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留美心理学博士写给女儿的信,解读人生7个关键词

发布于 2021-09-26 07:10


作者:彭小华

来源:彭小华爱闻思修

(ID:lovg-youyou-930



 
注:这是六年前女儿去英国上大学时,我写给她的信。当时,我们在书房的同一张书桌上相对而坐。她整理她的资料,我给她写信。她知道我在给她写信。她说不可以口述吗,我说不,我怕我一开口就要流泪,而且我也想为我们生命中这个共同的重要事件留下一个文本,以便日后阅览……
如今,她已经研究生毕业、工作大半年了,工作中积极进取,是受欢迎有价值的员工,人际关系良好、生活态度积极昂扬。她超预期实现了我的培养目标。她很愉快,我很欣慰。
此时,我正在翻译美国听力与言语科学家、自闭症、多动症临床医生、范德比尔德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史蒂芬.卡马拉第的《直觉父母》一书,我一边翻译,一边以自己养育女儿的思考和实践与他的养育目标、养育方法对照,多有共鸣,无比庆幸,无限感慨;同时,我也想到咨询中碰到的痛苦的父母、痛苦的孩子。
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放手、直到完全放飞孩子的过程。放飞孩子,作为母亲,有无限的不舍,但是,这对孩子、对自己都是最值得庆幸的事情;如果无法放飞,孩子不能独立,妈妈脱不了手,那对母子双方都是不堪承受的痛苦。
当然,独立、放飞是结果,中间则是孩子从小到大近二十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协同努力。努力是必须的,但不一定所有努力都有好的结果。如何保证好的结果?养育者本身要身体力行,“强身健体”,同时,培养孩子需要战略目标、系统规划、有力执行、良好配合、各方面的资源组合,以及一些运气,或者,上苍的保佑。
 

亲爱的女儿:
明天你就要离开家,离开我,到万里之遥的异国上大学。我有淡淡的不舍和依恋,更多的是浓浓的欣慰和释然。
这一天,我期盼已久。
我当然不是盼着你离开我,但我一直盼着你的成长。这个“一直”,要追溯到你的出生伊始。
其时,正是我的世界急剧动荡、对未来充满不确定的惶恐的时候。在那个阴郁的秋天的午后,我躺在手术台上等待你的诞生,满怀愁思,泪水大滴大滴地滚落:我怕我没有能力提供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受教育机会。
你知道我一直工作、学习都很勤力,但你也许未必知道,你是我强大的动力:我决心让你过得不拮据、没有经济压力,能够提供你良好的教育,满足你不太奢侈的要求,以及想要你感觉到安全,希望自己可以以身作则从而拥有教育你的资格,堪为你的典范。我希望我没有做得太差,我还会继续努力。

今天,如你所愿,也如我所愿,你要上大学了。我可以告慰自己,也可以无愧地面对你的是,我生育了你,我养大了你,我基本完成了我作为母亲的责任。到今天,我可以说,十八年前的担忧被成功地克服了,我持续十八年之久的担忧释放了——我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付出和隐忍都是值得的。
从情感上讲,我当然不舍得你离开我,希望你日日夜夜、分分秒秒在我眼前。我享受和你在一起的时时刻刻。在你未成年的岁月里,陪伴你,是我日程上的第一要务。那时候,我尽量少出差,即便出差,也总是尽量缩短行程。我固执地认为我不能和你分开超过十天半月。
我怕我的长时间缺席会给不好的思想和情绪在你头脑里留下足迹,怕你有烦恼和不知所措时没有合适的人可以倾诉。你中学之前,如果有所应酬,我也尽量在你睡觉之前赶回——我想在你睡觉之前跟你说说话,听听你在学校的情况,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你,这样,我才能安心。

离开你,我有挥之不去的依依别绪,但是,我更欣慰于你的成长。你已经长大了,你有你的道路要去独自行走独自探索,你有你的理想和前程要去追求去实现,不论我多么地愿意为你遮风挡雨,我也只能选择放飞你,殷殷地看着你,朝远处飞去,带着我所有的关心、祝福和祈祷。
即便有你离开后的怅然、系念,为了你能够安心在外,我也会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把精力用于进一步发展自己和追求自我的成长。在你成年前的岁月里,陪伴你抚育你,尽心竭力做好母亲,是我生活的中心;你走后,除了安排好自己,尽心竭力做好女儿,将是我新的第一要务。当然,如果机缘合适,我希望可以为社会为需要的人,更多地奉献。

我欣慰于你即将开始新的人生旅程,一个崭新的世界即将呈现。就像我一再说的,从此以后,你的人生的航舵将由你独自掌握,很多的决定将由你自己做出,你要独自去履行你的选择,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不论成败苦乐。如果说在你十八岁以前,我先后抱着你、陪你爬、牵你走到一步步让你独自走,从凡事代劳,替你做决定,到逐步让你参与落实决定,到让你参与讨论决策,到我参与你的决策讨论最后由你自己决定,未来,我可能更多地是在你需要和要求的时候,跟你一起讨论你的决定,贡献我的经验和观点,有时候,恐怕只是听你告诉我你的决定。这个过程,是一个随着你的成长而逐步放手的过程,是一个一步步让你走向独立的过程。
看着你一点点长大,逐渐有自己的思想和好恶,甚至有不愿意跟我分享的秘密,我是最喜悦的那个人——这意味着你的成长你的独立,相应地,也意味着我作为母亲的责任的弱化。不仅你对于我要断奶,我对于你也要断奶。你越来越不希望我给你主意为你决定,我也越来越学会控制自己对你的不放心,以免延误了你的成长。
独立、自为、自强、自在,是我从青少年至今的关键词。
独立就是不依靠任何人,包括经济的、情感的、心理的、精神的诸多方面。我的经历告诉我,在任何方面依靠任何人都是被动的、不安全的。唯有独立才能自主,才能维持自己的尊严,否则就可能受制于人,从而尊严不保。对我来说,做人的尊严具有至高的重要性。没有尊严,生命就没有价值和意义。
自为,就是self-made,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努力来获得生存能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自强,就是自己承担自己人生的痛苦与快乐,独自面对自己人生的任何困难和挫折,绝不委过于人,不让自己成为社会和任何人的负担。
自在,是在独立、自为、自强的基础上,获得的一种心理状态和精神境界,自己的福乐不依赖于任何外在于己的条件(包括人于物),内心笃定,外在的风雨雷电,都不能干扰内在的风和日丽。
在我的名片背面,印着我的另外三个关键词:爱、宽容、宽恕。如果说独立自为自强自在针对的是自我,代表我对自己的要求,那么,爱宽容宽恕则是我对待与他人关系的原则。
爱是我对待一切人的基本态度。爱的对象首先是自己,因为爱自己,就要爱他人,爱他人是爱自己的条件。因为爱,就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推己及人,既然自己不能免于缺陷,那么,对于别人的缺陷,何妨以同情心和怜悯心看待?因此,也就有了宽容。宽容的意思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够为别人的优点长处鼓掌,也能够包容别人的不足,尤其是他人针对自己的不好的行为,而且,能够不受别人的不好处的影响,以同情之心、善意之心去解释别人的行为,回报以自己认为正确的言行,而不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有人也许奉行“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我倒赞成“以德报怨”,责己而不责人,任何有意无意的恶的行径,引起的不是我的仇恨和复仇的激越情绪——在我看来,当一个人内心有这些情绪,当下就堕入了地狱。这绝不是爱自己,而是对自己的真正伤害。因此,仅仅宽容是不够的,还需要宽恕。
人间wz
人间文字。泛文化批判。
29篇原创内容

从小,婆婆就教我一句话: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又说得饶人处且饶人。饶人不仅指不记恨不报复,还指宽宥、原谅别人的不当、恶劣的言行。宽恕有时候被认为是没有原则,是软弱。但是,我的经验恰恰相反。
一个人只有怀有极大的仁爱之心和内心的强大,而不是因为恐惧、畏惧,才可能说得上宽恕。宽恕是有还击的力量而放弃还击,而不是因为没有力量才被迫忍气吞声。在你还很小的时候,我已经跟你分享这些价值了,你也一定程度上吸纳并落实在你与他人的关系中。当你说你自己因为原谅、因为放弃报复而觉得海阔天空时,我为你欣喜不已——这意味着你会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少的人际摩擦和人际摩擦所致的大量烦恼。
当然,你知道,我的意思绝不是放弃自我的权利,或者说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不作为。相反,我强烈主张要清楚自己的权利,并且要使用包括法律在内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正如我强烈主张不去侵害别人的权利。法律意义上的自由是基本的自由,遵守法律是维护自己自由的前提。而当自己的法定权利受到威胁和破坏时,不是寻仇复仇,而是诉诸于法律。也正是在基于这样的观念,我一直希望你要有法律意识,要学习一些法律常识。
记得你在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气呼呼地回家了。在你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时候,同坐的同学恶作剧地把你的凳子挪开了。你说幸亏你坐下的时候先摸了一下凳子,要不然就该跌坐地下。然后,你说你要报复。我表扬了你的警惕性,也认为同坐同学的行为很危险。但是,我说如果你真地摔倒了摔伤了,那么,他是要负责的,而尽管作为未成年人他负不起责任,但他的父母作为监护人是必须负责的。我说如果你让他摔伤了,作为你的监护人,我也是一定要负责的,而既然你明知道他做的不对,那就不要重复他的做法了。如果你气愤难平,你可以要求他道歉,甚至也可以向老师举报他(我建议最好不要,给他留个面子),但是,一定不能报复他——道理上你想通了,但是情绪上没想通,最后我说我不允许(对不起,请理解,我使用了家长权威)。

是的,在你成年之前,我偶尔会动用家长权威。大多数的事情,我都会跟你商量,提建议,提供你认识和思考的参考,但是,对你有些显而易见的错误和对你或短期或长期有害的事情,我还是会坚决地明确地说不。
以后,我想我不再有这样的权利,也不应该再有这样的权利了。它们随着你年届十八岁而终止。未来,作为一个法定的成年人,你和我一样是独立的人了——即便、虽然你在经济上还依靠我。我将完全以对待与我相对的另一个独立生命个体的态度和方式对待你。对你来说,好处和坏处都有。好处是,你有决定和行为的自由,坏处是,很大程度上,你必须承担所有决定和行为的后果。能否承担责任和决定的后果,在我看来,是一个人成熟度的标志。
不管我们是否喜欢,是否愿意,这一天就这样不期而至。那么,让我们一起学会去适应情景、角色的变化,在未来的日子里,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潜能,让生命之花开得灿烂、精彩、充分,让人生过得饱满、有趣、有意义!独善其身是起码的要求,兼善他人兼济天下,则是更大的造化和情怀,是生命更高层次和意义的展开,是值得追求的目标。
我想跟你分享所有美好的价值,限于篇幅,提到的只是其中很少的部分,至于我未在这里写到的,大多我在过去已经或多或少地谈到过,概而言之,我希望你倾向于真善美,就向向日葵之倾向于阳光;我希望你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不仅圆满完成自己的事务,还能够帮助他人,能够对所在的集体有所贡献,群体能够因为你的存在而有正面的不同;我希望你专心读书,勤于独立思考并向老师同学请教;我希望你是个优秀的学生、合格的公民,“勤以养生,俭以养德”,把节俭当成美德和能力;我希望你是一个清楚自己目标和责任,权利和义务,以自己的行为为自己负责,为家庭、为社会负责的人。
我们会分开一长段时间,游子远行,不能千里相送,唯有依依话别,而纵然山水远隔,我们仍然心心相印。我知道你会做得很好。我对你满怀希望,也满怀信心。
自由、快乐、美丽地飞翔吧,飞出自己的天际,飞出自己的霞光满天!
 
爱你的妈妈
2011年9月18日
彭小华,博士,旅美独立学人,关系-交流研究者。专注养育与家庭关系、临终与死亡心理文化研究。国际注册高级婚姻家庭指导师。REBT(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心理咨询&治疗师。台湾罗大猷2018年翻译金签奖得主;FT中文网、《中国新闻周刊》撰稿人。担任多家创新教育组织理事、顾问。



▍往期回顾
美国教授的家教原则:有爱,有趣,又有规矩
曾经患上抑郁症的高中生:家长们的不理解,会把很多孩子推向人生的深渊
马友友母亲卢雅文专访丨顶级音乐家背后的推手
华人教授:斯坦福师生吃饭时,谈论的都是什么话题?
10年心理学专家直亲子沟通之痛:你可能总是正确地伤害到孩子


看更多文章
鲁稚的阳台
鲁稚,作家。著有《平凡的孩子也有春天》《没有不会写作的孩子》《三年能走多远》等十余部家庭教育著作,及《你不来我也等》《正在消失的物品》《准备发芽的树》等十余部散文、随笔、寓言集。
363篇原创内容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鲁稚的阳台】精选好书好物,每日上新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