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碳酸饮料就等于找死、得肾病,到底是事实还是误解?

发布于 2021-09-26 19:43

金普化学之家
在线学习测试 ,中考资源分享 ,化学科普,家庭教育,我们,开启奇妙的化学之旅!
143篇原创内容

  

网络上有篇文章疯传,《喝它=死,就潜伏在你身边!赶紧通知家人,孩子都爱喝!!》的。

文章说,碳酸饮料含有磷酸,会导致肾病,同时色素、香精、防腐剂,喝多了也会死。文章中还贴上了大量重口味的疾病图片,让人不敢不信...

01

碳 酸 饮 料

/ 里的磷酸伤肾?/

有人认为碳酸饮料含有的磷酸在肾脏中积累过多无法排出,会形成结晶,引起肾病。

事实上,碳酸饮料中确实会有少量磷酸和磷酸盐,主要作用是维持稳定的酸碱度,保护焦糖色的性能。

 

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评估认为,成人对磷元素的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为70毫克/每公斤体重,一个体重65公斤成人终生每天摄入4550毫克磷,不会有健康问题。而1罐可乐中才41毫克磷,和每天4550毫克的耐受量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总的来说,可乐里面的磷酸盐和肾衰竭、肾病其实并没有多大关系。

而我们摄入的磷元素,也可以来源食物中和其他食品添加剂。

 

02

碳 酸 饮 料

/ 里的添加剂是否有害?/

那么,碳酸饮料中都是防腐剂、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剂,真的有这么恐怖吗?

  • 防腐剂

碳酸饮料常用的防腐剂是苯甲酸钠。这是食品工业中非常常用的一种防腐剂,它对霉菌、酵母和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能够限制他们的活动。实际上,很多食物中天然就含有这种物质。因为植物中常含有“苯丙氨酸”,在酶的催化下可以逐步转化为苯甲酸,这是正常的代谢产物。比如蓝莓、蔓越莓中的苯甲酸含量比可乐还多。

蓝莓中的苯甲酸含量比可乐还多  

国际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在考虑了安全系数之后,制定的苯甲酸的安全标准是每天每公斤体重不超过5毫克。这相当于说,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吃300毫克的苯甲酸,长年累月地吃也没有关系。而碳酸饮料(可乐)中的使用标准是每公斤不超过200毫克,想要超过这个安全线,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相当于每天要喝3瓶可乐(500毫升)才会达到这个量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多。但是,这个需要你每天都喝这么多可乐呢

 

  • 香精

有帖子说,碳酸饮料都是添加香精做的,有害健康。其实,只要是我国允许使用的香精,它们的安全性都是可以放心的

首先,我国对香精香料的使用有非常严格的规定,目前,列入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的食品用香料有1000多种,这些允许添加的品种都经过安全评估,可以放心使用。其次,香精也是一类具有很强“自我约束力”的物质,少量使用可增加香味,过量时反而会产生刺鼻、让人厌恶的气味,因此生产者也不会过量添加。正规购买的合格产品一般不用担心香精的安全问题。

 

  • 色素

色素主要是赋予食品不同的色泽。实际上,只要合理使用一般也都不会有什么安全问题。

总的来说,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归根结底是要看用了多大的量和吃了多少,而和使用的品种数量没有必然联系。只要符合标准的要求,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03

碳 酸 饮 料

/ 到底要不要喝?/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说碳酸饮料一点问题都没有。实际上,碳酸饮料也有它的问题,那就是糖含量太高。一瓶碳酸饮料的糖含量一般在50克左右。而WHO推荐我们每天摄入糖的量大约是50克,最好能控制在25克以内。糖摄入太多会增加肥胖及龋齿的风险。所以,一瓶碳酸饮料中的糖含量就超过了WHO的推荐。从健康角度,我们还是应该尽量少喝碳酸饮料的。

可乐里需要注意的是含糖量 

但是,说碳酸饮料都是添加剂,会使人得肾病,这就完全是污蔑了。要批判碳酸饮料也不要拿一个完全不靠谱的理由去吓唬大家。实际上,如果只是偶尔喝喝,碳酸饮料对人体健康并不会有什么危害。


  • 缺钾有什么危害
  • 墨汁为什么是臭的
  • 秋天的枫叶为什么会变红?
  • “飞机拉烟“的化学秘密
  • 加油员加油前为何都要摸一下这个东西?
  • 茶卡盐湖,除了拍照发圈圈还能干点啥?
  • 旧书为什么会有“书香”
  • 蜡烛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 萤火虫发光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 酵素-漂洋过海来骗你
  • 吸湿袋真的能吸水吗
  • 科普丨防晒霜为什么有防晒作用?
  • 铅笔不含铅?为什么爱咬铅笔的孩子发生了“铅中毒”!
  • 告诉你家熊孩子,千万别把鞭炮扔进下水道的井盖内!
  • 弹珠里面的花瓣是这么来的,这个困扰多年的疑团终于解开
  • 炖的酸菜里,肉为什么里常常偏红色?
广告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

作者:黄燕宁

当当
广告

中学化学学科理解:疑难问题解析(中学化学教育新视野)

作者:吴星

当当
广告

寂静的春天

作者:[美]蕾切尔·卡森

京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