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丨文学家如何当爹?
发布于 2021-09-27 20:34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都爱子女,但表达爱的方式则千差万别。鲁迅、胡适、老舍、傅雷等文学家当年怎样做父亲,又显示出哪些不同的特点呢?
鲁迅——顺其自然,不予打击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鲁迅教育海婴时非常耐心,他总是设身处地去理解他。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中说:“有一次,他们吃一家福建菜馆做的鱼丸,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大家都不信,因为大家吃到的都新鲜。海婴又吃了一个,还是嚷嚷说不新鲜。别人都不注意,鲁迅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不是新鲜的。鲁迅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有一次,海婴临睡前向鲁迅喊:“爸爸,明朝会!”但是鲁迅病重,喉咙又有痰,回答的声音太小,海婴听不到。于是,海婴就不停地大声喊起来:“爸爸,明朝会!”……最后,鲁迅挣扎着把头抬起来才很大声地说出:“明朝会,明朝会。”说完了就咳嗽起来。于是,许广平训斥海婴,海婴则边上楼边哭着说:“爸爸是个聋人哪!”还是孩子的海婴自然不能理解重病中的父亲,但是病重中的鲁迅却理解小孩子,并一定要做出回应。
鲁迅与周海婴一起生活了七年,鲁迅称其为“小红象”,因为在信中鲁迅称许广平为“小白象”,周海婴刚生下来时皮肤红红的,所以叫“小红象”。
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据回忆,一次,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胡适——平时不亲热 ,只知责怪
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时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杜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公务,无暇顾及。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的嫌疑。
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次年,胡适接到学校发来的“成绩欠佳”的报告单,怒道:“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
晚年,在给江冬秀的信中,胡适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点不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习气不好。”
老舍——不紧逼孩子读书习字
老舍对儿女的要求很宽松。在1942年3月10日致夫人胡挈青的信中,老舍写道:“唯儿女聪明不齐,不可勉强,致有损身心。我想,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的算法,知道一点历史,便已够了。只要身体强壮,将来能学一份手艺,即可谋生,不必非入大学不可。假若看到我的女儿会跳舞演剧,有作明星的希望,我的男孩能体健如牛,吃得苦,受得累,我必非常欢喜!我愿自己的儿女能以血汗挣饭吃……教他们多游戏,不要紧逼他们读书习字。”
老舍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有一次,老舍先生的女儿为自己数学只考了60分有些不高兴,老舍却安慰女儿说:“60分也很高嘛!你比爸爸好,我小时候数学还净不及格呢!”当女儿问老舍先生自己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老舍先生回答说:“考不上大学,你就在家待着,我教你英语。”
傅雷——不折不扣的严父
与慈父老舍不同,傅雷可谓严父。傅雷以他的家书闻名于世,《傅雷家书》售出上百万册,甚至胜过他任何一本翻译著作。他的育儿方法非常严苛,一般人可能难以效仿而使孩子成才。
傅雷性格火爆,人如其名,更有一个名号叫怒庵,在家里,两个孩子都非常怕他。
作家楼适夷作客傅雷家时便有这样的感受:“我很少看到他同孩子嬉戏逗乐,也不见他对孩子的调皮淘气行为表示过欣赏。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一一以身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楼适夷带傅聪出去玩时给他买了一支儿童金笔,结果反害到傅聪被傅雷狠批:“小孩子不能用这么好的笔!”
傅雷夫妇为培养傅聪的音乐才能,可谓不计代价。他们付出的心血和钱财,一点不比今天“鸡娃”的家长少。为了傅聪学钢琴,朱梅馥卖掉首饰租借钢琴,傅雷则为傅聪抄录厚厚的五线乐谱,并请大钢琴家李斯特的再传弟子梅·百器教授傅聪。按小时计费的学琴费用昂贵,傅雷也毫不顾惜。
傅雷对练琴的傅聪非常严格,他在楼上翻译作品,傅聪在楼下练琴,中间稍有停顿,他下来抓着儿子的头就往墙上撞。但另一方面,傅雷对傅聪的艺术教育又煞费苦心:他会用蝇头小楷细细抄下《艺术概论》的全文给孩子作为艺术教材;每当傅聪要弹奏新的曲子,傅雷总是提前为他准备许多关于作者和曲子的背景材料。
傅雷到了晚年,觉得没有给两个孩子欢乐的童年,他在给傅聪的书信中写道:“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齐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但两个孩子怀念起父亲,仍然感激父亲当年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傅雷对自己在道德、人格和人文艺术方面进行了许多培养,而不仅仅是棍棒施教。
做家长没有定法,但是看看这几位文学家的做法,或许可以给“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提供一些借鉴。
声明:图文声乐来自网络,未知首发作者,本号仅作分享之用,无商业意图,版权归原平台及原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后台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