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换届选举新政策,任职资格不再由选票决定,10月开始村干部将会逐步取消
发布于 2021-09-26 16:47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
众所周知,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广大农民群众能否快速脱贫致富,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如今,村干部的换届机制由3年一选变成了5年一选的同时,也发生了新变化。如果出现这6种情况,即使选票再高也没有任职资格。
拉票贿选的候选人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实施了很多建设性项目。一些候选人看到其背后巨大的利益,动用各种“手段”拉拢民心,并许下很多“承诺”,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贿赂村民。这种候选人的选票再高,核实后也无法当选村干部。
纵容、勾结黑恶势力的候选人
近两年,随着我国“扫黑除恶”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民的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黑恶势力”不仅是社会不安全因素的存在,更会对农民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威胁。因此,这种候选人一旦被检举,经核实无误,即使选票再高也不具备任职资格。
有“污点”的候选人
存在酗酒、赌博、斗殴等行政或者刑事“污点”的候选人没有参加竞选的资格。如果以因为背景调查存在漏洞,导致这种候选人出现在村干部的选举队伍中,一经核实,即使选票再高也无济于事。
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的候选人
在村干部的竞选过程中,一些候选人为牟取私利采取“作弊”手段,贿赂监管选举的工作人员让自己成为票数最高的候选人。这种行为不具备合法性,一旦被举报核实,这种候选人即使选票再高也不能担任村干部。
威逼利诱、威胁恐吓的候选人
这种情况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农村地区较为普遍,为了保证自己的选票最高,一些候选人在选举前会走街串巷,强行要求村民选举自己成为村干部。甚至在选举当日派人在沿途对村民进行威胁和恐吓。一旦发现这种行为,村民可以联系当地相关纪委部门进行举报。这种候选人的选票即使再高也无法担任村干部,根据情节严重还将被视为违法行为。
收回票数高于发放票数的候选人
在当地选举村干部时,但凡年满18周岁的村民都拥有一张选票。一些候选人为了能当选村干部伪造数据,出现“一人多票”的现象。但是,每一次村干部换届选举的选票数量都是固定的,收回票数一旦高于发放票数,说明其中一定存在“猫腻”,有伪造票数的嫌疑。因此,这类选票是无效的。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