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荐读|融合应用课内外素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发布于 2021-09-27 19:51
导读:
融合应用课内外素材,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作者| 魏晓英
(原刊发于《华夏教师》2021年第4期,此次发布有调整)
阅读分为课内和课外两方面,教师要将课内课外阅读进行多重对接,依托课内教材选择课外阅读素材、借助课内鉴赏延伸课外阅读范围、根据课内要求做好课外阅读笔记、借鉴课内学法展示课外阅读成果,从而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在提升其阅读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依托课内教材选择课外阅读素材,拓展阅读资源
教材内容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但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不要拘泥于教材,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课外阅读素材,指导学生进行对接性阅读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和习惯。课外阅读资源浩如烟海,教师可以在素材收集方面做出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材料的收集整合行动中,确保课内课外阅读对接的顺利实现。学生在收集课外阅读素材时,因为缺少必要的鉴别能力,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些困难,教师对此需要有客观认识,从素材收集环节展开方法传授,确保课外阅读顺利展开。小学教材中的文本内容,在课外都可以找到众多辅助性阅读素材。如教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师先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对文本中的语言做重点研究,对作者情感展开深入探究,自然建立阅读认知基础。在整理课外阅读素材时,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教辅材料,或者是互联网,收集关于草原的名篇,或者是古诗词中的草原等内容来阅读,让学生感受草原风光,形成课内课外阅读认知的有效对接。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草原之韵》《我到了草原》《敕勒歌》等内容,并布设一些阅读任务,与学生展开互动性阅读探究,以提升阅读学习品质。课外阅读素材极为丰富,教师针对学生阅读基础实际做出推介,其适合性更强,对学生形成的学习辅助也会更强。
二、借助课内鉴赏延伸课外阅读范围,整合阅读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语文的课内阅读教学中,语言鉴赏是核心教学内容,但小学生语言鉴赏方法不多,对鉴赏存在狭隘认知,教师要注意做好方法引导,让学生从典词、佳句、段落、构思、情感、主旨等角度展开深入思考,自然对接课外相关内容,形成语言鉴赏认知基础。培养学生独立的鉴赏能力,这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追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寻找鉴赏切入点,还要在鉴赏操作程序方面进行对接探索。在进行课内学习语言鉴赏时,教师要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先精选鉴赏内容,然后给出方法借鉴,要求学生自觉展开鉴赏操作。如《夏天里的成长》,教师要求学生选择典型语言,并给出鉴赏指导:找出经典描写语言中的典词、佳句、修辞,或者是对语言色彩、写作方法、结构特点等方面做深入探究,都可能找到鉴赏的操作起点。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展开对应操作。如找到这样一句:“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学生根据教师指导进行鉴赏:这句话采用了反复对比的方法进行表达,写出夏天成长的迅速,表达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师对学生鉴赏情况进行点评,并要求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对课外内容进行相同操作。学生开始收集阅读课外内容,找到一些适合的内容进行鉴赏操作,自然形成学科认知基础。教师为学生推介语言鉴赏方法,给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触动,从学生鉴赏情况可以看出,教师教学引导是卓有成效的,学生都能够建立语言鉴赏操作体系,对一些经典语言进行对应分析解读。课内课外对接性语言鉴赏操作,对学生学习形成更多启迪。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布设更多课外阅读鉴赏的任务,其助学作用会更为丰富。
三、根据课内要求做好课外阅读笔记,丰富阅读积累
四、借鉴课内学法展示课外阅读成果,增强阅读体验
课内阅读教学有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展开集体交流、网络展示、互动评价等活动,都能够达到展示阅读成果、共享阅读经验的目的。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其阅读认知会迅速成长,教师正确引导和评价,都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动力。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会要求学生展示诵读、主题发言、读写展示、课堂讨论、角色演绎等,这些活动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在课外阅读成果展示中,教师不妨要求以书面作业形式呈现出来,如果教师能够借助网络展开信息发布和共享,助学效果也会更好。学生在课堂展示中,主要是读、说写等形式,而网络展示打破距离界限,交流更为直接和快捷,学生自然更为青睐。在教《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要求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阅读,对文本折射的道理进行集体研讨,然后延伸阅读话题,要求学生借助多种渠道收集课外关于环保内容的文本,在自主阅读中形成个性认知,以“环保有我”为主题展开演讲,并制作成演讲视频,提交到班级网络交互平台上,以便让更多同学和家长都能够看到、听到。任务布设后,立刻引发学生热议,很多学生都没有这样的学习经历,因此需要教师在学法操作上做出指导,同时,也要给学生更多精神方面的鼓励。学生进入课外阅读和视频制作程序之中。班级网络交互平台不断有学生演说视频传来,教师亲自参与网络交互评价活动,要求学生充分评价择优推选,网络交流气氛活跃起来。一个课外演讲视频制作任务的推出,给学生带来全新阅读体验,课内课外阅读结合更为密切,学生在对接中形成的学习体验更为丰实。学生对网络交互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自主制作演讲视频也有一定难度,教师给予更多学法支持和帮助,引导学生家长进行协助操作,都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激励。从学生制作视频的具体表现可以看出,视频制作是比较成功的,给课内课外阅读对接创造良好条件,给学生阅读学习带来更多直观体验。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对应设计,促使学生自然展开阅读对接操作,其实践应用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课内课外阅读的全面对接,能够为阅读教学带来更多成长点,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有整合意识,在阅读材料收集、语言鉴赏训练、阅读笔记组织、阅读成果展示等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学法支持和帮助,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小学生阅读积累比较浅薄,亟待课外阅读进行弥补,因此需要教师展开针对性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循序渐进地增加阅读积累,进而形成崭新的教学对接点,让学生在融合性思考中形成阅读认知能力。
[1] 陈高 . 新形势下对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考分析 [J]. 中学课程辅导,2019(4).
[2] 郭炎金 . 课内外阅读:从表象走向深刻——漫谈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J]. 教师,2019,12.
推荐阅读
共青团中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青年教师热议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
《华夏教师》携手各地教师致敬建党百年(二)
《华夏教师》携手各地教师致敬建党百年(一)
小编荐读|以书雅言 以诗雅情 以礼雅行——初中语文学科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雅”课程实践
小编荐读|生命教育之诗性评语——教师评语新探索
小编荐读|小学美术“现代折纸”课程的实践教学小编荐读|环境浸染,经典浸润——幼儿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行与思
主管:共青团中央
主办: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编辑:《华夏教师》编辑部
邮发代号:82-439
投稿邮箱:hxjszz@163.com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市监广登字20200016号
国内统一刊号:CN 10-1045/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3267
▌合作数据库: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维普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