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己之力放全校人的“鸽子”,年轻人到底在想些啥?
发布于 2021-09-27 19:51
这烽火戏诸侯的大戏,没想到能在高校上演……
这是某高校的女寝楼下,因为晚上有表白的“大戏”,于是提前得到节目预告的学生们都蜂拥而至,想亲眼目睹这浪漫时刻。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传说中的主角并没有出现,于是围观的吃瓜群众就全都看了个寂寞。
还真挺让人哭笑不得的。
到底是主角临上场怂了,还是太随性忘了自己预告的演出?
围观的学生是真的太闲了,还是因为渴望见证这浪漫时刻?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这个偶发的搞笑事件,却又恰恰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身上的一些问题,以下我们深入地分析一下这些症结所在。
冲动和拖延并存
也许只是一时冲动。
年轻人血气方刚,容易冲动。也许仅仅是自尊心作祟,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行动计划,并宣传了出去。事后冷静下来,却发现自己后悔了,纠结在“去”和“不去”之间,去了怕女生不答应,自己丢脸;不去,不去又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呢?
然而,最终还是认怂,于是临阵逃脱,却没想到来了这么多的吃瓜群众,于是本来只是自己良心的对战,变成了放了一学校人的鸽子,成了鸽王。
也不知道事后他是庆幸自己没去,老脸保住了,还是后悔自己没去,大好的成名机会就这么浪费了。
男生的缺席,也有拖延的一份功劳。
就像制定的复习计划,制定的时候完美得无懈可击,各个时间点都详细规划,事无巨细把每天的时间安排都安排得清清楚楚。
可一旦开始执行,往往是本该执行下一个时间段的任务了,但是上一个时间段的都还没有执行完,最后,复习计划形同虚设。
放了“复习计划”的鸽子。
冲动不可取,拖延也应该尽量克服。有人说拖延是种病,得治。但我觉得拖延更像是一个借口,是比“懒”更高级的说法。
等被社会毒打了,就不会懒了。
但是,还是有个但是,退回到这个事件上,但也许这个男生正牵着女生的手看着这群同学问她:你可满意?
若真是如此,是不是想揍人?
好奇心常有,但有的好奇则大可不必
爱看热闹,依然是中国人的骨子里的本性。虽然我觉得评判爱看热闹是“劣根性”有些太严重,但是这个表白现场能吸引这么多同学驻足观看还是让我吃惊不已。
我不禁想问:你们是因为认识主角,来给他“扎(四声)场子”的吗?还是晚上没课太闲了?图画完了吗?书背完了吗?作业都写完了吗?
可是显然这群人里面没有主角的同学,否则看到他没来,微信轰炸都把他给轰出来了吧?或者联系一下,知道他不来了,大家也就散了,不会还围在这寝室楼下,无聊到刷着手机慢慢等。
当代的学生好奇心都很重,这不是一件坏事,若是失了这份好奇,怎么能有发现不同和问题的机会呢?又怎么能有创造的头脑呢?
但是还是不对,不应该只对表面事物有好奇心,应该要有“思索的好奇”。也许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吧?
很聪明,但不要当“键盘侠”
就好比这个男生聪明地知道利用互联网,给自己的表白造势。
不知道为什么在年轻人的眼中,表白成为了公众事件,而不是私事。
是想让大家分享自己的喜悦吗?还是需要壮胆?公开表白难道能提高成功率吗?有数据支持吗?
如果不是,那就不要当“键盘侠”。
虽然这个同学没有在网络上发表什么义正言辞的评判,但是他这种敢说又不付诸于行动的行为是与“键盘侠”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这样的后果就是会渐渐丧失个人公信力,就像是“狼来了”,若下次再表白,再次预告的话,也不会有这么多围观群众来观看了。
结束语
大学生活是人生另一个阶段的开启,很多人都会期望在大学里谈一场美妙的爱情,但爱情是经不起围观的,更经不起评论,就像大家所说的“秀恩爱,死得快”一样。
重点不在于“秀”,而是秀了之后,围观者的评头论足也能够不在意吗?还能够坚持自己的心意和“亲爱的”同进退么?
还是劝大家一句,学生还是把精力多用在学习上为好吧。
来源:网络 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
点一下,支持答案家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