同时封为贝勒,而那年,老八胤禩只有17岁,是加封贝勒之中最年轻的皇子。康熙皇帝喜欢外出巡游,而胤禩则多次被指定留守京城,处理政务,在于康熙皇帝的文书交往中,老八胤禩的批奏位于前列。
老八还获得康熙信任的两个重要人物的举荐,一个是康熙的哥哥福全,另一个则是李光地,这两个人对于胤禩的评价和举荐从来没有改变过。康熙四十二年,胤禩只有23岁的时候,福全就主张废黜太子胤礽,立胤禩为储君。
更为重要的是,一废太子之后,康熙实习公推太子,胤禩以绝对优势获得朝野诸王大臣的举荐,这次具有民主特色的推荐已经足以说明胤禩在诸王大臣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康熙皇帝虽然对胤禩进行了打击,但是不久又恢复了他的爵位。当时康熙给出了三条理由其实细细一想根本就站不住脚。
如果公推太子都不能满足康熙的意愿,那么还有谁符合康熙所谓“坚固可托”之人呢?老八胤禩虽然号称“八贤王”,但是他才能突出, 声望极高是受到康熙及雍正大力肯定过的。
很多人以他太贤,怕得罪人,处事圆滑来断定他就不是一个敢于改革新政的皇帝,这未免有些牵强。而这一切的前提在于皇权并没有掌握在他的手上,一旦他掌握了皇权,谁又能断定他不会进行改革和推行新政呢?
雍正的新政和改革始于雍正本人吗?
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却被很多人忽视了,我们知道雍正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新政,包括: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军机处的设置,清查亏空,改土归流以及养廉银制度等等。
那么,这些改革和新政真的始于雍正登基之后吗?非也。
摊丁入亩,是在康熙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这项政策的基石在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后就开始了的,到康熙五十年左右,为了彰显康熙皇帝的仁爱,对摊丁入亩政策的推行更进一步,到雍正朝时,只是更加规范和明晰。
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项政策连同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本是河南田文镜首倡,意在废除士绅阶级的特权,但是请注意,雍正在实现这项政策的时候,目标对准的却是不法士绅,对于那些守法的士绅,雍正是持保护态度的。
清朝番库亏空。这项政策在康熙年间就已经展开,老十三胤祥曾是清查番库的得力战将之一,雍正上台后,只是将清查番库亏空推向深入而已。
设置军机处。最初设置军机处是因为西北战乱的问题,最后演变成皇权集中的最高表现形式。试问,西北战乱,国库空虚,粮草调度困难,难道胤禩就想不出这样的法子来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对于从政经验十分丰富的胤禩来说,只怕一继位就有可能设置这一机构,只不过可能不叫军机处罢了。
改土归流。这是一项民族政策,目的是有效统一和管理少数民族地区,我不相信老八胤禩办不到。
综上,这些改革或者新政并不是始于雍正,有的在康熙早年就已经开始了,有的则是到了雍正那个时代自己就暴露出来了,比如养廉银制度,无非是雍正对这些事务进行了总结,然后进行了推行,再比如清查番库,康熙年间就已经开始,如果拟定了一定的政策,让库银回笼只是快与慢的问题,而绝非是老八为了拉拢人心就放任官员们私借库银不还了,他可以命令官员们分期还款啊。
改革或者新政都是依照形势变化而进行的,若是积弊太深,导致皇权受到掣肘,那么,任谁当皇帝也要壮士断腕,铁腕改革了,像老八胤禩这样精干的皇子,难道不懂这点道理?
所以说,老八胤禩要是继承皇位,我可以肯定的说,改革和新政肯定是必须要推进的,因为形势所迫。只是手段和方法可能不像雍正那样操切急躁硬着陆,也许就是软着陆了。大清的命运不难猜测,至少不会倒退。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网络,全部转载,内容未经核实,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