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真的缓解了吗?关于家长的最新“数据画像”,校长要心中有数

发布于 2021-09-28 07:22

校长会 观察




如今,不少家长都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到焦虑。家长们的教育焦虑主要来自哪里?“双减”对家长们教育焦虑的影响如何?日前,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开展了“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双减’政策态度”调查,共有511043名家长参与。调查显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87.0%受访家长感到焦虑,73.2%的受访家长表示焦虑来源是自己能力很难辅导好孩子。“双减”政策实施之后,72.7%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中等收入群体缓解比例更高。

73.2%的受访家长表示焦虑来源是自己很难辅导好孩子


调查显示,87.0%的受访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感到焦虑。交互分析发现,孩子成绩处于下游的受访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最为焦虑,达到了90.0%。从家庭收入水平来看,收入中等偏下的受访家长最为焦虑,达到了90.1%。

上海三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感觉非常焦虑,“我的焦虑主要是来自升学机制,希望孩子能上一个好的初中。但是现在的选拔机制主要与成绩挂钩,只能去强迫孩子学得更好”。

家长的教育焦虑来自哪里?73.2%的受访家长表示是自己的能力很难辅导好孩子,53.1%的受访家长认为是课外培训产业化,资本营销了太多“不补就落伍”的焦虑,48.7%的受访家长觉得因收入所限,怕给不了孩子最好的教育资源,48.2%的受访家长认为是中考升学机制,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1∶1分流,担心孩子早早就被“职业”定位了。其他还有:义务教育阶段抢跑太普遍,不得不被裹挟着往前跑(44.0%),择校压力,所在地域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36.6%),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既有人学不懂,也有人“吃不饱”(35.2%)等。

湖南长沙一名初三学生家长表示,“现在教育抢跑问题依然挺严重的,我孩子所在的班级,很多人在初一就把初三的课程学完了。如果自己孩子不提前上的话,就会跟不上节奏”。

北京昌平六年级学生家长吴女士希望,选拔不要单纯唯分数论,素质教育不能流于表面。“既然要减轻压力,就一定要有严密的政策和措施,一步一步保证政策的落地”。

“双减”政策实施之后,72.7%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


调查显示,“双减”政策实施后,72.7%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其中34.3%的受访家长表示缓解很多,38.4%受访家长表示缓解一点。另外,有6.5%的受访家长表示更焦虑了。15.1%的受访家长表示没怎么缓解,5.7%的受访家长表示一直都不怎么焦虑。

交互分析发现,家庭收入处于中游的受访家长,表示有所缓解的比例最高,达到了73.7%。目前来看,中等收入人群也是受“双减”政策影响最深的群体,但和网上流行的观点不同,本次调查发现,“双减”政策给中等收入群体带来的不是焦虑加深,而是焦虑缓解。

由于资本营销了太多焦虑,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校外培训上投入不小,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受访家长中,超过半数的人给孩子报过校外培训(51.8%),每年在校外培训班的花费在30%以上的占15.2%,在10%-30%之间的占35.6%。“双减”政策之后,受访家长对“课外教育支出减少,家长经济负担减轻”的认同度打出平均分7.7分。说明受访家长对于“双减”政策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信心还是比较足的,从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焦虑。

“现在教育中的攀比现象太严重了,在做没有意义的‘内卷’,还搞得孩子身心俱疲。”吴女士说。

33.9%受访家长对“双减”政策比较了解

调查发现,对于“双减”政策的了解程度,12.8%的受访家长表示非常了解,21.1%的受访家长表示比较了解,30.7%的受访家长表示一般,35.5%的受访家长表示不太了解或不了解。

交互分析发现,家庭收入处于上游的受访家长对“双减”政策的了解程度更高,为53.4%;从学历来看,硕士研究生学历的受访家长对“双减”政策的了解程度最高,为65.7%,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受访家长对“双减”政策的了解程度最低,为23.9%;从所在地来看,二线城市的受访家长对“双减”政策的了解程度更高,为40.0%,乡镇和农村的受访家长对“双减”政策的了解程度最低,为24.6%。

“我平时会通过电视新闻和家长群了解关于‘双减’的最新信息。”安徽安庆初一学生家长吴先生表示,“‘双减’政策对孩子肯定是有好处的,但也得看后续实施效果如何。”

86.8%受访家长支持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同时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调查显示,对于提高校内教学质量,同时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86.8%的受访家长表示支持,10.2%的受访家长表示说不好,仅有3.0%的受访家长表示不支持。

交互分析发现,对“双减”政策更了解的受访家长,更倾向支持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具体来看,对“双减”政策非常了解的受访家长中,支持率达到了91.2%,而在不了解的受访家长中,支持率为79.7%。

从家庭收入水平来看,收入处于中等的受访家长的支持程度最高,为87.7%。另外,从孩子的学习成绩来看,孩子成绩处于上游的受访家长更支持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为89.2%,而孩子成绩处于下游的家长支持率最低,为82.6%。

吴先生认为,课外培训机构把教育搞得乌烟瘴气,如果不整改,教育就不能回复正轨。“对课外辅导整改后,孩子只能在学校上课,一方面会督促学校提高课内教育质量,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教育公平”。

广东五年级学生家长贺女士担心,课外培训机构取消后,新的问题会随之而来,比如,谁来辅导孩子学习,孩子想要学习是否有途径,“希望后续的政策能把这些问题都考量进去”。

对“双减”政策更了解的家长,更倾向支持“双减”政策

调查显示,对于减少机械重复的刷题,减轻孩子作业负担,74.8%的受访家长表示支持,16.9%的受访家长表示说不好,8.2%的受访家长表示不支持。

总体来说,受访家长对“双减”政策普遍持支持态度。但对于“减负”的不同内容存在差异。可以看到,受访家长对于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的支持率明显高于减轻孩子作业负担的支持率。

进一步分析发现,对“双减”政策更了解的家长,更倾向于支持“双减”政策,明显高于“不了解”的家长的支持率。这说明,不少家长对于“双减”政策的负面评价,并非建立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可能是受到一些网络舆论或他人的影响。主动去了解政策的家长,会对“双减”政策有更多的独立判断。

调查发现,学历为大专或高职、本科的受访家长及家庭收入处于中等或中上水平的受访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支持率更高。另外,孩子的成绩位于上游的受访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支持率最高,孩子的成绩位于下游的受访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支持率最低。

北京昌平六年级学生家长王女士说,现在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压力就那么大,很难想象上了中学会怎样,“我希望‘双减’政策能够不断完善、真正落实,减轻孩子的压力,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42.1%受访家长不再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或改报体艺兴趣班


关于“ ‘双减’之后,你有什么打算”的调查结果显示,“双减”政策发布之后,36.8%的受访家长选择保持观望,看后续配套措施。26.8%的受访家长会自己多花时间辅导孩子,26.1%受访家长表示该上课还是上课,不受影响,21.3%的受访家长会申请退费,不再给孩子报课外培训班,20.8%的受访家长会给孩子改报体育艺术兴趣班

上海一名三年级学生家长表示,了解到“双减”政策之后,已经申请退费了,但对于后续发展还处于观望阶段。

湖南长沙一名初三学生家长觉得,上不上课外班取决于学校教育是否能够提高孩子成绩,“如果孩子成绩有提高或者没退步,那校外补习就没有意义,还能减轻经济压力”。

受访家长会采取的行动还有:请大学生志愿者业余辅导,给点交通食宿费(3.0%),给孩子报名一对一私教(2.3%),私下攒班,请老师授课(1.8%)等。

总地来说,该组选项的获选率均较低,均未超过40%,说明受访家长对于“双减”政策后的变化还未做好充分的打算,持“观望”态度的家长占多数。而“私教”“私下攒班”“请大学生辅导”等获选率很低(低于5.0%),说明绝大多数家长并不认可这些做法。网上流行的“双减”政策会滋生“私教潮”等观点,本次调查数据并不支持。

56.1%受访家长会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假期托管班

“双减”政策规定,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利用寒暑假做学科培训。对此,56.1%的受访家长会转而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假期托管班。交互分析发现,家庭收入水平处于上游的受访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假期托管班,比例为58.7%,而收入位于下游的受访家长的意愿最低,为50.2%。

安徽安庆初一学生家长吴先生曾在家长群里做过简单统计,发现绝大多数家长都支持学校组织的假期托管服务。对于托管内容,“希望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处理作业,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发展兴趣爱好,剩余的三分之一用来让孩子多交流,多锻炼”。

对于假期托管需要提供的服务,77.7%的受访家长希望能够监督孩子完成假期作业,76.5%的受访家长希望能进行兴趣爱好培养,73.3%受访家长希望开展体育运动锻炼。其他希望提供的服务还有:阅读(72.6%)、社会实践(65.5%)、手工劳动(57.8%)、科普讲座(47.8%)、参观游览(47.0%)等。

湖南长沙某初三学生家长对假期托管抱有较高期待,“首先希望能督促孩子完成假期作业。其次,希望增加体育锻炼,帮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另外,希望能巩固一下之前学的知识,如果有余力,提前预习下学期知识”。

82.6%受访家长支持学校为学生开展课后服务

调查中,对于学校为学生开展课后服务,82.6%的受访家长表示支持。12.7%的受访家长表示说不好,仅4.7%的受访家长表示不支持。交互分析发现,学历为大专或高职的受访家长最为支持,为85.0%,而学历为博士研究生的受访家长支持度最低,为56.0%。

吴先生觉得,课后服务可以适当延长,加一两堂课都可以,但一定要保证孩子在这段时间把作业完成。



上海一名三年级学生家长希望,学校能在课后开展一些非学科类的教育内容,比如头脑奥林匹克、智能机器人等,“尽量安排一些平时课上学不到的内容,让孩子通过课后学习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四川遂宁一名五年级学生家长担心,课后服务不仅不能减负,反而增加家长负担。“去年县城的学校就开展了课后服务,每学期收费720元。开了口才班、茶艺班等兴趣班,但孩子回家还要写作业,睡觉的时间反而推后了,孩子更加疲累”。该家长认为,“课后服务的目标应该是让孩子把作业留在学校完成,让孩子回家之后不再有负担。如果收费的话,希望每学期300元左右”。


● 最新发布:好学校的21条标准!

●打破分数“剧场效应”,“双减”政策下隐藏学校提质新赛道

●当下教育发展关键问题,92岁顾明远先生的答案在这里

● 陈雨亭:新学年,如何进行校本教研整体改革?

● 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想找一些学校的经验借鉴吗?请看这一组“新鲜出炉”的“样品”!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编 | 石井  排版 | 石井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