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年入百万的目标?

发布于 2021-09-26 21:18

最近,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做了一次就业调查,回收的2700份问卷显示,近七成的“00后”大学生预期自己毕业十年内会年入百万

然而,真实的就业市场情况是怎样的呢?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8万元左右。即便是东部地区,在规模以上企业的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的年平均收入也只有19万元,而一线工作人员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年平均收入不到7万元。

(“规模以上企业”是指:当年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含)的工业企业。)

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更别提大企业了。

其实,要想实现年入百万的目标,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大概有以下几种合法途径:

  • 应聘进入一家大型企业,并且一路向上爬。

  • 创业成功,甚至办成一家大企业。

  • 投资股票等证券,买入之后一路大涨。

如果遇到通货膨胀帮忙的话,实现目标会更快一点。(但这样的话,彼百万也就不是此百万了。)

然而,正如前面说到的,能够登上一家企业内高位的只可能是很少一部分人;据统计,绝大多数创业企业的寿命不超过三年;证券市场虽然可能有高回报,但是同样也有高风险,而且很多时候还需要你有足够的本金可以持续投入和抵抗风险······

所以,除非十年内发生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否则基本不可能有太多30多岁的年轻人实现年入百万的目标。

其实,中青报的调查反映的更多的是年轻人对于工作的一种态度

有人曾去大学校园里问在读学生:“你将来想找个什么样的工作啊?”

有大学生回答:“不要跟我讲这些虚无缥缈的事!”

对很多人来说,工作就必然是会带来痛苦的,是为了生存、满足欲望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他们之所以说想要在十年内实现年入百万,是因为想要快速结束痛苦的工作状态,越早退休越好。

所以,我们不只是渴望赚到很多钱,更是渴望获得自由。而很多人对自由的理解就是时间自由和财务自由。

是的,他们觉得自己不够自由。而只要赚到足够多的钱,就等于拥有了自由。

而根据现在的市场行情,当代年轻人不约而同地给“自由”定了一个价格:自由=100万/年

但是,这样就够了吗?难道真的不用工作了吗?难道不用工作了就真的是自由吗?

我觉得这是很多人对“自由”的一大误解。

真正令我们恐惧的不是工作的压力和忙碌,而是空虚和无聊。

曾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一群年轻人坐在一个房间里,什么活动都没有。一段时间过后,甚至有人无聊到用手指掐自己的皮肉。

工作时想放假,放假时又无聊。这就是当代人的日常困境。

这也不只是年轻大学生的困境,而是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可能遇到的困境。

不管是80后、90后还是00后,都有很勤奋刻苦的人。但是,勤奋刻苦也不一定能换来自由。

问题的关键可能在于,我们把没有把最基本的“自由”的定义想明白。

我认为,“自由”的“自”,不是“自然”“自发”的意思,而是“自觉”“自主”的意思。

自由,不是无拘无束任性漂流,而是顺势而为、知行合一。

我们追求“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但不能只看到“随心所欲”,而忘了后面还有三个字——“不逾矩”。

然而,正是因为人们太追求所谓的“自由”,所以思维过于发散,注意力也难以维持,结果丢掉了真正的自由。

基于这种对“自由”的理解,我认为,要实现真正的自由有一个终极方法,那就是——

找准自己的定位

这看起来是一句太通俗浅显的话,但是最管用的真理往往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进一步拆开了看看。

一是工作的定位

包括:你真的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吗?你真的知道擅长做的,喜欢做的,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分别是什么吗?它们和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是同一件事吗?如果有矛盾,你准备怎么选择?你是否可以把擅长的、喜欢的和觉得有意义的事变成同一件事吗?你觉得到一家单位应聘就业就能实现你的事业追求,还是需要创业?你现在的能力和性格和自己的职位匹配吗?······

如果认真反思这些问题,结果就会发现,很多人其实是分裂的。

二是生活的定位

包括:你生活方面的要求是怎样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哪种对你来说更重要?你觉得需要多少收入可以满足自己的这些要求?你想选择和怎样的伴侣一起生活?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哪种真正适合你?如果是城市,那要去怎样的城市呢?如果有一次工作方面的机会,需要你改变生活的轨迹,你会怎么做?······

如果认真思考这些问题,结果就会发现,很多人其实是混乱的。

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分裂和混乱,也不可能过苏格拉底那种所谓的透彻反思过的生活。

但是,思考这些问题,至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有助于解决现实的问题。

如果你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事业,有比较清晰的生活追求,而且这事业和生活是互相匹配和成全的,那么,在我看来,你就算是实现“年入百万”的自由了。

作家贾行家说:“一为约束,万事不入。”

定位,其实就是一种自我约束。而“万事不入”就是“自由”的一种极致状态。


相关文章:

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兴趣可以变成事业吗?


参考资料:

1、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调查:坚韧、能干是00后给自己在未来职场中的定位》

2、“得到”App《启发俱乐部》第52期《苏东坡突围》和第53期《贾行家:如何突破自我?》

注:

文中配图出自美剧《黑镜》第2季“圣诞特辑”。


以往部分文章:

性教育:为什么要做?怎么做?

缺席跪拜和想象诋毁

如何选择合适的婚恋对象?

透视“拖延症”

如何完成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个不读小说的人
热情的温差

蚊子的命运:爱与死亡的故事

思念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