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阿富汗失败了吗?

发布于 2021-09-28 14:09

美国的军用车辆 (路透社)

谈论“美国在阿富汗的失败”,与谈论“塔利班战胜美国”,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话题,而试图在两者之间进行的任何比较,都会将我们引向错误的结论,进而导致基于这些比较的计划或设想宣告失败,就像将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抵抗运动与犹太复国主义实体进行比较一样。部分人喜欢谈论美国在阿富汗的失败,这可能是出于政治目的,或者出于对美国政策的情绪压力或强烈不满,但是,这些谈论并不会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唯一占主导地位的超级大国,当然,这种事实并不会永远持续下去。
美国在阿富汗蒙受的损失尽管代价高昂,却仍被看作大国进行的冒险行动。当这些国家发动军队和装备,以实现掌权的政治精英们的目标时,其策略就会根据内部和外部的形势,以及对这些冒险行动的战略地位的持续评估而改变。

损失而非失败

阿富汗并非美国的命脉,它只是全球最贫穷、最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之一,但是在上世纪下半叶的美苏冷战期间,它在美国的世界霸权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当时,阿富汗是美国消灭传统对手、垄断世界领导权的大好机会,因此,在地区盟友——巴基斯坦和部分阿拉伯国家——的帮助下,美国在阿富汗大举围堵苏联,并实现了它的目标。
阿富汗是美国新地缘政治战略内的国家之一,这项战略由新保守派以“美国新世纪”为名设计而成,并在小布什总统时期开始大力实施。这预示着美国对全世界的战略发生了变化。
在2001年9月11日的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为入侵阿富汗设定了一个主要目标,即:
  • 消灭本·拉登以及受到阿富汗塔利班庇护的基地组织。
  • 推翻萨达姆·侯赛因在伊拉克的政权。
  • 在阿富汗建立军事基地。
  • 获得特许权以在阿富汗勘探矿产资源。
  • 启动途经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通向欧洲的过境能源项目。
  • 切断中俄干预阿富汗问题的途径。
  •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及现任总统拜登的政府,都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决定辩护称,入侵阿富汗的目标已经得到了实现,即暗杀本·拉登、击溃基地组织的活动,并且要求塔利班承诺,不允许基地组织或其他恐怖组织以任何方式利用阿富汗的领土来开展活动。此外,拜登总统较其前任更加执着于迅速完成从阿富汗的撤军行动,甚至根本不顾来自五角大楼和中央情报局的意见。
至于推翻萨达姆政权的目标,则已在2003年得到了实现,美国声称萨达姆·侯赛因为基地组织提供资金,并且拥有威胁美国及其盟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以此为借口,通过一场令人发指的历史罪行而实现了上述目标。至于其余的目标,其大门仍然敞开,美国仍然控制着大部分的局势,塔利班也逐渐意识到,它无法在没有美国——与之签署阿富汗和平协议的伙伴——的情况下,安全地渡过其过渡阶段。

在越南与阿富汗的冒险行动之间

对于一些靠债务、贷款和赠款过活的边缘国家而言,美国在阿富汗的损失数据总体来说似乎过高,但是如果我们从主导世界的超级帝国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些数字,我们就会发现,它与美国的联邦预算条目或五角大楼的预算条目相比,根本微不足道,甚至比不上美国在1955-1975年的越南战争期间所蒙受的损失。
美国在2001-2021年的阿富汗战争上花费近2万亿美元,与阿富汗去年的预算(55亿美元)相比,相当于涵盖了该国超过360年的预算。但这项数额的只相当于五角大楼在过去20年内年度平均预算的10%。至于死亡的美国士兵——整个时期内约有2650人,即平均每年死亡132名士兵,相当于每3天死亡一名士兵。
如果我们将这些损失与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损失进行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在1967年参与这场战争的美军人数达到了50万,超过了驻阿富汗美军人数的4倍,这场战争的成本约为7500亿美元,其价值在目前仍超过阿富汗战争,与此同时,美军在越南的损失约为6万人,平均每年有近3000人死亡。换而言之,美军20年来在阿富汗死亡的人数甚至低于美军一年内在越南死亡的人数。

损失而非失败

美国打败了越南战争,它在未能击败当时亲苏联的越共的情况下退出了这场战争。就在它撤出越南后的第二年,越南在越共的领导之下取得的统一,并建立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同样,美国也输掉了阿富汗战争,未能根除基地组织和效忠ISIS的组织,而阿富汗的局势以塔利班的回归和“塔利班伊斯兰酋长国”的旗帜飘扬在整个阿富汗上空而告终。
这些损失——尽管代价高昂,却仍被看作大国进行的冒险行动。当这些国家发动军队和装备,以实现掌权的政治精英们的目标时,其策略就会根据内部和外部的形势,以及对这些冒险行动的战略地位的持续评估而改变。在这些策略中,现任总统拜登目前已经意识到,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无法证明,没有这种存在就无法取得外交上的成功,而是相信美国能够在没有军事存在的情况下,通过地区盟友的帮助而取得外交成功。因此,拜登强调要完成撤军行动,但并不停止以武力威胁,并且有能力随时随地进行干预以捍卫美国的利益。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