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公共交通发展大提速!黄埔推出“红色特色交通”
发布于 2021-09-27 23:43
在黄埔区委组织部(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统筹区属国企、相关公交企业,协同通过“大巴党校”等流动党史学堂,推动区域交通“党建+”智能化、低碳化发展,丰富区域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借助发展红色特色交通,该区将进一步构建外联内畅路网,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实现“一小时融湾、半小时通达四大片区”的目标。
2021
Sep.27
乘坐公交专线寻访
“红色印记”
电动双层公共汽车身披一抹鲜亮的“党建红”,车身印着“学史力行,交通便民”主题大字。上车后,除了佩戴党徽的驾驶员,车内还有一名“党员服务岗”工作人员,向市民乘客介绍线路途径红色旅游景点和特色风景名胜,为乘客讲述黄埔红色故事,寻访黄埔“红色印记”。
这是串联黄埔区红色阵地和景点的“学党史红色公交旅游专线”。专线途经真理公园、长岭街党群服务中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先行示范馆、黄埔红创谷等站点。首发站真理公园既是群众家门口的绿色氧吧,又是集教育、体验、互动为一体的“建党精神教育基地”。据悉,该专线以预约制的形式在周末及节假日运营,市民、团体或单位可向运营企业定制出行方案,开展党建游学、流动课堂等活动。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我觉得红色专线是学党史的一种创新形式。”前来试乘的市民亢女士说,“乘坐专线,可以增加对党史的了解,前往红色景点参观也很方便。”
搭乘有轨电车解锁
“红色故事”
据广州开发区交通投资集团总经理周成就介绍,2020年12月28日,黄埔有轨电车1号线全线开通运营。在采取路口信号优先、优化二次过街交通信号灯、增加高德地图实时查询列车动态等措施后,该线路单程38分钟运行时间达到国内有轨电车线路前列,日均客流万余人次成常态化趋势,成为该区永和新丰、长岭居、水西片区至黄埔政文中心、香雪商务中心的轨道通勤骨干线。
红色便民车打通
“最后一公里”
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单宁伟表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建立多层次、立体化、跨区域的交通网络体系,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体系,打造以四层次公交线网体系(快、干、支、微)为主体、有轨电车为骨干、出租汽车为补充、自行车为辅助,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公共交通体系,提升最后一公里保障水平。
为解决“五类车”非法营运问题,响应街道居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该区优化街道社区微循环公交系统,在长岭、龙湖、云埔等8个街道开通了11条便民服务车线路。
“便民服务车票价低、乘坐方便,有效连接街道社区与轨道交通站点、商业中心、主干道等,与沿线公交车联动呼应、互为补充,覆盖20余万人次的短途出行范围。”周成就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便民服务车还是流动的政务服务窗口。
“红色特色交通搭载了移动政务服务,使乘客办事更加便捷。”黄埔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洪森介绍说,黄埔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将继续学史力行,推出系列黄埔政务便民服务,把政务地图导航与红色特色交通相结合,精准定位区内200多个政务服务办事网点。同时推动“粤省事”、“穗好办”办事服务向红色特色交通延伸,促使政务服务事项从“现场办”向“网上办、掌上办、刷脸办、随时办、随地办”拓展,让市民在乘车过程中动动手指就能把事情办好。
“智慧交通”携手
“红色交通”
以党建为引领,黄埔区、广州开发区高标准提升交通能级,构建外联内通综合交通枢纽。
单宁伟表示,近期该区计划在科学大道上下班时段增设潮汐车道,缓解交通堵塞;在主要交通路口增设交通信号灯自适应设备,实现主车流方向“动态绿波”;优化有轨电车智能化信号,调整与道路信号灯的配时,实现有轨电车双向同时通行,提高车行道的通行效率。
在加快建设智慧交运方面,该区的智慧公交管理系统、重点营运车辆监管系统的信息化项目均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并构建了智慧交通运输管理中心。
编辑丨局办公室 冯冬枚
提供素材丨倪昌兴 唐晓 蓝嘉颖 黄琳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