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四川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智慧交通篇
发布于 2021-09-27 17:34
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四川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相关量化指标,同时也对2035年的新基建发展进行展望。其中,针对智慧交通的建设,《规划》也给出一系列指引。智慧交通在新基建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又有哪些发展目标呢?一起来看!
《规划》提出七大任务,分别是扩大信息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推动融合基础设施赋能升级、提升创新基础设施发展能级、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应用空间、增强新型基础设施技术支撑能力、提高新型基础设施安全可靠水平和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一、扩大信息基础设施供给能力
包括全面升级通信网络体系、统筹构建数据中心体系、加快建设智能算力体系、深度部署工业互联网体系和大力开展未来网络试验验证。
《规划》提出,要实现5G网络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城区及重点乡镇连续覆盖,交通枢纽、产业园区、核心商圈等热点区域深度覆盖,做好成渝中线高铁等沿线5G网络覆盖,川藏铁路沿线通信网络保障。
《规划》还提到,要打造天基多功能卫星互联网络,开展太赫兹星间通信链路、卫星AI大脑、太空区块链节点和卫星网络应用服务功能试验验证。构建支持巨型星座式星群管控任务的地面测运控网络,打造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一体化空间信息大数据中心,具备提供覆盖全球的分钟级对地观测和影像数据安全共享能力。
建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北斗时空服务平台、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数据中心四川分中心,实现时空数据资源融合共享,提供厘米级导航定位和位置服务,推进“北斗+”和“+北斗”等卫星应用模式,打造国内领先的北斗应用基础设施。
二、推动融合基础设施赋能升级
以数字技术赋能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包括建设协同综合的智能交通设施、构建绿色融合的智慧能源设施、形成精准高效的智慧水利设施、建设智能新型的数字市政设施和打造开放互联的智慧物流设施。
其中,在建设协同综合的智能交通设施方面,做出以下规划: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7/4_16327366180146003.png)
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交通基础设施中应用,增强公路、港口、机场等设施的感知、通信、处理能力。
加快客货运枢纽服务设施智能化升级,提升全天候通行的智能化管理服务能力。强化综合交通协同运营管控,推动平台互联、数据互通。
探索建立车联网和车路协同试验、测试、认证标准。依托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加快部署智能安检、智能物流、机场自动化调度等智能服务设施,探索实现机场“一脸通”。
对全省码头和船载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建设高等级航道船舶污染物排放监测网络,实现船舶污染物联网联程监测。加强长大桥梁、特长隧道、重点路段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风险监测评估。
三、提升创新基础设施发展能级
包括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创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建设新型成果转化平台。推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车联网创新中心建设,打造车联网领域创新中心。
四、拓展新型基础设施应用空间
包括促进智慧政务设施高效应用、实现智慧民生设施普惠应用和提升产业智慧化应用水平,推动多个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五、增强新型基础设施技术支撑能力
包括推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培育面向未来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和强化公共服务领域技术支撑,拓展科技成果转化为应用,为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成势提供技术支撑。
《规划》指出,要加强5G、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态环保、绿色能源、交通建设等领域应用,积极支撑智慧城市、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建设。
六、提高新型基础设施安全可靠水平
包括提升基础安全防御能力、强化行业应用安全保障和打造新型安全服务平台,提升整体安全保障水平。
《规划》提到,要围绕数字政府、工业控制、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等场景,持续开展安全设施提升改造,推动形成网络安全能力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的功能自适应、“云—边—端”协同的内生安全体系。
加快推动密码技术创新和规范应用,加快商业密码在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数字市政等融合基础设施的广泛部署,推动商业密码与金融、政务、民生、制造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提升融合基础设施稳定可靠运行水平。
七、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包括 强化跨区域共建协作、推动区域统筹发展和促进城乡普惠发展,积极探索新型基础设施跨区域合作,统筹推动五大经济区协同发展。
《规划》提出,要加快推动成渝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环保等新型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规划》还提到,要建设以下智慧交通相关工程:
01
路网智能化工程
(1)依托成渝、遂渝高速扩容工程,开展智慧高速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体系建设,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慧高速公路通道。在成宜高速、成都绕城、成都第二绕城、成绵高速扩容、峨汉高速等路段,探索开展智慧高速全路段车路协同、全天候通行、道路要素感知、风险监测及预警、安全辅助驾驶等场景应用。
(2)依托都汶高速公路龙池连接线建设封闭式车路协同试验场地,开展车路协同及自动驾驶相关测试验证。在成都绕城、第二绕城高速公路特定区域开展开放式局部道路测试,开展路测感知设备、边缘计算节点和通信设备等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推广。
(3)加快建设中德合作智能网联汽车、车联网标准及测试验证试点示范项目封闭测试场。
(4)依托川九路等建成智慧普通公路。
02
智慧港口航道工程
推进重点江河电子航道图建设,布局高等级航道全方位感知网络,加密、补齐、升级岷江、嘉陵江、金沙江自动识别系统(AIS)基站。依托泸州港、宜宾港、乐山港、南充港、广元港、广安港等开展智慧港口建设,实现港口生产作业数字化运营管理。
03
省级产业创新发展平台
围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航空与燃机、轨道交通、智能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无人机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省级产业(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交通运输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交通建设是《规划》中重要的一环,促进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步骤之一。因此,许多地区在印发数字化城市规划、新基建规划等重要规划措施时,都要将智慧交通建设列入规划中去。
发展智慧交通,是推进数字化中国建设的必然途径,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行业更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积极推动交通运输智慧化进程,为建设数字中国、交通强国贡献力量。
更多精彩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