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导师讲系统排列六:系统排列解读抑郁症状

发布于 2021-09-26 13:33

刘鹏导师讲系统排列

“系统排列到底是什么?”系列六

01

“记坏不记好”

我们为什么很难感受到持续的幸福?

如果一天中发生了十件事情,其中九件都是令你开心的事情,但有一件是丢脸的事情,当你晚上躺在床上,盘旋在你脑海里的,始终是那件带来失败感的事情:“我今天真不应该说那句话!”,“我今天一定是脑子短路了才会那么做!” ...为何开心的事情都难以掩盖令人感到挫败的事情呢,因为我们头脑的运作机制就是:“记坏不记好。”

“记坏不记好”的大脑机制是符合进化论的,它能够让我们避开危险,存活下来,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获得更大的社会成功,同时也衍生出一个问题:我们很难持续性地感受到幸福。

假如让父母说出一个孩子的优点,父母们大多会抓耳挠腮苦苦思索,但是如果让他们数落出孩子的缺点,父母们大多可以滔滔不绝百尺竿头;反之亦然,我们对原生家庭的记忆,总是停留在那几件令我们难以下咽忿忿不平的事情上,而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美好瞬间却仿佛天狗吃月般的被吃掉了。

原因就在于我们所经历的负面体验会直接刺激头脑释放压力激素,并形成长期记忆和发展出自我保护机制。比如一个孩子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出了丑,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嘲笑所带来的压力和痛苦感受很容易让一个人终身都惧怕当众发言。

积极正面的感受则很难直接进入长期记忆,它们会进入大脑的缓存区,在反复刺激下才会被储存形成记忆。所以高兴自信的感觉,很快就会过去。一个孩子要形成一个正面的自我认知比形成一个负面的自我认知,要困难的多。

“记坏不记好”的脑神经回路所累积的压力激素是导致抑郁症状和心因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北大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的报告揭示:很多优秀的年轻人患有抑郁症,甚至产生强烈的自杀倾向。有些乐观开朗事业有成的年轻人,突然有一天就做出异常行为甚至自杀,所以抑郁症状和一个人是否优秀的关系不大,而和一个人内在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人生的意义感有直接的关系。

02

系统排列解读抑郁症

医学数据统计抑郁症近20年暴涨了120倍,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疾病,没有人对抑郁症有绝对的免疫力。现实中人们的刻板印象认为只有性格孤僻,敏感脆弱的人才会患上抑郁症,其实那些看起来开朗乐观,交友广泛的人也同样有患上抑郁症的风险。

青少年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国家卫健委关于青少年抑郁的数据显示,我国约有3000万17岁以下的青少年受到情绪压力和行为障碍的困扰,青少年抑郁的检出率为24.6%,也就是说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孩子可能存在抑郁症状。青少年的抑郁发作很多是由于家庭关系的断裂所引发的。

得抑郁症的孩子,往往都是好孩子。很大比例成绩优秀的孩子,海内外名校的孩子人生按下暂停键,青少年抑郁症孩子的易感群体是:敏感、自省、自我要求高、完美主义的孩子。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期,人们甚至都搞不清楚抑郁症究竟是不是一个病,因为抑郁症更多表现为一种现象学,而非病因学,造成抑郁症的成因尚未能够被彻底阐明,但有一个主流共识,抑郁症是遗传、精神动力、家庭环境及社会环境之间共同作用的结果。

很多抑郁症的患者在系统排列的工作视角下有了明显的改善,我们总结出系统排列的视角下容易引发抑郁症状的几个主要原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壹·身心创伤引发的负性思维方式

外在突发的引发人们极大精神压力的创伤性事件,童年时期所感受到的长期情感忽视,言语虐待,身体虐待等创伤性成长经历,亲眼目睹父母之间的恶性伤害事件都有可能引发抑郁。

创伤性事很容易让人们形成自我否定的负性思维方式是导致抑郁症状的根本原因。经历身心创伤的人们通常会认为“我真是太糟糕了,他们才会这样对我”,“都是我的错,事情才会变成这样”,习惯性的自我谴责和挫败感是导致抑郁症状的首因要素。

贰·内心父母位置的空缺

从系统排列的个案来看,导致抑郁症的一大内心机制是人们内心父母位置的空缺。很多人一直生父母的气,想要父母有所不同,无法理解父母怎么会如此对待养育自己,很多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的内心声音是:“我妈怎么能这样对我!”

叁·堕胎流产

堕胎流产不仅会对女性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对伴侣关系有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引发抑郁症的一大原因。

堕胎是对“爱”的否定,是拒绝给予及拒绝接受的表现。失去孩子的女性往往会产生罪恶感和空虚感,她们懊悔、绝望甚至有自杀的冲动,人们可以用压抑或否认的方式来淡化失去孩子的伤痛,但内心深处的自我攻击和自我谴责却无法停止。系统排列的工作中,当被堕胎的孩子以“代表”的方式在场域中呈现时,父母们看着堕胎的孩子通常会感受到巨大的痛苦和内疚。

失去孩子会让人在心灵深处无意识地自我惩罚,压抑下的悲伤经常以其他方式在生活中表现出来,例如身体疾病,抑郁症,金钱损失,无法成功等等。

肆·亲人离世

抑郁症所表现出来的失去活力,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甚至僵化的生活状态,很多时候是因为无法接受亲人的离世或认同了某位去世的亲人。

中国家庭经常出现老人过世,父母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和工作而故意隐瞒,孩子没有能够在内心完成接受祖辈去世的事实。

父母至亲的突然去世对孩子而言是巨大的刺激,很多父母过世的孩子根本哭不出来,不是因为他们不懂事,而是因为他们太爱父母,为了保护自我机能,身体情绪自动进入了一种冻结麻木的状态。

当家里有人过世,大家因为巨大的悲伤从来不去提及这件事情,压抑下的情绪就埋下了抑郁的种子。很多抑郁症状不是因为经历了悲伤的事情,而是因为悲伤的无法表达。

03

系统排列在改善抑郁症状方面的支持效应

刘鹏导师

中国实战派系统排列督导师

逾万排列个案淬炼“个案高手”

传播心理健康、家庭祥和的系统排列智慧

刘鹏导师: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少不了药物,心理和生活环境三方面因素形成的闭环。祥和之旅每周的系统排列工作坊都有很多抑郁症的议题和被诊断为抑郁症孩子的父母来参加,在大量的个案反馈中,我发现系统排列的工作对抑郁症状有显著的支持效应。

1 疗愈画面

系统排列工作中的疗愈画面对人们的深层心灵会产生积极正向的影响。因为我们的未来往往首先是一个内心画面的建构,继而在生命中逐渐显现的过程。

2 神经可塑性

神经的可塑性来自于体验,塑造我们大脑的是体验而非知识,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而言,我们在系统排列中感受到的美好体验持续几十秒后可以内化重塑我们的脑神经回路,所以在排列工作中的那些爱和感动,满足和感恩,都会让我们的脑神经回路联结到更多幸福的感受。

3 内化积极体验

系统排列的工作模式中我们的思考认知处于接纳-转化-创造的模式。学会接受生命中无法预料和无法掌控的事情,以不同的视角重新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思考如何能够将生命中的意外转化为支持的力量,构思未来会发生的喜悦,不再因为恐惧而驱逐痛苦,内化满足和爱的感受,都是排列工作的重点。

4  青少年抑郁的家庭治疗

青少年抑郁症的个案中,永远需要把父母和家庭因素纳入思考半径。青少年抑郁不是一个单一的症状,其背后是需要克服的社交恐惧,需要修补的亲子关系,需要成长的父母和一个个需要疗伤的家庭。

原生家庭的影响是青少年抑郁中无法回避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孩子是最容易吸收整个家庭困难的,一个家庭生病,只治疗家里的孩子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家庭中,代际传递的不仅有父母的基因,更有夫妻关系的恩怨,父母自我成长中的阴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

我们希望透过对整个家庭的排列工作,能够让孩子轻松一些,快乐一些,自由一些。抑郁症的孩子们真的不是懒惰,固执或不够努力,而他们的求助,最需要被父母看到。

以上只是我们在过往对于抑郁症状议题的排列工作所总结的一些心得和感受,但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有内在的生命动力,疗愈发生在每个人得到理解的片刻,而所有的排列师,都会始终坚定地走在对人的深层理解和疗愈的道路上。

刘鹏导师国庆“双拼节”课程信息

10月1日-4日

系统排列初阶课程

10月5日-7日

系统排列督导课程

祥和天下·刘鹏系统排列学院

系统排列文化传播

排列师专业弟子班

组织系统排列导师班

企业系统排列咨询服务

家族系统排列个案工作坊

系统排列助人艺术工作坊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